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赵文晶 《新闻界》2006,(1):130-130,124
主流大众传媒是当今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成为亿万受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权威来源,在受众心中有很高的信任度。报纸作为传统传媒的一种有着特殊的功能,它的传播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十分的强大。它作为“把关人”对信息的控制能力和水平直接引导着受众。因此,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它又该如何提供、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对信息怎样选择等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化社会,大众传媒是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它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成为亿万受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在受众心中有很高的信任度。因此,作为传播媒介该如何提供信息、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对信息怎样选择等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发性新闻事件,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东升 《军事记者》2001,(11):13-15
受众作为大众传媒信息终端的接受,越来越受到理论的关注和实践的亲近。在大力倡导军事新闻改革的今天,改变落后传播观念,做到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对于更好地发挥党的宣传舆论工具的功能,增强新闻传播效果,为“打得赢”和“不变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在"新新媒体"跻身"新闻信息发布主渠道"的今天,传统媒体时代受众"被动获取信息"已经变为"受众主动搜索和选择信息"。一些主流媒体的客户端为了能在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竞争中获得关注,往往为了抢先推送信息而忽略了核实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内容的真实性。一些主流媒体的客户端也加入了推送谣言的行列,受到了业界和普通网民的批评。  相似文献   

5.
韩萍  李响 《军事记者》2009,(2):25-26
兵家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受众是新闻传播行为的接受者,也是新闻信息最终的归宿和消费者。随着现代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各种媒体的不断出现,在受众信息选择余地不断扩大之时,军事新闻必然面临着怎样才能满足和适应受众心理需求的问题。受众接收媒介信息的心理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对受众的心理给予关注和研究,既是应对媒介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军事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说的大众传媒伪劣作品投诉问题,不包括近十年来出现的大众传媒侵害公民名誉权和隐私权等诉讼案件,而专指在信息消费过程中出现的损害受众正当权益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受众开始注意从自身消费利益的角度,对大众传媒提供的各种文化信息品头论足。进入90年代,这一现象开始逐渐演变,呈现出受众对文化信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增强和对伪劣文化信息作品投诉增多的局面。如果说以往受众对传媒的评价仅仅表现为一种道德和伦理评判的话,那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则是受众为维护自身文化…  相似文献   

7.
作权让新闻媒体又爱又恨。一方面,大众传媒大量地侵犯他人的作权,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就用”;另一方面,现行作权对大众传媒的作权益未给予应有的保护,“新闻无版权”成为许多媒体对他人的新闻作品免费采用的“护身符”。在传媒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媒体“偷章”之风引发了大量的诉讼。如何通过立法来激励大众传媒创造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保护其自身应有的权益,同时又能保障受众得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并平衡作、传播和普通大众三之间的利益,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受众开始注意从自身消费利益的角度,对大众传媒提供的各种文化信息品头论足。进入如年代,这一现象开始逐渐演变,呈现出受众对文化信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增强和对伪劣文化信息作品投诉增多的趋势.如果说以往受众对传媒的评价主要表现为道德评判的话,那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则是受众为维护自身文化消费正当权益而增强的法律意识.在分析这一变化之前,有必要先对大众传媒消费概念做出界定。大众传媒消费是指公众通过对传媒信息产品的消耗以了解信息和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徐杰  赵林云 《青年记者》2020,(8):105-107
在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以报道严肃新闻为主,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着重传播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突出信息传播的社会效应,以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话语表达优势凸显自身的权威性,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演进,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智能平台迅速崛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李彩霞 《新闻窗》2005,(5):36-36
社会新闻已成为媒体吸引受众“眼球”、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但是,认真审视当今传媒所热衷的社会新闻,就会发现,在“度”的把握上,一些媒体进入了误区:一味地迎合受众的口味,一味地媚俗,从而丧失了应有的品格和立场。那么,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大众传媒中的主流媒体之一的电视台,该不该报道社会新闻?要守住阵地,把握导向,同时赢得受众,突破口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1.
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兴的因特网,使我们的信息空间成了被媒介包围的世界。一方面,众多媒体为争夺受众各出奇招;另一方面,受众为获得信息的最大需求满足而吹毛求疵。在这种混合媒介时代,传媒市场信息供求矛盾必然导致白热化竞争。而研究新闻开发,把握受众心理发展新的兴趣点,则是大众传媒由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回归并获得效益新增长点的必由之路。纸质媒介追求发行量,视听媒介重视收视率,  相似文献   

12.
论信息时代的新闻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入21世纪,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我国大众传媒不论从数量和规模上看,均出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大众传媒之间竞争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争夺受众的新闻大战在全国备地“硝烟四起”。谁能从丰富的信息源中挖掘出高质量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新闻选题已成为新闻大战的利器。  相似文献   

13.
张信国 《新闻界》2006,(2):65-66
在报业市场的竞争中,不少城市党报开始增加社会新闻的报道数量。但是,社会新闻是一把双刃剑,在依靠大量软新闻拉近大众传媒与广大受众的距离的同时,也出现了社会新闻报道低俗化等负面效应。所以,一些富有远见的城市党报在重视和增加社会新闻报道的同时,自觉地树立了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流意识,以此巩固其社会主流媒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郭习松 《新闻前哨》2008,(11):37-39
“公民新闻”使人们注意到大众媒体的职业记者并不一定是它所报道领域的权威的专家,很可能对于某一领域而言,受众或受众集体的智慧更应该受到关注。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一改往日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他们不再被大众传媒所设置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对于重要的新闻信息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报业竞争“城市化”与农村市场“荒漠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新闻前哨》2006,(5):16-17
大众传媒应该面向全体人民,全方位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但是,在现代中国,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颇为尴尬。这种尴尬主要表现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相等的信息待遇。大众传媒对农村受众漠视,广大农民在媒介内容中缺失。这就是中国传播界经常议论的话题:报业竞争“城市化”与农村市场“荒漠化”。  相似文献   

16.
新闻娱乐化成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良奇 《新闻界》2007,(2):72-73
无论在哪里,不论在什么时候,受众只要一接触到媒体,接受到的信息一定少不了娱乐的内容,用来传播新闻的大众传媒越来越多地为娱乐服务,新闻娱乐化的潮流也愈来愈明显。新闻娱乐化现象对新闻业产生  相似文献   

17.
研究现代新闻信息服务对象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推进,表明当今的受众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文章从受众是新闻传播事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出发,从市场定位、社会阶层、思维习惯与价值取向和心理学角度划分受众类型,展示当代信息服务对象在中外文化冲突与时代环境正负面影响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闲话经济新闻记者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上的新闻是面向大众的,可是我们的经济新闻。特别是金融新闻,版面呆板,术语连篇的居多,只有专业人士和特别需要这类信息的受众才会接触,难有其他的接受者。国外的金融新闻稿件,大多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高级报纸上的评论。一位读过国外这类新闻的作者写道:“笔者经常阅读国外报刊和通讯社的金融报道,感到他们的稿件一般都很少有行话术语。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三大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其优势在于信息快、易接收、覆盖面宽、受众广。与报纸、杂志相比,它还具有声音的优势,不仅能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具有亲近感、现场感、可信度,也能为各种人所接受。时至今日,广播仍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必须承认,  相似文献   

20.
受众解读与媒介文本--文化研究派对受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考察“受众解读”与“媒介本”的关系,来考察化研究派对受众的研究,指出它是从一种新的、十分开阔的化观念出发,摒弃了仅囿于学经典及高雅化解读的传统研究方向,转而注重大众化及大众传媒的研究,把受众研究置于大众化与大众传媒研究的基础之上,其研究方法是定性的和民族志学的,这种研究方法与传统的主流研究方法的互补与互动是今后传播学受众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