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两个人在一起、除了互相照应、分享时光,更重要的是,一起向前走. 两个人走比一个人走有意思,你在相处中发现自己,从付出中学习成长.一个人的角度里只看到自己,两个人的世界,你的视野扩大了.两个人意味着互相照顾.照顾就是“照”亮别人的生命,“顾”(看到)及别人的需要,从自爱流向博爱,生命不再一样. 两个人一起走,得到的一定比失去的多,因为在照顾别人的过程中,你的生命提升了,有机会体验更大的爱.你不再只是重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从关注别人的生命更了解生命的奥妙.你看到自私,你感受宽容,明白相处就是互相协调.  相似文献   

2.
最好的年龄     
麦达德·赖茨 《成才之路》2010,(35):M0003-M0003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电视节目主持人拿这个问题问了很多的人。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  相似文献   

3.
最好的年龄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电视节目拿这个问题问了很多的人。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  相似文献   

4.
最好的年龄     
冯一一 《高中生》2014,(3):62-62
多少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电视节目主持人拿这个问题问了很多人。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爱与照顾。”  相似文献   

5.
最好的年龄     
郭平 《小读者》2010,(1):14-14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电视节目主持人拿这个问题问了很多的人。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  相似文献   

6.
<正>你有没有想过,跟人相处的时候,你能为别人的生命带来一点儿什么东西?不一定是实质的东西,但可能别人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很舒服。或是跟你谈一谈心,心结就解开了,或是在你身上看到一些他没有的特质,能够鼓舞他。这些就是我说的"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交往是有所图的,那人家图你什么?比如说我们家阿姨,她来我家工作,我除了付她薪水之外,还能给她带来什么东西?因为我付这份薪水,别人也可以付同样多,为什么她会选择我而不是别人?我为她的生命中加了什么东西?从这个观点看,每一个跟我来往的人,我都希望,我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加号,  相似文献   

7.
最好的年龄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电视节目主持人拿这个问题问了很多的人。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另一个小孩回答说:“3岁,因为不用去上学。你可以做几乎所有想做的事,  相似文献   

8.
最好的年龄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电视节目主持人拿这个问题问了很多的人。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 另一个小孩回答说:"3岁,因为不用去上学。你可以做几乎所有想做的事,也可以不停地玩耍。"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旅行,一个感觉是带着孩子出行的人都是很骄傲的,他们没有那种带着孩子旅行打搅了别人的想法,周边的人对他们更是热情有加,抱着孩子的父亲、推着婴儿车的母亲总是会夺得大家的目光,总是会受到所有人的照顾——你不可能看到一个抱着婴儿的父亲站在公交车上而没有人让座.你也不会看到一个推着婴儿车的母亲被卡在车门口无法上下,或者要等别人下车后才能下车。有一次,我在伦敦KING'SCROSS火车站看见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下火车,她要背包,又要推车,动作就慢了些,但是没有一个人催促她,相反所有的人都耐心地等在她的后面,甚至她下车后也没有人试图越过她先走,而是像排队一样跟在她的后面,直到上电动扶梯。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一个创新的百花园.俗话说:森林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大海中没有两朵毫厘不差的浪花,人海中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内涵来,摈弃陈规,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写人所未写.那么,作文从哪些方面去创新呢?一般来说,可以从选材、立意、构思、语言上力求突破. 一、选材创新 选材要新鲜,必须要以小见大,善于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平凡事反映重大问题和深刻主题,反映时代脉搏.著名作家浩然的一段话颇值得参考.他说:“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没有想到,你看到了想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想到了,但没写到,你看到、想到又写到了,这还是新.”所以应到自己周围生活里及阅读的书刊里去选取新鲜材料,去思索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过马路,等红绿灯。十几个男女老少凑成的"一小撮人"在川流不息的汽车中左冲右突,浩浩荡荡地涌向了马路对面。一个小女孩拉着母亲的手准备随众往前冲,却被母亲拽了回来:"没看见红灯吗?"小女孩委屈:"可是别人都走了。""别人是别人,你是你。"母亲声色俱厉道,"别人不会为你的冲动埋单,但你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母亲,虽然小女孩受了批评,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对别人和自己说"不"。以前的我,是个不会说"不"的女孩,别人跟我说什么,我就满口答应,从来不会和他们说"不",因此,我也就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麻烦。星期五上午,郝玉要我下午放学后跟她从后门走,她去买文具。我听了,答应得很爽快:行!行!行!陪你从后门走。下午,闻悦也对我说:放学后跟我从前门走,我请你吃东西。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命运的改变跟上什么学校没关系,跟家庭条件没关系,跟外表长相更没有关系。所以,我们要接受你不可改变的事实。不管你长得高还是矮,不管你长得胖还是瘦,请记住这就是爹妈给你的生命。每一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活出不同的感觉,所以,你别在乎别人的感觉,只在乎你自己的感觉。而我们在乎别人感觉的时候,一定会有这样一种心态,就是我们总是想从别人的眼中来看出我们自己的价值。我们常常会说,别人眼中看到的  相似文献   

14.
最好的年龄     
“每个年龄都是最好的。请享受你现在的年龄。”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电视节目主持人拿这个问题问了很多的人。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另一个小孩回答说:“3岁,因为不用去上学。你可以做几乎所有想做的事,也可以不停地玩耍。”一个少年说:“18岁,因为你高中毕业了,你可以开车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一个男人回答说:“25岁,因为你有较多的活力。”这个男人43岁。他说自己现在越来越没有体力走上坡路了。他15岁时,通常午夜才上床睡觉,但现在晚上9点一到便昏昏欲睡了。一个3岁小女孩说生命中最…  相似文献   

15.
钱财与老虎     
从前,有两个朋友看到一位哲学家从丛林中惊慌失措地跑出来,他们问他为什么这样惊恐不安,哲学家说:“在那片丛林中,我看到一个吃人的东西。”“你是不是说有只老虎?”两个人不安地问道。“不”,哲学家说,“它比老虎厉害得多。我是在挖药草时挖出来一堆金币。”“在那儿?”两人赶忙问道。“就在那片丛林中。”说完,哲学家就走了。两个朋友立即跑到哲学家指的地方,果然发现一堆金币。“那个哲学家多蠢啊!”一个  相似文献   

16.
陪妈妈逛街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六.吃过午饭,老妈又兴致大发:"我们一起去逛逛商场?" "啊?我还是算了吧,你另找其人吧!" "正好帮你买双鞋子。" "这样啊,那……走吧。" 陪妈妈逛街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六.吃过午饭,老妈又兴致大发:"我们一起去逛逛商场?" "啊?我还是算了吧,你另找其人吧!" "正好帮你买双鞋子。" "这样啊,那……走吧。" 陪妈妈逛街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六.吃过午饭,老妈又兴致大发:"我们一起去逛逛商场?" "啊?我还是算了吧,你另找其人吧!" "正好帮你买双鞋子。" "这样啊,那……走吧。"  相似文献   

17.
我不知该走还是该留;乐队只剩下一首歌要演奏。这时我从眼角余光看见你一个既孤单又害羞小姑娘。我与你,两个孤寂的人在一起跳了最后一曲华尔兹。我爱上你了。  相似文献   

18.
初夏的夜,窗外的知了又叫个不停。朦朦已记不得这是第多少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塞着耳机坐在床上,也不开灯,只独自沉浸在令人窒息的黑暗中。大概从父母离婚以后,朦朦就变成这样了吧。记得七年前,也是这样的一个夜晚,不过比现在更令朦朦感到害怕。爸爸和妈妈在持续了无数天冷战之后,终于离婚了。才八岁的朦朦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就看到妈妈拎着一个大箱子,走到她身边,弯下腰,摸着朦朦的头,说了一大段话,依稀记得几句:“妈妈很舍不得朦朦……以后朦朦要懂得自己照顾自己,要坚强……妈妈真的是逼不得已……”而爸爸只拍拍朦朦的头,叹了口气。然后两个人一起消失在无边的黑暗中。他们走后,好长时间,朦朦才明白以后她要一个人生活,一个人住在这幢空空荡荡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92岁的冯爷爷病重住院,妻子也因股骨骨折住进了同一家医院。自知时日不多的冯爷爷弥留之际提出了一个要求——“好久没见老伴了,想再看她一眼”。当两张病床紧挨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的手也握在了一起,冯爷爷颤抖地对妻子说:“老太婆,这辈子没法再照顾你了,你一个人要好好的。”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自己     
2013年2月1日晴每天早晨,我都看着你,笑盈盈地向每个人打招呼说"再见"。可是我清楚地看到,有多少人真的想和你再见,你真的想再见谁。当那两扇门缓缓闭合,你开始走在那条熟悉的路上,总是会唱着一些忧伤的歌。就那样慢慢地走,慢慢地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你我都心知肚明,那种欣喜的情绪似乎从来都不适合你,宁静的忧伤才能让你的心灵感到久违的平静。从来都是一个人走路,即使有人陪也不会觉得好多少。和你一起行走的那个人,如果不懂你的心,同独自行走也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