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不论是最主要的孙悟空、猪八戒,还是与之对立的各种妖魔,大都是人,妖(神)、兽三者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这些神魔形象,既体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属性,又有着动物的外形和习性等自然属性,以及妖的神通广大的本领等传奇性。很多论者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一致强调,这三者并非平分秋色,“不是并列地融化在一起”,而是“以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性为主体”,“动物性和传奇性,都是为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性服务的”.这是从艺术与生活一神魔形象与现实关系的角度去突出三结合艺术因素中的人的社会性,自然没错.因为文学韵基本原理早就告诉我们,文学家们任何新奇的幻想虚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是浪漫主义的杰作,而在幻想世界中,现实人生是它的基础,现实性是这部佳作有着长久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师徒四人的人性化形象塑造、神仙系统里的人间色彩、妖魔世界里的人情世故、妖魔鬼怪行为寄寓的社会现实等方面蕴含着作品中的神魔形象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构建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妖魔世界。作者在塑造这些妖魔形象时,将人性、物性与神性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处处体现了“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中妖魔的人性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追求长生不老;其次是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再次是具有人的普遍的弱点;第四是具有凶残、狠毒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替罪羊”原本指的是犹太人在赎罪节用于献祭的羊,后来比喻代人受过的人.神魔小说《西游记》中有众多“替罪羊”形象.正是由于《西游记》成功地运用了类似“替罪羊机制”等多种技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妖魔形象,从而使这部优秀的小说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和珍视的宝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的《西游记》,因其众多纷繁的妖魔而被鲁迅定义为“神魔小说”。作者在一个亦真亦幻的神话世界中,为我们展示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妖魔形象,他们或是自然生长而成,或是天上下凡者,甚至还有与神佛有亲属关系者,种类繁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围绕着唐僧取经这个中心,突出的是人而不是神,“人-人间-社会”是主题线索,而“人”又是复合式的带有特殊性的人,神、佛、妖、魔都由这个复合式的“人”去发生关系,因而也就都处在了次要地位。作品以妖魔对“人”的向往与追求,赞美了人;以孙悟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赞美了治世追求者。所以,《西游记》是从高视点上突出了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绿野仙踪》在艺术创作上借鉴、模仿了《西游记》,是比较有价值的神魔小说。《绿野仙踪》中的主人公冷于冰和《西游记》中的唐僧,都具有"内儒"的性格特征,他们是深谙儒家思想且付诸以行动的现实人,两者"人"的地位与身份有着相似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两个形象的塑造放大了现实的真实,也放大了寄托彼岸世界的虚幻。  相似文献   

8.
"神魔小说"之名,因以《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为代表的神魔小说作品而为人所熟知。《平妖传》开启了其先河,此后神魔小说作品不断涌出。清代是神魔小说创作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神魔小说作品。在针对神魔小说研究的90多年里,关于清代神魔小说研究的状况是怎样的局面、具体篇目大致的数量,是文章所要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崇德和《金瓶梅》张欲不同,以《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为代表的明代神魔小说的女性形象有菩萨和妖魔两类,甚至妖女也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表现出作者女性观的矛盾二元性。显示出它们在女性形象塑造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10.
《闽都别记》中的丹霞形象可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从猿猴故事看,丹霞体现了中国道教猿猴的特点;从丹霞由妖至圣的演变过程,可总结出福州民间宗教信仰弃恶扬善的特点;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看,丹霞的形象塑造体现了神魔人物人、妖、兽三结合的传统手法.  相似文献   

11.
“以幻为真”这一神魔思想是《西游记》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思想特征。《西游记》深受真与幻浑然一体的神话传统的影响。宗教信仰承担过神魔思想传播与发展“因素”的角色是无可辩驳的。人们对进入神魔小说中的历史人物的关注促进了神魔思想的传播。别具一格、神奇夸张的神魔人物与光怪陆离的风物环境、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促进了神魔思想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2.
杨彩娟撰文《(西游记)“龙”形象的题材拓展与文化审视》指出,“龙”是中国历代文学家笔下常见的素材.作为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西游记》大大拓展了“龙”形象的题材.将龙马题材整合到“龙”形象的叙事中。  相似文献   

13.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历来众说纷纭,诸如“主题转化说”、“反动说”、“破心中贼说”等等,至今仍没有定论.笔者认为,作品的主题思想应当是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实际内容中反映出来的;而作品的实际内容对于主题思想的分析和确定则更为重要.《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首先应当从神魔小说的特点出发.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翻版;任何光辉的艺术形象都不是简单的阶级概念的化身.神魔小说尤其如此.神魔小说在反映社会现实矛盾时,采取了投影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地反映;不是以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矛盾为依据,而是在幻想的形式中再现现实中的矛盾.正如鲁迅所指出,神魔小说的特点在于:“义利邪正  相似文献   

14.
杨斌 《文教资料》2013,(15):11-12
文章从孙悟空由妖到佛转变的角度入手,通过大闹天宫中"放心""任性的妖魔"、五百年石匣中的反省定心和西天取经中的收心成佛三个方面的内容,体味和把握《西游记》中孙悟空由妖到佛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全书以奇幻的笔墨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但从古至今任何学作品都有它的社会现实基础,奇书也好,幻书也罢,都不可能是凭空编造的。尽管《西游记》的作用幻笔述神语怪,充分驰骋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把读引向远离尘俗的神魔世界,但细细读来,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作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得再高也没有离开的现实的土壤。不论是作精心构建的神魔体系,还是众神佛妖魔的形象特征,都是现实社会的折光与投影。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一部宏大的神魔小说巨著,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妖怪形象。妖怪的种类丰富,名目新奇,仿佛天地间的万物都融入了这个瑰丽的神魔世界。把《西游记》中的妖怪进行一个统计总汇,根据妖怪原形物种类别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四类:动物型、植物型、无生物型、类人型;从神话学视角来审视作品中“妖怪”这一主题,可以看出,妖怪形象是对原始神话的传承和再创造,妖怪形象中有“人兽合一”思想,神话的拟人性和神话思维的类比性,妖怪有“四位一体”特点。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的作者以荒诞游戏的笔墨描绘了众多的妖魔形象。在形象刻画中,作者大力赞颂人文主义新思潮,批判和否定了“王学”弊端带来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中引人入胜的众多形象,非神即妖。唐僧虽是肉体凡胎,却自幼就领受了神的取经使命,有神赠的袈裟、紧箍咒,和凡人不同。但是,书中的神和妖不仅都能变成人形,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有些神就是人修成的,有些妖就来自神界,神、妖、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微妙。这也难怪,神和妖都不过是人的倒影。一个人被戴上光圈,抬上高位,就能成神;集众恶于一人之身,不必装上青面獠牙,也会被目为妖。《西游记》中的神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杂剧》作者及时代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以下简称《西游记杂剧》),是现存时代最早的唯一整剧传世写唐僧取经故事的戏曲,在明代神魔小说百回本《西游记》(以下称《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孙楷第先生推断其作者为明初杨景贤(言),得到不少人赞同。笔者近来重读孙先生《吴昌龄与杂剧西游记》一文,对“杨景言作《西游记杂剧》”的说法还有疑虑,故不揣浅薄,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向前辈和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20.
精彩导入 《西游记》是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取经”这条线索贯穿作品始终,将形形色色的人、神、妖乃至错综复杂的事件衔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让人想起一个词语——彩线串珠.就是说,这部小说的内容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而“取经”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一条彩线,最终成就了一串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