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释“×才”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同形同音的语素“才^1”“才^2”,都可以作为词根构成“&;#215;才”式合成词。  相似文献   

2.
读晋家泉先生《汉语中的敬称"×老"××X老"》一支以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晋文"),觉得有三点值得谈谈:一、"×老"、"××老"并不像晋文所说的那样,只"适用于男性"。如:(1)不料胡愈老竟于1986年1月作古,沈兹者相继于1990年1月逝世,我深感悲痛。(叶帆风:《在新加坡的一段经历》,《群言》1990年第9期)(2)我又找到谢冰莹的电话号码,和她通了电话。谢老说:"你来吧,我等你......。"......转眼间就到了谢老居住的公寓楼前。(阎纯德:《画一个美丽的句号──旧金山,访问谢冰莹》,人物))1994年第1期)例(1)以…  相似文献   

3.
每年教师节时,各大报纸、电台、电视台大量宣传报道各级各类型的优秀教师的事迹,这本无可厚非,这是尊重教师,提高教师地位的表现。不过每每看到听到“第××教师节”的字样时,我又有一种别样的滋味在心头。如《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11日:“今天全国各地的学校再次披上  相似文献   

4.
陈晓光 《语文知识》2005,(11):28-28
本文拟对汉语中“……&;#215;就&;#215;在……”格式的结构特点、句法功能和语义语用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太史弓 《师道》2004,(2):15-15
“√”与“×”,可说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符号。学生时代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几乎是天天见,作业上、考卷上少不了“√”“×”;进入社会,要填各种表格,应付各种调查,还是少不了打“√”与“×”;随着政治文明的进步,民主选举、民主测评多了,更是少不了打“√”与“×”。对此人们已习以为常。很少有人注意到,“×”虽是一种符号,代表着“错”,代表着“否”,但在观感上实在并不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6.
有一部分"××子"式的三字惯用语,生动活泼,常用常新。现略举数例。 爱面子:怕损害自己的体面,被人看不起。  摆架子:指自高自大,为显示自己的身份而装腔作势。  相似文献   

7.
叶正勇 《物理教师》2007,28(10):4-4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考生采用的)物理学科有一道示波器实验题。其中的最后一问是:如果要在屏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待观察的信号是频率900Hz的正弦电压),应将——旋钮置于——位置,然后调节——钮.在给出的标准答案中,题中三空分别是:扫描范围。1k,扫描微调.笔者对其中的第2空——将扫描范围置于“×1k”——持有疑议,认为不应该是“×1k”而是“×100”.为此,专门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取低频信号发生器,向示波器的“Y输入”和“接地”输入900Hz的正弦交流电(输入信号的频率在信号发生器上连续可调),所用的示波器正是试题给出的学生示波器J2459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朱玉宾 《现代语文》2007,(6):14-114
如今,在报纸和网络上经常会看到一类句式,“今天,你××了吗?”或作为标题,或在文中出现,但以标题形式出现的居多。比如:  相似文献   

9.
晋家泉同志在《汉语中的敬称“×老”“××老”》(载于《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老’‘××老’在现代汉语里是对德高望重的前辈的称呼,而且适用于男性。”其实,“×老”“××老”在现代汉语中也适用于女性。请看下面的例句:  相似文献   

10.
傅炳民 《语文知识》2004,(12):14-15
尽管受到了“伊朗门”事件的困扰,里根于1989年离开白宫时,仍然被美国人民选为最受欢迎的美国总统之一。(《里根创下美总统史上8个之最》,《武汉晚报》2004年6月7日3版)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给出3维格Pn1×Pn2×Pn3和台阶图S^(m)n1、n2、n3的控制满划分,证明了控制划分数d(Pn1×Pn2×Pn3)=4,d(S^(m)n1、n2、n3)=4(其中n1≥2,i=1,2,3;m≥1)。  相似文献   

12.
“1×100”与“100×1”是否等值?单从数字看,这个问题似乎很多余,然而在不同的情最中,两个列式的内涵和价值就不一样了。就拿掘井来说,在一个地方挖100锨,和挖100个地方,每个地方只挖一锨,哪种办法更容易挖到水?再比如在教学上,对一个知识点以100个不同的问题形式来提问思考,问100个为什么,与抛出100道题,每一道题只浅显地问一个为什么,哪种办法更有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语文知识》2001年第9期《<昨天·今天·明天>中的语病》一文指出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两处语病:第一, “小伙子长得比较帅呆了”为“限制多余”;第二, “我此起彼伏”为“搭配不当”。笔者认为这不是小品的语病,相反,它是小品的幽默之所在,是作者主动的修辞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地方正在相继推行“作业无‘&#215;’号”,其基本做法有两点,一是把“&#215;”号消灭在萌芽之中,即写作业之前先对部分后进学生进行适当点拨,以防止他们出错;二是变“&#215;”号为对号,即批阅作业时对做错了的题目不打“&#215;”,而是先给学生讲一讲,让他们把错题擦掉改成对的,然后打上一个“√”(小学数学作业和低年级语文作业一般使用铅笔来写)。前不久有位专家还在《人民教育》上撰文为北京某校的“作业无‘&#215;’号”拍手叫  相似文献   

15.
《汉书·窦田灌韩传》 :“坐乃起更衣 ,稍稍去。”该句亦见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其中“稍稍”一词在《史记》和《汉书》中均无注释 ,盖为常见之义 ,即“逐渐”也。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常用词 (八 )》“稍”字条认为“‘稍稍’二字叠用等于现代的‘渐渐’” ,并举该句为例。《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将该句释为“座上的客人看见势头不对 ,便起身托言上厕所 ,渐渐地散去了”。王伯祥《史记选》将该句释为“坐客于是托言更衣 ,陆续退去”。《汉语大词典》“稍稍”词条下共有十一个义项 ,其中“随即 ,已而”条下举《史记》该句为例。按…  相似文献   

16.
说“老”     
“老”字在汉语中,不管是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使用率相当高。下面就来探讨一下“老”的含义及其与之相关的意义。“老”是个象形字,甲骨文是这么写的((?)),仿佛一个弯腰驼背  相似文献   

17.
周同燕 《文教资料》2009,(12):38-39
依《说文解字》里“老”的解释,“老”有两个特征:一是年事较高;二是出现了须发变白的生理特征。以此为基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老”字的17个义项、183个词条有一个庞杂的意义演变轨迹,而这些“老”的性质也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的“老”字,基本意思是年岁大了、不年轻了、很陈旧了的意思,它常作“少”或“新”的反义词。比如,老人、老朽、老太婆、老巢、老古董、老酒、老马识途、老气横秋……不过,“老”字在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这种意思呢。大家都知道“老师”并不都是老的,刚毕业的学生做了教师  相似文献   

19.
谈“悦”字     
“悦”“先秦散文作“说”。本文倒句中出现的“说”都是“悦”的古字),在现代汉语中,常作词素构成“悦耳、悦目、喜悦等双音词。其中最常用的是“喜悦”,“悦”的词素义是“高兴”、“愉快”于是,人们往往用今义附会古义,把古文中的“悦”也解释为“高兴”、“愉快”等类似义。对《左传》中“××说”中的“说”的注解就是典型的一例。《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古文观止译注》译为“秦伯听了这番话,很高兴”;《白话译文古文观止》译为“秦穆公听  相似文献   

20.
“师父”“师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师父”与“师傅”语音相同,因此,人们在使用时常常混而不辨。写成师父的如:(1)一场“师徒大战”并没有碰撞出太多的火花,在一场激烈有余、精彩不足的对抗中,“师父”周穗安率领的南京××队在越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