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骑士遇见暴君,当疯癫与疯癫碰撞,世界会变成怎样?堂吉诃德的浪漫化疯癫,与卡利古拉"我思故我疯"的疯癫,二者的疯癫机制有所不同但通向同样的结果。疯癫始于不需要理由的自我狂欢,由幻觉的解放走向无法反驳的绝对逻辑,在毁灭的同时也在建构,在证明自己自由的时候也被自由所害。疯癫是是对死亡的反抗,对荒诞的反抗,最终将走向毁灭与虚无。这不仅仅是因为理性对非理性的压迫,更主要是纯粹幻觉与绝对逻辑的存在只能有所依存,无法彻底被世界接受。而死亡和荒诞的存在永恒。  相似文献   

2.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将疯癫学术化、艺术化、哲学化,指出任何形式的疯癫都是文明的产物,并对西方世界一贯坚持的理性提出质疑,让人反思理性、正视非理性的存在.以《疯癫与文明》中疯癫与文明的关系为视角,结合中国社会的封建文明,解读鲁迅小说中三个经典的疯癫人物——《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并证明这一解读视角的可行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平原 《文教资料》2020,(7):43-44,68
在《疯癫与文明》中,福柯用考古学研究方法追溯疯癫和理性的历史.从“愚人船”到精神病医院,福柯将中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的疯癫史,用纪实方式展示给读者.看似是一部历史学著作,但包含深层的对于人性、道德和伦理的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道德?什么是本质意义上的理性?所谓的疯癫(非理性),最后真的能够从人类文明社会中彻底消除吗?福柯探讨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以及对理性主体的塑造和重构,通过对人类历史上疯癫的再现和理性主体对疯癫态度转变的揭示,彰显其对社会、人性的深层探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对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疯癫形象进行了归类分析,并对疯癫者的审美价值进行了阐释.在作者看来,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疯癫形象体现了导演对当下人类处境的一种独特认知,一种对过度理性的不信任和对非理性的接受.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疯癫"视为西方文学史中一个文化表征,对塞万提斯小说《堂吉诃德》中的"疯癫"意象进行分析。从梳理悲剧的表现入手,后由"悲剧性""死亡结局"和"反讽"三个角度阐释了该作中"疯癫"的特征,而这些指向了文艺复兴时代"疯癫"的终极地位。真正的崇高和真理体现在被人们所嘲笑的愚昧和疯癫之中。作家通过非理性的"疯癫"来表达他们对社会黑暗、腐朽和堕落的控诉,在文明曙光初现的时代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魔幻怪诞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的巅峰之作,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现实与幻想的融合,抒情与讽刺的交织,可怕与可笑的结合。在此,文学承担起从疯癫的非理性中恢复理性、再把理性交还给非理性的任务。俄罗斯悠久的文化传统及文化大师们对布尔加科夫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他的虚幻世界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7.
从哈姆雷特看疯癫的审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认为,疯癫是人类最原始欲望的野性表现。当人放纵其疯癫的专横时,他就与世界的隐秘的必然性面对面了。因此疯癫成为现当代西方哲学与文学批评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哈姆雷特正是因其沉浸于疯癫的幻境当中,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离开来,才对人生与世界的本质做出了洞若观火的思考与判断。也正为此,哈姆雷特的疯癫摆脱了单纯的病理症状,体现出了强烈的审美意义。而且由于疾病的隐喻意义在现代人眼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哈姆雷特的疯癫对处于技术钳制下的现代人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第六病室》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标志着契诃夫创作思想的革新。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解读《第六病室》,深入分析第六病室的权力运作体系及主人公拉京疯癫的实质,可以得出结论,小城与第六病室是规训社会与监狱的缩影。拉京的疯癫是权力运作机制为完成规训对其加以排斥的结果,其实质是拉京对非理性沙皇专制制度的反抗。契诃夫借主人公拉京的疯癫式反抗,表达了自身在冷静审视国家暴力机器后的思索。自此,作家摆脱“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转向对专制制度的猛烈抨击,在思想上获得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福柯曾在《疯癫与文明》一书的前言里引用过帕斯卡的一句话:“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因此,现代奥运会也是误入了世界,生生由一颗认真、愚蠢、美丽而又固执的心灵支撑了起来——顾拜旦男爵这位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自1883年起即伴随现代奥运会迈着疯癫错乱的步伐艰难地前行,  相似文献   

10.
疯癫不是一般医学意义上的疾病,也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实在,而是一种历史话语建构.由于文化不同,中西方疯癫认知观呈现了一定的差异.进入世界"现代性"进程的中国,其20世纪上半叶现代文学中的疯癫话语建构与西方现代社会疯癫观有着更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中国独特的文化语境中,疯癫话语发生变异,它的出场及其变迁,与中国社会现代性进程的推进有关,与中国知识分子社会身份认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