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经济是《金瓶梅》中一位封建浪子的典型,论者以为他是西门庆的影子,是继西门庆之后的另一刁徒恶少,作者借助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末世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本质及其衰亡的必然趋势,陈经济与西门庆的形象代表晚明变革时代两种不同性质社会因素,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再现了特定时期新旧因素矛盾消长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作者所探索的是文化的死亡与抉择问题。小说的人物情节是其文化探索的象征。论者忽视的官哥孝哥这两个不起眼的形象,及塑造他们时伴随始终的佛事情节,都是作者文化思考的象征。二人的命名及父母的期望,都说明他们本该是西门庆文化精神(包括封建旧价值观和带资本主义因素的新价值观)的继承人。二者的夭亡或幻化,体现出作者对西门庆以淫为首的恶的文化和历史的“恶”的否定,象征了其文化精神的后继无人,及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夭折,和作者最终对佛文化的无奈选择。历史的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杠杆,全盘否定西门庆的“恶”,这是悲剧性的历史谬误。作者同时感到旧制度的衰亡和新的异质价值观的幻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玳安是西门庆的贴身小厮,是西门庆许多事务的中介.作者通过描写玳安的私生活,及其他做奴仆的遭遇和经验来塑造此人物形象.他有效的烘托了主角,从侧面丰富了西门庆、吴月娘等形象的特征,进而提升了小说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再论吴月娘     
人们对于吴月娘这一形象历来众说纷纭,究其原因还在于作者的主观理想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之间的矛盾。吴月娘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理想,而且是西门庆一家从发迹到衰落的见证者,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地塑造了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西门庆形象,并在塑造这个形象的过程中渗透着作者对黑暗现实和腐败政治的揭露与批判。西门庆既有没落官僚地主阶级的本质特点,又有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豪商富贾的心性气质。作者巧妙地运用着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以正衬反,成功地展示了西门庆性格的多层次,多侧面,很好地凸现了他性格的主要特征,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 《金瓶梅》塑造出西门庆这样的典型,并不是偶然的。明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在《金瓶梅》的人物画廊里,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形象就是小说的主人公西门庆。西门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价值观、经济观、道德观所孕育的一个畸形儿。他是恶霸无赖,但较之一般的市井泼皮,却要独特得多。他聚财的方式除放“官吏贷”之外,就是靠女人发财。作为一个商人,他的投资对象和方式也极为独特,他选择官场,完成了金钱与权力的结合。官商一体的西门庆是在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下,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和封建政治的温床上滋生的。只有这样理解,在读《金瓶梅》时,才算较准确地把握了西门庆这一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7.
小说评点家张竹坡,曾称道《金瓶梅》在选材上避开寻常熟套,而另辟蹊径,“因一人写及一县”。但具体说来,应是以西门庆一家为中心,剖析了西门庆家庭道德伦理与正统封建道德相悖离的诸多表现,并由此而辐射至不同阶层的大小不一家庭,处处显露出“一种愤懑的气象”,从而展示出封建礼法和家庭伦理所面临的严重危机,预示着封建大厦即将倾圮。  相似文献   

8.
具有近代现实主义特色的《金瓶梅》,是一部内容驳杂,充满矛盾的小说。因之,研究者意见分歧,众说纷纭。就西门庆谋财娶妇这一问题,仍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认为西门庆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其谋财娶妇的行径“暴露了封建阶级的丑恶面貌”。二,认为西门庆是新兴商人的代表,其谋财娶妇的手段体现了晚明时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前一种意见较为普遍,主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着眼,显得浮泛,未能中其窃要。既然《金瓶梅》是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小说,自然后一种说法切近作品的主旨。但西门庆发迹的途径为什么要采用谋财娶妇之道呢?这不只是关乎作品主体人物的本质问题,更关系到主体人物所反映的时代意义,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西门庆形象诠释方法从“人性”、“道德”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单纯的道德评判,认识上的误区说明研究者理论修养上的滞后与缺陷;西门庆是从封建母体中刚刚分娩出来的新兴市民阶级的人物,是大胆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新兴市民中的激进分子,是从城关市民中孕育出的早期资产阶级的胚胎;西门庆形象的出现,及时反映了明代中叶新兴市民阶级的勃勃生机和对封建秩序带来的有力冲击与震撼。  相似文献   

10.
闫秀娟 《课外阅读》2010,(7):149-149
在资本注意的萌芽期,对于各国不同的社会阶层,封建贵族和封建官僚最富有参与商品社会的经济实力,他们运用手中掌握的政治、经济特权,进入市场,获得超额利润,并因之而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官商。做为《金瓶梅》第一男主角的西门庆,便是中国早期封建社会官商的一类。  相似文献   

11.
诚然,《金瓶梅》的西门庆,与《水浒传》的西门庆相比较,“他不再是被意念化了的单一性格的扁平人物,而是一个有多面性格的圆整的血肉之躯。”(石昌渝:《金瓶梅鉴赏辞典》第4页)那么,西门庆到底是个什么形象?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他的确如许多专家所论定,是一个融恶霸、官僚、商人于一身的新兴商人形象。然而,如此判定的形象,对晚明的社会情态及文化意识而言,似乎已经省略这一典型其他内涵和美学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把西门庆视为一个概括当时社会情态的特殊平凡人,更切合作品实际些。一、第一印象,西门庆是一个集流氓恶棍、地主豪霸、凶残滥官于一身的不法大奸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明代晚期的社会状况,论述了西门庆是历史转型时期的腐败典型,指出这才是这一形象的认识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由一个破落户财主一跃而成为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富商决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他的商人本质所决定的。虽然西门庆通常被看作是集地主、官僚、商人于一身的人物,但是从本质上说,他主要还是一个商人。西门庆经商的场所不仅在商场,甚至在官场和情场,他都能把他的“商业”经营得有声有色。西门庆作为中国本土的封建商人,还具有他一定的代表性。他代表了中国早期的封建商人,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封建商人的一切恶习。可以说,西门庆是中国商人的集大成者,他代表着中国封建商人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兰陵笑笑生塑造西门庆形象的用意和《金瓶梅》主旨究竟是什么?从作者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和创作上的矛盾来看,《金瓶梅》重在揭露人性的低劣,警醒世人要生存发展,必须去掉物欲情欲上的贪占纵.作者仍是维护封建礼教和“存天理,灭人欲”的.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乐仲》中乐仲到南海寻母《续金瓶梅》中了空(即西门庆之子)到南海寻母(即西门庆之妻吴月娘)的描速几乎完全相同,此外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丑俊巴》中之潘金莲的形象也来自《续金瓶梅》,而不是《水浒传》或《金瓶梅?。而且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紫花和尚》中提到的丁野鹤,就是《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这表明蒲松龄是熟悉丁耀亢的。由此可推断蒲松龄在创作小说与戏曲时曾经借鉴过《续金瓶梅》。  相似文献   

16.
西门庆的诸帮闲兄弟中,常时节是个常时借的朋友,与西门庆过从交往,多有伸手求借的事。不过,《金瓶梅词话》第60回中,讲及常时节为置办一处房子以度日子而向西门庆求借,居然前后借了二次,这也未免太多了点。这60回中,写西门庆的缎铺开张,众人均来庆贺。在座者有常时节。“原来西门庆近日为了他五十两银子,使三十五两典了房子,十五两银子做本钱,在家开个小小杂货铺儿过其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北宋末年,已进入到它的后期。经过元代的异族统治,元末农民大起义,朱元璋建立明朝,到了嘉靖万历年代,产生了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繁荣,工商业者的空前活跃,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社会风气的败坏,成了那一时代的主要特点。《金瓶梅》以西门庆为中心,写到了他和上下左右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物的广泛联系,展现了从小城镇到大码头以至于京城的社会生活。西门庆之流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暴发,生活的奢侈糜烂,道德上的堕落,对封建礼教的某种破坏,特别是他与上层封建统治者的勾结,最鲜明地表现了十六世纪中叶,即嘉万时期的时代风  相似文献   

18.
朱占青 《天中学刊》2006,21(1):88-90
《金瓶梅》是明代中后期出现的表现家庭生活的世情小说,因其中有较多的“秽亵”描写,影响到世人对作品的了解和评价。小说既全方位地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商业经济繁荣造成的人们对金钱财富的追求,也表现了物欲横流时代道德沦丧的社会众生像,通过西门庆和他的妻妾一家的兴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封建末世社会的全景图画。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的主角是西门庆,却以潘金连、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书名。好像是为她三人作传,实非。但毕竟金、瓶、梅三人是全书的女主角,他们的恩恩怨怨、生死情场紧紧围绕西门庆和西门家族这一中心轴线展开,为表现西门庆一生和西门家族的兴衰,为突出全书纵欲必亡的主旨起了重大作用。她们三人与其他妇女构成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组成了《金瓶梅》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20.
官哥是《金瓶梅》中一个幼儿,作为西门庆的独子,他的生死关联着西门家族的盛衰。他的夭折,缘于潘金莲的借刀杀人,缘于西门庆的沉湎酒色,他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本文通过对其疾病死因的剖析,既显示出西门家族内部的矛盾与争斗,又充分揭露了西门庆的荒淫与罪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