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梦园 《音乐世界》2010,(21):72-73
《向大地头球》中的运动员。《宫》中的王子,现在允浩又在《一天》中上演了惊心动魄的逃脱场面.允浩总能一次又一次的带给大家惊喜,谁也不知道他的极限在哪里。到底他的心里装着怎样的想法.相信所有人都满怀好奇。  相似文献   

2.
《大卫·科波菲尔》出生于《艰难时世》,早《九三年》,他还处在《童年》时,《母亲》就离开了《人间》,只给他的《父与子》留下了一条《项链》。少年时,他向往着《德国——一个冬天的空适》般的世弄,又田于《少军维特的烦恼》而在《静静的顿河》边徘徊。他也曾涉定《名利场》,但生活打破了他的《促夏夜之梦》,以后又羡慕起《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生活采,并想做《堂·吉诃德》那样的游侠骑士,但在《羊泉村》与《强盛》搏斗负伤,住过了《巴黎圣母院》,在《包法利夫人》的悉心照料下,他终于摆脱了《死魂灵》而《复活》。后来,父亲由…  相似文献   

3.
我对《人民教育》有种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源于他们的“红烛奖”小说征文活动。 记得那是1983年底的一天,我收到了一封寄自《人民教育》编辑部的信,给我写信的是刘堂江同志(现任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曾任《人民教育》总编辑)。那时,他还是一位年轻的副刊编辑。他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播送我的《张玉良传》,他每天吃饭的时候收听,并说,他听着听着泪水就禁不住流到了饭碗里。他希望我也给他们写一篇像《张玉良传》那样让人感动的小说,参加编辑部正在举办的“红烛奖”短篇小说征文。 《张玉良传》是我的处女作,我还从…  相似文献   

4.
很久以来,我们都被余映潮老师感动着,他的《教例品评100篇》《怎样学语文》,还有他的系列论文《教材处理的艺术》《课型创新的艺术》《别出心裁读课文》……都深深地影响着广大的语文教师和中学生朋友。我们被他的这种不懈探索不断创新的求实精神所感动。而这一种感动,在读了余映潮先生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标准新阅读专题训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矛盾与渴望羲黄文化史话之九李捷我从小喜爱读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都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一位忧国忧民、潇洒而飘逸的哲理诗人。他追求着、向往着,不断地总结与概括着,也许,他并没有自己的理想的终...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读者》上偶读一篇名为《诺言》的文章。文章大致内容如下:教堂里丢失了圣子塑像,神父心急如焚,到处寻找。一日,神父看见一个家里很穷的五六岁男孩拉着一辆颜色鲜红的四轮儿童玩具马车,追上去本想对他说句“圣诞快乐”,并赞美一番他的玩具马车;可是,神父走近时发现马车里装着他苦苦寻觅多时的圣子塑像。神父气极了,厉  相似文献   

7.
军旅作家──朱向前在15年前的“福建电大中文班毕业纪念册”里,记载着一位当年虽小有名气,但仍十分平凡的学生,他叫朱向前。如今,他的名字已频频被收入到《中国当代名人录》、美国《国际杰出名人大辞典》、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等国内外10种重要名典里。他先后...  相似文献   

8.
十多年前,凡一平在《诗刊》上发表处女作《一个小学教师之死》的时候,看得出,他正如一个山里孩子,肩挂一袋煮红薯夜间县城看飞机(凡一平创作谈《城市与我》),池望着充满理想的天空,算得上披星戴月,脚丫踏在雪地上,身躯打着寒颤,那是他孜孜追求理想的冬天。他没有见过飞机,飞机是长四个脚还是八条腿,怎么能一跃就升上天呢?他要寻找这架飞机,要看个够,要把它装到自己的心底里。为什么呢?不为什么,只因为他当时心里已开始装着美丽的春天。后来,凡一平的《我是教师的儿子》、《山里的故事》等作品问世。逐渐显示他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9.
夕阳     
《夕阳》一文的作者,用他那支并不成熟,但显得华丽的笔,学习着借景抒怀的方式,在描绘他心中的夕阳的同时,抒发了他在黄昏时的一段似浓似淡情思,表现了他对人生的一份似浅似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劲碟红棒     
《音乐世界》2013,(8):18-19
林俊杰《因你而在》 出道第十年,林俊杰带来了自己的全新力作《因你而在》。他说:“这张专辑属于你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所以,这张专辑是属于每一个支持他的歌迷们,每一酋歌都表达着他的肺腑心声。在这张专辑中,他希望带着大家一起搭乘时光机,回到最初的自己,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的作史思想深受《易》的影响,他的“通变观”与《易》道的精神是一致的,其思想脉搏里跳动着《易》的文化精神。司马迁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思想家。《史记》不过是以“整齐其世传”为手段,通过历史来发表自己看法的哲学著作。司马迁暗含着写一部显性的《易》的意味  相似文献   

12.
我没有见过高峰。知道他,也是因为《现代教育导报》上有关他的几篇章。我由此对他及他的“幸福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阅读了他的作《寻找教育原生态》,读后有一种遇上知音的幸福感——因为,多年来,我也是在探索着如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13.
《读者》有一篇题目为《日行一善》的文章,说的是原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的坎坷成长经历。他幼时家遭变故,15岁跟随父亲外出打工,历尽人间冷暖,饱尝世事艰辛,但是,无论处在怎样困窘的境地之中,他都牢记父亲叮嘱自己的祖训——“日行一善”。简简单单的这四个字支撑着他无论在哪里——无论是在小饭馆做服务生,还是开着车送货,都在为素不相识的人不知疲倦地做着大大小小的力所能及的善事。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读者》上偶读一篇名为《诺言》的文章。文章大致内容如下:教堂里丢失了圣子塑像,神父心急如焚,到处寻找。一日神父看见一个家里很穷的五六岁男孩拉着一辆颜色鲜红的四轮儿童玩具马车,追上去本想对他说句“圣诞快乐”,并赞美一番他的玩具马车;可是,神父走近时发现马车里装着  相似文献   

15.
《达尔文和小松鼠》学法指导设计李千铎(德安县第二小学)一、教材特点《达尔文和小松鼠》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达尔文人小就喜欢小动物,有一次,一只小松鼠爬到他身上玩耍,他一动不动地站着,不伤害小松鼠的事。表现...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要向诸位介绍的是这样一位中国作家:在黑暗势力面前,他恶魔般地矗立着;在人民大众面前,他忠实如牛。他就是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生于1881年,死于1936年。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采用“鲁迅”二字为笔名。  相似文献   

17.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晚年在辋川别墅过着隐居生活,开始笃信佛教,整天吃斋礼佛,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悠闲自在的生活。他的许多诗篇都流露出受佛学思想的影响,如《秋夜独坐》、《积雨辋川庄作》、《过香积寺》、《终南别业》、《山居秋暝》等,因此,他被称为“诗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件珍贵的衬衫》中的一个句子黑龙江德化市教科所朱旗在《一件珍贵的衬衫》中有如下一个句子:“(周总理)……他老人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人……”对此句,单永进先生在他的文章(见《中学语文教学》955)中,认为不该用表转折的副...  相似文献   

19.
杰克·伦敦和他的《马丁·伊登》魏清刘咏梅成功,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地吸引着世人,令人神往,令人心醉神迷,甚至令人不择手段,因为它象征着人生的得意与辉煌。然而,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却在他的代表作《马丁·伊登》中描写了一位功成名就的奋斗者自取灭亡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婆婆     
本期的文曲星是个爱笑的小男孩,他以春光一样灿烂的微笑,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就是—— 山东省青岛市同安路小学二年级的杨与同同学。 他带来了两篇富有童真童趣的习作,《婆婆》一文中,小作者回忆了自己和婆婆在一起的美好生活,表达出对婆婆深深的思念,情真意切。《我的理想》则记录了他不断变化的理想,丰富多彩,充满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