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探讨传统苏州弹词音乐的唱奏关系入手,对其音乐织体的结构形态、音响特征、复调关系及表现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将传统苏州弹调音乐的织体归纳为七个类型:一、加花托腔式支声复调织体;二、减花托腔式支声复调织体;三、加花减花交替式支声复调织体;四、加花减花交织托胜对比式复调织体;五、快弹散唱对比式复调织体;六、固定音型对比式复调织体;七、间隙垫腔自由模仿式复调织体。此项研究在我国传统苏州弹调音乐研究方面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探索古琴曲多声形态入手,对古琴曲织体的结构形态、音响特征、和声内涵及表现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将古代琴曲的织体归为五个类型,即:和音衬托型织体;固定低音型织体;琶音衬托型织体,固定琶音弄织体,对比型复调织体,此项研究在我国古代琴曲多声研究方面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探索古琴曲多声形态入手,对古琴曲欢体的结构形态、音响特征、和声内涵及表现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将古代琴曲的绿体归为五个类型,即;和音衬托型织体;固定低音型织体;琶音衬托型织体;固定琶音型织体;时比型复调织体。此项研究在我国古代琴曲多声研究方面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山西民歌《打酸枣》改编合唱曲的一些音乐特征进行了探索和分析,研究为中国五声性调式旋律编配的多声部运用的技巧。归纳如下:一、调式调性;二、复调;三、曲式结构;四、动机、织体、模进、支声复调等技法。  相似文献   

5.
正江南丝竹音乐的支声复调是在基础乐曲骨干音(又称"主干音")的框架内,在此框架内根据各乐器的特性,乐人们在演奏上进行急性变化,成各不相同的旋律走向所形成的。其手法极其丰富,主要有:加花加多加少不一、花音走高走低不一、减音偷句不一、长音短音不一、翻高翻低不一、装饰手法不一等等。江南丝竹音乐的乐谱大部分还是单旋律谱,除加  相似文献   

6.
钢琴即兴伴奏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音乐教师日常工作、组织活动不可缺少的专业技能。钢琴即兴伴奏是演奏者在即时瞬间内对歌曲的旋律内容、风格、特点有较准确的理解,同时,还需要伴奏者有效地运用乐理、和声、复调、作品分析等理论知识在同一瞬间,在内心构成相应的钢琴伴奏织体;而且还需要伴奏者具备得心应手的钢琴演奏技术在同一时间内将其弹奏出来。  相似文献   

7.
全代扬 《林区教学》2011,(6):114-115
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钢琴曲,已经成为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中国钢琴曲的不断深入发掘与研究,逐渐打破了"中国音乐是单声部的、没有多音音乐"这一片面的论断。从支声织体分类这一角度入手,对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梁鹤 《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22-123
贺绿汀是20世纪中国现代音乐文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和见证人。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他创造性地把欧洲近代作曲技法和本民族的音乐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外来的和声、复调等技法与中国曲调相结合,从而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声钢琴织体,并力求和长期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审美心理、审美习惯相适应,在作曲、理论、教育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富于开拓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资料进行思考,发现音乐在横向流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歌曲改编的行为。作曲家们会通过复调的应用将多种民歌改编成不同的钢琴曲,提升艺术表达的丰富性。当前,作曲家主要是借助对比复调以及支声复调等技法进行钢琴曲的改编,对旋律进行线条形式的润饰,这样能形成不同的旋律。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作曲家在将民歌改编为的钢琴曲的过程中常用的复调技法,对这些复调技法进行思考,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普契尼的著名歌剧《蝴蝶夫人》的介绍,浅析存在于这部歌剧中的一种写作手法,即支声织体在音乐中的运用,使非作曲人士对支声有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家,同时也是民族主义音乐家。他的作品充满着幻想、隐秘,突出的奇想与沉静的独白,情感的迸发与永恒的静谧,交织出一个融现实主义于浪漫主义的音乐图画。本文从旋律、和声、复调、织体、体裁诸方面对肖邦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世世代代相传的无伴奏、无指挥的原生性支声复调合唱歌曲。将侗族大歌引进高校音乐课堂,对传承侗族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培养和教育人的途径多种多样,如文学、数学等都以不同的思维材料和方式引导、启迪学生的心灵。而以非语义性、非具象性、非确定性为特殊品质的音乐艺术有着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它通过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旋律、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织体等音乐要素的不断变换、对比和组合,使欣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及想象,从而引起内心的共  相似文献   

14.
笔通过对长篇弹词《笔生花》实际用韵的穷尽式分析、总结,归纳出《笔生花》的七部阴声韵:齐微部、皆来部、鱼模部、宵豪部、歌戈部、家遮部和尤侯部;并将此七部与《广韵》和《中原音韵》的韵部及其他韵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笔生花》的用韵较大程度受吴方言影响,也较明显地体现了语音发展、融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世世代代相传的无伴奏、无指挥的原生性支声复调合唱歌曲。将侗族大歌引进高校音乐课堂 ,对传承侗族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合唱曲《祖国颂》是借鉴我们民族特点的旋律,运用西方编曲手法赋予民族音乐以新意的优秀合唱曲目。创作中在和声色彩的运用、织体的写法、复调的应用等方面,营造出了接近完美的音响效果,使这首作品能够广泛的流传。本文从《祖国颂》的创作入手,重点研究其旋律、和声、以及各音乐要素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对合唱《祖国颂》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7.
苏州弹词唱法具有"一曲百唱"的特点,是说唱唱法的一种,采用苏州方言演唱,并根据唱词的语气、内容、情感及语调而行腔;科学民族唱法是借鉴西洋发声法的科学内容之后,综合自己民族歌曲及声音特点,形成了独有的歌唱技法及艺术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苏州弹词唱法和科学民族唱法需在继承自己传统唱法的基础上,相互借鉴、融合、发展,使包括苏州弹词唱法、民族唱法在内的整个声乐艺术体系,在连续不断的"推陈出新"中,获得永久的发展与繁荣。本文尝试从弹词唱法与民族唱法融合基础、融合发展的各自途径方法等方面着手,论述了如何将两种唱法相互融合与发展,为民族音乐教学探索出一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世世代代相传的无伴奏、无指挥的原生性支声复调合唱歌曲。将侗族大歌引进音乐课堂,对传承侗族文化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黔东南州侗族音乐教学的回顾,从侗族大歌保护的政策性,教材、师资以及教学模式几个方面,对侗族大歌进入课堂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四)多声部编配的复调音乐织体在复调音乐的多声部结合中,基本上不是旋律与伴奏的关系,各个声部的横线条都是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旋律。不过在通常情况下,总还是会有一个主要的旋律。各个具有独立性的旋律,往往是在统一的调性与和声的基础上编织在一起的。在乐队编配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应使每个旋律线条都清晰可见,层次鲜明,这就要通过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特点以及不同音乐的对比来达到。复调音乐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对比复调,另一类是模仿复调。对比复调其突出特点是各声部的旋律既要有独立性,同时又要有对比性。这种对比是通过旋律线的流动方…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指导演奏为目的,在对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之一的^bB大调《第八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等作简单介绍后,对第二(幔板)乐章从曲式结构、织体、和声、复调等创作技法特征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一些演奏建议,并就此曲抒情性、民族性等音乐风格方面作了探讨与概括,以助于演奏者对其音乐的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