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昆虫信息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自然界,雌蛾利用位于腹部的性信息素腺体释放极其微量的化学气味物质引诱雄蛾,雄蛾则借助于头部两根触角感受这种化学信息,循迹定向至雌蛾处进行交配。这种昆虫交配通信的方式是昆虫生命周期中最薄弱的环节。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始终在揭示昆虫的这种通信方式上作了不懈的努力,但多数都以失败告终。1959年德国化学家Butenadt博士历经20年的艰难曲折首次报道了第一个蚕蛾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人们开始越来越意识到昆虫信息素是一门蕴藏巨大应用潜力的学科,许多国家相继投入人力和财力进行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动物世界中,通常是雄性为雌性提供可口的、营养丰富的食物,使雌性更加健康强壮,以利于繁殖后代。但是对于一种新发现的昆虫而言,这种角色出现了转换。雄性宙斯虫可能是动物王国中最“大男子主义”的昆虫,它们不仅从雌虫处获取食物,而且由“妻子”背着走并任意交尾。在交尾期,雄虫骑在体积比自己大一倍的雌性宙斯虫背上,依靠雌虫的分泌物为食。瑞典的进化生物学家发现在雌性宙斯虫的背部有一个独特的腺体——位于雄性宙斯虫头部紧紧贴住的位置的右侧。为了搞清雌性宙斯虫是否通过腺体分泌物向它的伴侣提供食物,研究人员给雌性宙斯虫喂食用…  相似文献   

3.
卓然 《科学大众》2014,(12):26-27
我国独有的麋鹿因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而被称为“四不像”。可你知道吗?在昆虫世界里,也生活中这样一种“四不像”的可爱物种,它就是今天华丽丽出场的主角——蜂鸟鹰蛾。  相似文献   

4.
动态     
科教大事:NATURE最新内容精选有毒虎蛾对抗捕食者的多种方式有毒的虎蛾历史上是有警告色的昆虫的著名例子;后来人们发现,蝙蝠将这些昆虫所产生的超声波与毒性联系在一起,而且无毒物种也能得益于发出类似的声音。在对加拿大东南  相似文献   

5.
蚊子等昆虫“吸血鬼”是如何进化出来的,这一直是难以破译的谜团,但“吸血鬼蛾”的出现,则为谜团的破译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6.
无毒不丈夫     
西方有句古话叫做“一人之肉,他人之毒”,意思是说你所热爱的东西往往是其他人所不能忍受的。这句话在生物界中的印证也许应该反过来说:对某些生物致命的东西可能对其他生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毒素。热爱毒素的蝴蝶夫人“斑蝶择夫”是昆虫界中的一种有趣现象。雄斑蝶的腹部后方长有一对刷子状的触笔,求偶时,雄蝶伸出这对触笔,轻扫雌蝶,后者便会对此举动产生适当响应。在实验室饲养的雄蝶也有同样的行为,但它们被雌蝶接受交配的成功率却远落后于野生雄蝶。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雄蝶轻扫触笔,是要展示它身上藏有的毒素多寡,毒物量愈多,愈易被…  相似文献   

7.
有毒的虎蛾历史上是有警告色的昆虫的著名例子;后来人们发现,蝙蝠将这些昆虫所产生的超声波与毒性联系在一起,而且无毒物种也能得益于发出类似的声音。在对加拿大东南安大略26种蛾子所作的一项研究中,John Ratcliffe和Marie Nydam发现,虎蛾的警告信号随着一年中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因此也随着它们最有可能碰到的捕食者的类型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鳞翅目昆虫(包括蝶类和蛾类)是生态系统中种类丰富的一类昆虫,是食物链(网)中的重要环节,与生境内植物群落有很密切的功能联系,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2011年6月~9月,对湖南省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意在分析该地区蛾类现状以及多样性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苍蝇是世人所共憎的昆虫。然而,有一种生存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大头苍蝇”却被视为“财神菩萨”。因为它们为澳大利亚创造数以万计的财富,倍受人们的厚爱。原来,澳大利亚的大头苍蝇是一种变异昆虫。由于澳大利亚幅员辽阔,草原牧场多,但人口稀少,且城市卫生水平高,垃  相似文献   

10.
杨红珍 《百科知识》2023,(13):25-28
<正>它是家中的常客,是人们一见到就会尖叫的昆虫,被戏称为打不死的“小强”,它就是蟑螂。蟑螂是蜚蠊目昆虫的俗称,起源于距今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最原始且繁衍最成功的有翅昆虫。几亿年来,蟑螂的外形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现在常见的蟑螂与化石蟑螂几乎长得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印象中,蝴蝶总是翩然优雅的像个大自然的精灵,自由飞翔在最令人心动的地方,用自己斑斓的图案点缀着迷人的景色。蝶和它的亲戚蛾都是鳞翅目的昆虫,全世界已知的蝶蛾有上万种之多,这些小精灵翅上的色泽和图案堪称生物界最为优美和不可思议的组合。其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  相似文献   

12.
荷兰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些昆虫可以相互之间“打电话”进行交流,它们的电话就是植物。当地下的昆虫寄宿在一棵植物下时,它便会开始蚕食植物的根。为了警告食叶性昆虫“此处已被占领”,地下的昆虫会通过植物叶片发出一种化学警报信号,这样一来,食叶性昆虫就会得知这棵植物已被占据。  相似文献   

13.
寻正 《百科知识》2011,(6):22-23
以现在的主流标准来看,多数人都向往“高个了”,不少家长为儿女身高不足担忧。在校园中,经常有个了不高的同学被称戏为“根号二”,即1米多一点,身材高大的同学则更有安全感,也更受异性青睐。  相似文献   

14.
<正>在神话故事里,龙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可上天可入海,威严又勇猛。所以怎么看,龙似乎和昆虫都不相干。不过,龙的头部很大,尾部上翘,身体细长,还有很多脚,如果把它缩小再缩小,就很像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了。这也难怪很多昆虫爱好者认为,龙的原型没准就是鳞翅目的某种昆虫,比如蚕。我国古有“伏羲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有桑、蚕、丝、帛的象形字,还有祭祀蚕神的记载。据此推测,中国大约从商朝开始人工栽桑养蚕;西周时,中国北方地区的蚕桑生产已初具规模;战国时期,人们已采用蚕丝纺织品制作衣服,并掌握了高超的织造、印染、配色技艺。作为一种经济昆虫,蚕被认为是上天的恩赐,有“天虫”的美称。  相似文献   

15.
快乐在于有所作为人在各年龄阶段的快乐是不一样的。老年人快乐是指健康,经济有安全感,被社会接受,不感到寂寞,觉得自己还有用,有信仰,感到满足。有研究指出,人们在玩笑和娱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写到,“被昆虫咬坏胚的种子不能萌发”,而生物课外辅导书上写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要有完整的活的胚”,该如何理解“被昆虫咬坏胚的种子不能萌发”和“完整的胚”?“被昆虫咬坏胚的种子”是指咬坏到什么程度的种子呢?  相似文献   

17.
西藏位于我国西边地区,地域辽阔,海拔较高,其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被世界公认为“世界屋脊”,在西藏昆虫的种类十分丰富,其中有大量的昆虫还未被人们发现,有一些比较珍惜的昆虫物种,也有一些比较常见的物种,昆虫的多样性研究对于我们认识西藏、了解西藏是十分有必要的,昆虫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捕食者、分解者、传粉媒介、天敌昆虫以及最近比较热门的可食性昆虫等,可以看出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生态系统中没有绝对的害虫,也没有绝对益虫。昆虫作为分解者可以分解凋零物,作为传粉者可以维持植被延续,作为捕食者可以作为农业的天敌昆虫,作为可食性昆虫可以作为人类的蛋白质来源等。至今,许多研究者对西藏昆虫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小峰 《百科知识》2007,(5X):14-15
在人们眼里,被大量利用的各种材料(钢筋、混凝土、塑料、纤维等)可能是最“笨”的东西。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但是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桥梁、建筑物的安全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人们不由地想:如果桥梁、建筑物,甚至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在其材料断裂发生事故之前若能发出预警,甚至能自行修补缺陷,那将会给人以极大的安全感。这一设想能否实现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科学家们提出了智能材料的构想,尽管现在仍处于萌芽阶段,但人们已经看到了它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在夏天的晚上,我们时常看到有很多飞蛾围绕着灯光飞舞,昆虫的这种特性称为“趋光性”。趋光性是昆虫的一种本能。昆虫眼睛里的视网膜上有一种特殊的色素。这种色素吸收某种光线后,就产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刺激了视神经,造成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就指挥运动器官,使飞蛾向光源飞去。这样,就使我们可能用灯光来诱杀蛾期害虫。多数昆虫的生命史主要有三个阶段:卵,幼虫,和成虫。在卵的时期用农药进行大量毒杀是比较困难的。幼虫的行动比较迟缓,可以用农药来扑灭。昆虫的成虫,能够  相似文献   

20.
正流言:雌蚊子在怀上宝宝后,需要吸取人畜血液中的养分,且受孕后的雌蚊子因为不想再被雄蚊子骚扰,会竭力避开雄蚊子,声波驱蚊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模仿雄蚊飞行时翅膀发出的声音频率驱赶雌蚊子。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真相:包括蚊子在内的所有昆虫的雌性都有一个叫受精囊的生殖器官,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