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们对福寿螺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近年来几次突发性卫生事件都与它有关。福寿螺又称大瓶螺、苹果螺、雪螺等,是隶属于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的软体动物。它不是我国的"土著"物种,原产地远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福寿螺的外观与我国"土著"田螺相似,但个体比一般田螺大,且螺旋状的螺壳呈短而平的扁圆形,不像田螺那样,为长而尖的钝圆形。1981年福寿螺被引入广东进行养殖,并引发从广东到内陆发散式的传播格局。由于福寿螺肉色金黄,脆嫩味美,而且繁殖快、产量高、价格低  相似文献   

2.
Ent 《科学大众》2013,(12):38-39
军备竞赛乃是自然界长盛不衰的主题之一,甚至说它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某些类群的演化方向,而其中最精彩,最花样百出的,个人以为就是针对软体动物的贝壳(特别是腹足纲和双壳纲)的攻防战了.贝壳可能是自然界中最美丽也最强大的"人工要塞".漫长而激烈的演化史中,攻方演化出不计其数的方法来寻找,锁定并击破这些要塞,而守方当然也以五花八门的反制手段予以猛烈回击.  相似文献   

3.
在水下部分采用软体沉排冰上施工法,不仅节约大量投资,而且可以大大节省缩短工期,还可免除水工施工困难及越界等争端。举例阐述了软体沉排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常有人以为海蛞蝓就是海兔,有些书可能还会告诉你,海蛞蝓又称海牛、海麒麟、海鹿……海蛞蝓究竟是一类什么动物呢?事实上,它们远比你想象的还要华丽。海蛞蝓的名字来自英文sea slug,是多种壳已经消失或退化的腹足动物的泛称。腹足动物即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用肚子上的肉足贴地走路的蜗牛、田螺等就属于此类。海蛞蝓通常指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的物种,常见的有以海牛们为代表的裸鳃目(Nudibranchia)以及以海兔们为代表的无楣目(Anspidea)。  相似文献   

5.
“老鹤高飞,一支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寥寥三字“戴屋行”,将蜗牛的体态和习性,刻划得十分科学而贴切。蜗牛属腹足纲软体爬行动物,其家族是很庞大的,据调查,全世界的种类约有3.5万种。我们常见的蜗牛。头上生有两对触角,靠后一对顶端长有眼睛,腹部有无数扁平的“脚”,爬行缓慢,壳略呈扁圆形、球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有螺旋纹,有的地区也叫它“水牛”。  相似文献   

6.
鹦鹉螺     
鹦鹉螺的身体左右对称,背上生有一个与冠螺、蜗牛等腹足类动物相似的,可以把身体完全保护起来的石灰质贝壳。贝壳很大,直径可达20厘米,壳口长8厘米左右,沿一个平面从背面向腹面卷曲,略呈螺旋形,没有螺顶。贝壳的色彩也很美丽,外表较光滑,呈灰白色或淡黄褐色,间杂有15~30条橙红色、褐红色或褐黄色的波状横纹,银白色的珍珠层很厚,内面有极为美丽的珍珠光泽。鹦鹉螺壳内从壳中心到壳口,由一道道的弧形隔膜分隔成很多个壳室,其数目随鹦鹉螺的生长而增加。最后的一个壳室体积最大,它的躯体居于其中,所以叫做“住室”,其他空着的壳室共有30多个,…  相似文献   

7.
包辉和  许荣年 《科技通报》1992,8(3):166-168,173
报道了中华圆田螺的营养成分和污染的检测情况,对田螺的食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和讨论.结果认为,田螺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目前的食用仍然安全.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8)
本文提出了一种四足直线运动的软体机器人。首先,给出了基于气体驱动的软体机器人结构设计。然后,利用Solid Works3D打印技术打印出软体机器人身体的各个部位模具,采用的环氧树脂橡胶材料进行填充从而获得软体机器人部件并并进行组合。最后,以针管为气体动力来源,通过实验实现了该软体机器人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9.
发明者:Xenia Cascante凤仙花植物“红贝壳”和“粉贝壳”,大而鲜艳的花朵,花瓣重叠排列。花朵竞相开放,紧凑地簇拥在一起,具有很浓的装饰味儿,深绿我的叶子大而圆。  相似文献   

10.
盛凯 《科教文汇》2009,(5):52-52,59
课外活动是大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充分发厣学生个性,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琐谈蜗牛     
苏东坡《蜗牛》诗云:“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这是在1100年前对蜗牛的形象描述。蜗牛是单壳体的软体动物,其壳壁较薄。当外界环境条件不宜(即寒冷或干旱)时,能分泌出一种和壳口同形的乳白色、半粘液状的膜,并逐渐变硬,用以封闭壳口,称为“膜厣”。据观察,蜗牛的爬行速度缓慢,全速疾爬的最高速度为8.5米/小时,按这个速度计算,需要5天才能走完1公里的路程。为了保护自己细嫩的足皮,蜗牛在爬行时会分泌一种粘质腥涎液,在粗糙的表面上“建造”一条光滑的“公  相似文献   

12.
贝壳的大小和形状各种各样。从海边收集各种贝壳,来制作蝴蝶标本吧。准备材料螺丝铅笔吸管干电池细铜丝各种贝壳粘合剂串珠双面胶瓦楞纸和厚白纸直尺贝壳制作的奇迹每个贝壳都有两个面,而这两个面不可能完全一样。仔细观察你搜集的贝壳,尽量找出相近的。制作方法1将细铜丝弯曲成U字形,用粘合剂将它和蝴蝶躯干粘在一起。蝴蝶的躯干用干电池、螺丝、铅笔、吸管等制成。2用粘合剂将贝壳分两组左右对称贴在躯干上。3在蝴蝶的躯干上贴上串珠作为蝴蝶的眼睛。重复1至3,制作出更多蝴蝶。4制作标本箱。用浆糊将厚白纸粘在瓦楞纸的表面,作为衬纸。5…  相似文献   

13.
贝壳是一种天然的陶瓷材料,独特的显微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对比国内外贝壳珍珠质层的结构性能研究,以微观结构为切入点揭示贝壳珍珠质层几种的增韧机理:板片拔出、有机质粘弹性、剪滞增韧、塑性变形、矿物桥、以及TSC增韧。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创新》2006,(11):26-26
日本科学家在利用“垃圾贝壳”上已获得了很大成功。科学家们发现,贝壳富含的碳酸钙,是诸多常见的病菌,其中包括沙门氏菌、脚气病菌、大肠杆菌的克星。试验证实,将贝壳中提取的碳酸钙制成溶液,大肠杆菌置入后不到10分钟,就被全数杀灭。据此“,贝壳溶液”可替代医院长期使用的传统化学消毒液,不仅消毒效果好,而且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化学污染。令人惊奇的是,这种“贝壳溶液”尽管碱性很强,但却不会像其他碱性溶液那样起腐蚀作用,乃至伤害人的皮肤。这是因为贝类生活在海水中,而海水溶解有多种阻止腐蚀的矿物质成分,故“贝壳溶液”也是一种安全…  相似文献   

15.
当今大凡作画者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显其能,无不至极。用墨彩滴于白纸上。口吹成画者为“吹”画:用各色碎花布拼粘于纸板之上而成画者为“布贴画”;用贝壳粘于板壁间而成画者为“贝壳画”;用棉花粘于板壁而成画者为“丝棉画”等等,种类繁多,不一而是。然而用玻璃当纸,堆彩于间,掌指为笔。施于各法反画于玻璃之上的神奇画作,被江淮书画界誉为中华一绝的“手指玻璃反画”则是另一类境界的艺苑奇葩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沿海地区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固体废物—贝壳,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贝壳不仅具有适合生物生息的粗糙表面,而且含有丰富的Ca CO3,目前在国外已应用于生物接触氧化处理中的生物膜载体。本研究对利用海产品废弃物贝壳作为污水处理反应器的填料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期望利用贝壳含钙质的特点,提高污水处理中的除磷效能,进一步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并且有助于解决贝壳丢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桢 《大众科技》2011,(5):74-75
汛期堤坝工程经常出现风浪冲击堤坝使堤防迎水面大面积坍滑、水流顶冲坍岸、管涌、流土、高水住堤后坡散漫流土滑坡、堤脚泡泉群涌水等。文章采用迎水面软体沉排护岸与堵漏,背水面软体排排渗,排体防滑编织袋装土压载或长枕袋装土压载等抢险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贝壳因其种类丰富,取材方便,存储量大的特点,具有多种潜在利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而其含有占整个贝壳95%碳酸钙和少量贝壳素更是被科学工作者用作污水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的试验对象。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化学除鳞方法通过改变水样pH值和除磷计的量,确定贝壳除磷的最适酸碱条件以及最佳除磷剂投量。  相似文献   

19.
化石,是生活在过去地质年代的各种动植物的遗迹。古生物死后, 它们的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高温、高压,形成了化石。其中坚硬部分如牙齿、贝壳、骨骼、枝叶等依然保持了原来的形态、结构。化石也可以是生物活动时留在岩层中的印膜或其他痕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污水中磷的去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来自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磷,如果不加以去除直接排入水体,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若进行灌溉的水中含磷太多则会造成庄稼贪青倒伏。多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出了很多办法来去除废水中的磷。目前,有采用贝壳作为填料和贝壳粉作为除磷剂的除磷方法。本文就贝壳强化除磷做了进一步研究,在加贝壳粉的同时加入少量硅藻土,进一步优化除磷条件。实验分为1、2、3三个大组,A、B、C、D、E、F、G、H、I、J、K、L十二小组,1组中每个分试管均加0.1ml贝壳粉溶液,2组中每个分试管均加1ml贝壳粉溶液,3组中每个分试管均加2ml贝壳粉溶液.A、E、I试管中均不加硅藻土溶液,B、F、J试管中均加入0.1ml硅藻土溶液,C、G、K试管中均加入1ml硅藻土溶液,D、H、L试管中均加入2ml硅藻土溶液。分别测每组在1、3、5、7、9小时磷的去除率。实验数据表明实验时间越长去除率越高,但三小时后升高趋势缓慢没有明显变化,所以3小时为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