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意合和形合是英汉两种语言都使用的两种连接手段,但由于两种语言性质不同,使用侧重点也不同。本文从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注重“话题”;英语是形态型语言,注重“主谓”;以及汉英两种句式的不同,说明了在汉英互译过程中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  相似文献   

2.
英语、汉语在语言学上有很多区别。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语言中词与词、句与句的组合主要是凭借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而英语注重形合,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和逻辑的合理。正确认识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及其相对性,对于汉英翻译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汉书面广告语篇小句平均含量均很低,兼具书面语体和口语体特点,体现出非正式语体特征。英汉两种语篇小句衔接机制上表现出相似性。英语广告语篇语义不太严谨、缜密,必要地方依然表现出形式上的连贯性;汉语中各小句之间的语义内容密切相关,但缺乏显性的形式衔接手段。英语重形合,句子采用焦点句法,以形寓意、以法摄神、严密规范。汉语重意合,句子采用散点句法,以意役形、以神统法、流泻铺排;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句与句、词组与词组的关系,更多地是通过语境和语调而不是靠连接词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化、人丈的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句法结构特点的不同。英语表达比较抽象,汉语表达比较具体;英语语序是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则是从“整体”到“个体”;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本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特点。概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在中西方民族各自思维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风格上便体现着各自的特点。汉语表达就仿佛是雾里看花,呈现着汉语的朦胧之美;而与之相比,英语在传达信息时则更加清晰明了、直接透彻,呈现出英语的精准、周严和直露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曹悦 《考试周刊》2007,(8):43-44
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塑造了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又毫无疑问地在其语言中有所体现。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许多差异反映出了中国整体思维和西方个体思维两种不同的思维倾向。本文仅通过汉英构词法,汉英时间、空间和人物的表达方法以及汉英语序三方面来讨论中西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引起的英汉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7.
英语语言注重形合,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前后对应,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汉语语言注重“意合”,借助语言意义传达句子意思。所以在解单项选择题时。学生经常按照汉语语言表达习惯和汉语的思维方式来解题,与英语的“形合”特点发生碰撞。本文从三方面分析汉语思维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对英语语言“形合”特点的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汉英语言对比的角度探讨翻译仍是翻译研究中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汉语意合和英语形合的特征具有深层民族心理和哲学思维方面的成因;由于汉语重意合,语法呈隐性,重以神驭形,而英语重形合,语法呈显性,重以形驭神,在汉英翻译中须对汉语的意合句句内和句间的隐含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进而转换成显性的形合句,以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符合翻译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汉英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汉语逻辑关系的衔接词多数时候是缺失的,需要依靠听者根据上下文自己揣摩。英语逻辑关系是靠衔接词和语法来表达,是显化的。释意理论认为,口译本质是传递交际意义。将汉语交际意义中的逻辑关系,用符合英语语言规则的方式表达出来,是顺利完成口译工作的重要保证。本文将围绕汉英口译中逻辑关系的显化表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问芳莲 《考试周刊》2009,(16):40-42
通过对汉英说明文篇章结构定量分析与比较,从主题句和扩展句在篇章中的分布来看,汉英两种语言有着类似的结构模式,结构单位和结构关系也具有共性。从单个词语或句子结构看,英语有显性的形态标志,而汉语似乎更重"意合";但从语篇来看,它们都依据主题组织段落篇章,篇章结构的语义特征与段落、句串的主题密切相关,与词语的形态标志并无多大关系。因此从深层结构上讲,认为"英语(或印欧语言)是'形'摄语言,而汉语是'神'摄语言"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The task-based approach has been gain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ity in recent years. Unlike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which puts much emphasis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language forms and skills, it regards the language process as one of learning through doing, emphasizes the central role of meaning in language use and insists that students should learn more effectively if they are fully engaged in a language task.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an appropriate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limited time for English study, Chinese students may not make as much progress as expected in the unconscious internalization of authentic language by focusing primarily on meaning. In fact the meaning of a languag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its form. The accurate expression of meaning depends on the proper use of language form. Therefor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askbased approach, we should not neglect the study of language form.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for Chinese students' low spoken English proficiency, describ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actual practice of the task-based approach, discusses its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oral English and makes some proposals for its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言中否定形式与意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生活环境,思维方式总体上的相似,英汉语言在利用否定表达意义时,功能上存在很多重合的地方,但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导致语言形式,结构方面的不同。本文旨在通过英汉语言中的否定用法的研究,探讨语言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英语和汉语名词复数的形式、意义、非对应性及数的一致性等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印证了“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影响英汉思维模式的哲学根源入手,举例说明英汉思维模式的两点较为明显的差异及其在句子结构中的反映, 进而强调要学好英语,不可忽略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序差异较大的主要是主语、同位语、定语和状语的语序。英汉语序的差异可以从语言形式和文化思维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语言形式本身分析,汉语是典型的分析型语言,语序较固定;英语是综合-分析型语言,语序既相对固定又灵活多变。文化思维差异也会影响英汉语序的不同,其中包括: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的差异、社会关系中群体和个体侧重点的...  相似文献   

16.
陈亚东 《海外英语》2012,(14):210-212,231
作为中介语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形式-意义映射长久以来吸引着众多二语习得研究者的注意。该论文试图通过研究英语进行体的习得来考察形式-意义映射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是建立情况。研究发现学习者对英语进行各个意义的习得不完整。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形式和意义映射不是在使用的语境中建立的。完整的形式和意义映射的建立以及在正确的语境中有意义地使用某一语言形式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能否有机会接触到在真实语境中形式被用于表达某一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每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含义,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的语义也有所不同。语言表达形式与语义在量和距离上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语符(即形式)量越多,语义(即内容)信息量也越多(MORE OF FORM IS MORE OF CONTENT);另一方面,语符间距离越近,语义效果越强(CLOSENESS IS STRENGTH OF EFFECT)。这是人们把语言形式空间化,并通过空间化隐喻去认识语言表达形式和语义的结果。语言形式与语义间的关系对外语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借代是英语中十分常见的修辞格之一.就形式而言,它具有七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就意义而言,它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只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做到对它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最理想的标准是内容和形式上全面忠实的"信",语言是内容意义与形式风格的矛盾统一,所以翻译也只能是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既对立又统一的动态关系。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又分属不同语系,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常常是翻译过程中难于处理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尽量保持形义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非指称用法的英文人名(non—referential English names)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名的非表层意义,其来源广泛,所指具有引申意义;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在翻译成汉语时应充分考虑源语的语用用意和目的语的语用预设目的,使用适合不同语境的翻译方法以求达到源语和目的语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