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8年12月18日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了本年度十大科学进展,细胞重新编程成为十大科学进展之首。之所以把细胞重新编程列为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之冠,是因为这一方式开辟了再生医学的新天地,研究人员可以绕过胚胎干细胞的伦理争论而直接让细胞重新编程,成为各种类型的干细胞,并可以生长为各种组织和器官,为再生医学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科技广场》2002,(2):15
美国《科学》杂志2001年最后一期上列出了2002年值得关注的六大热门科技领域,它们分别是干细胞研究、蛋白质组研究。天文、遗传学、光学钟和基本常数及对复杂分子生物系统的观察。 1.干细胞研究方面,2002年世界各国将明确干细胞研究的政策,科学家有可能获得新的人类胚胎干细胞源,并有可能将老鼠干细胞研究成果应用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 2.蛋白质组方面,目前生物技术公司和投资公司正为破解人类蛋白质组投入大量资金,2002年将有可能出现首批以蛋白质为基础的药物“靶”。 3.在天文研究领域,2002年初,“…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杂志20日公布了该杂志评出的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这十大突破如下:纳米技术领域获得多项重大成果。科学家发现 DNA(核糖核酸)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0年十大科学成就.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名列榜首。这十大成就是: 一、美国、英国等6国科学家合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工作,基本上测定了人类基因组上的碱基序列。中国科学家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任务。这一成就标志着人类在解读自身“生命之书”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5.
由于遭遇伦理的阻碍,干细胞研究就像鞍马上的运动员,一反传统的动作,来了一个漂亮的转体180度下马,稳稳落地,所有人都为这个高难度动作报以热烈的掌声。美国《时代》周刊在2007年底把干细胞的研究成果评为该年十大科学发现之冠,这就是皮肤细胞经“基因直接重组”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长期以来在探索,宇宙在加快还是放慢膨胀,现在终见分晓。1998年,人类在认识宇宙上又出现了一个重大进展。科学家测定了宇宙在加速膨胀,并据此推出了宇宙的组成:30%的物质和70%的能量。宇宙学上的这一成就,被美国《科学》杂志列为1998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首。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科学的研究中,“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新发现”曾经荣登1998年年度十大科学成果之首。由于它具有不可估量的医学价值,世界各国都对它的进展予以高度关注。在干细胞研究方面,美国已进行了30多年。1998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人类胚胎干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和增殖,这一成果带动了全世界的干细胞工程研究热潮。目前,大批美国公立、私立科学机构都在从不同角度对干细胞进行研究。布什政府已经组建了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生物医学伦理学家和律师等组成的总统委员会,专门监督干细胞研究。英国是占据领先地位的又一个国家。2001年,英国第一个将克隆研究合法化,新的法律允许研究人员通过克隆技术制造干细胞。但研究中使用的所有胚胎必须在14天内被销毁。在日本,干细胞研究是“千年世纪工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关于干细胞的报道多数集中在造血干细胞、胚胎于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工作上。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各种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干细胞构建各种细胞、组织、器官,作为移植器官的来源,将成为干细胞应用的主要方向。中国的干细胞研究从何时开始,现在进展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干细胞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Stem Cell Initiative,ISCI)倡导下,来自中国、英国、美国、以色列等19个国家的人胚胎干细胞科学家合作,开展了一项全球最大规模的人胚胎干细胞遗传变异研究。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一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9.
美国《时代》杂志最近评出了2007年10大科学发现。内蒙古确认发现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也入选第7号榜位。1.干细胞研究获得突破权威期刊《细胞》和《科学》同时刊出来自美国及日本的两份研究报告,证实皮肤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10.
2002年3月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卢光琇教授在人类克隆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她的成果确定了中国在治疗性克隆领域的领先地位。该报道立即引起全球关注,著名学术杂志((新科学家》发表以《藏龙》为题的专门社论,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先后派记者来参观她的实验室,《自然》杂志随后专题报道了她在干细胞领域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毛黎 《今日科苑》2013,(2):29-31
美国《科学》杂志于2012年12月20日公布了2012年度10大科学突破,科学家在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亚原子粒子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被评为2012年最重要的科学发现。40多年前,科学家假定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它是解释其他基本粒子(诸如电子和夸克等)如何获取其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来,被誉为“克隆先锋”的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再次成了全球的公众人物。不过这次笼罩在他头上的不再是“顶尖科学家”的光环,而是造假者的丑闻。黄禹锡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成果被揭有假。黄禹锡和他的研究小组在论文中引用的11个胚胎干细胞系实验数据实际仅出自2个胚胎干细胞系,另外9个都属编造。此外,他的有关利用卵子培育成功胚胎干细胞系的数据也有造假之嫌。在四面八方的责问面前,黄禹锡不得不出面向公众道歉并辞去首尔大学的教职。事情到此还没有完,韩国的司法当局开始介入,将对黄的论文造假案展开一系列调…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09年度十大医学突破,我国科学家采用干细胞技术获得iPS小鼠这一重大成果入选,这也是我国今年入选的唯一成果。今年7月,在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凡一研究员等在干细胞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从而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该成果于2009年7月23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14.
3年前,科学家在一次对内蒙古二连盆地进行的科学考察中,发现一种巨大的兽脚类恐龙化石,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最终确定这是一具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并把它命名为二连巨盗龙(Gigantoraptor erlianensi)。这一发现,引起世人关注,并被《时代》杂志评为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6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其中科学家证明庞加莱猜想被列为头号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月,日本京都大学科学家山中教授利用人体皮肤细胞制成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这一成果被诸多业内专家称为2007年最伟大的医学成就。12月23日,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与山中教授相同的4个基因,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11,(1):56-65
美国科普杂志《探索》为庆祝发行30周年,邀请1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了预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到底怎样说。1.肯·卡尔代拉(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气候变化科学小组成员):能源是个大问题。聪明的投资将带来大收益。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10日,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公布了“黄禹锡科研小组干细胞成果”最终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黄禹锡科研小组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全部造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21世纪,在人类相信用科学技术为自身造福的今天,科学造假却呈全球趋势,屡禁不止。克隆羊之父承认剽窃被誉为“克隆羊之父”的英国科学家埃安·维尔穆特不久前首次对外承认:第一只克隆羊“多利”并不是由他克隆的。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一成果还名列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的该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榜首位置。据报道,在爱丁堡接受法庭听证时,克隆羊“多利”…  相似文献   

19.
海外传真     
正乳牙干细胞“变身”微型大脑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月10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阿利森·穆特里带领团队,将从多名儿童乳牙中提取的干细胞暴露在包含几种生长因子的混合液中,分别培育出了各自的微型大脑。这些微型大脑约5毫米宽,含6层大脑皮质,与胚胎阶段胎儿脑组织非常相似,可用来研究不同人际交往能力人群之间的大脑发育差异,进而开发出各种社交综合征的新型疗法。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年底的<自然>杂志评选出了该年度十大科研热点,干细胞研究位列其中,而美国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的凯文·埃根的研究成果最值得一提.他于2005年8月在实验过程中成功地用人类胚胎干细胞系代替了以往克隆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人类卵细胞,突破了干细胞研究的伦理"瓶颈",免遭道德卫道士们的攻击,因此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