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述君 《文教资料》2014,(14):20-21
客家语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方言,在语音、语法等方面遗留了较多古汉语现象。本文简单分析客家语中遗留的古汉语语法语音现象及其成因,提出研究客家语古汉语现象是探究古代中原汉语的重要途径,对繁荣发展客家文化及树立母语文化情怀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历史的文化现象只存在于某一历史阶段,语言的相对稳定性与传承性往往使某些逝去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在相应的词语(或文字)中,方言词语尤其如此.广东是客家民系的大本营,客家民系拥有悠久的历史与饶有特色的民俗民风.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很多历史文化现象今已不复存在,但客家方言中的某些词语今天仍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客家民俗民风的可靠见证,这无疑是语言地域文化研究的一条新路.文章拟用具体例证对广东客家方言词语中的历史文化沉淀作概括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赣语中的词汇成分源远流长,复杂多样.从其来源看,既有苗蛮语、百越语的底层成分.又有吴楚语和其他古方言或语种的遗留与借用成分,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华夏汉语的基础成分.它决定了赣语形成与发展的根本方向.本文就赣语中的古汉语词汇成分,撷其数例,考其语源,藉此彰显古汉语对赣语形成与发展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并非词类活用,而是其性质功能所在,词性并没有发生变化。此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并非词类活用,而是其性质功能所在,词性并没有发生变化。此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凡《读<古汉语虚词>》(载《中国语文》1983年第4期)在评述杨伯峻先生《古汉语虚词》关于“彼其”的解释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彼其、此其、是其、夫其’这类现象,实为古汉语中的同类近义词连用现象(即同属一个词类、意义相近的两个或几个词的连用),这种连用现象,成为古汉语复音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个看法实出于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该书上册“其”字条认为“彼其”(或作“彼已”“彼记”)“夫其”都是“复语”,并批评毛、郑以下释“彼其”之“其”为语助者是“误甚”.该书下册“此”字条亦谓“此  相似文献   

7.
千百年来,很多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当地生活和交往中并没有完全混化于当地,而一直保留着客家先辈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观念,甚至他们所讲的方言也是保留着中原古汉语音的的客家话。这些都可归结为客家文化意识的承传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匈奴人语言所属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古汉语中古拟音做为语音基础,主要以《蒙古秘史》为参照,对部分匈奴语单词、词组、短语和语法现象进行了分析。《秘史》语言在语音、语义和语法现象方面与汉文史籍中记载的匈奴语十分近似。所以,匈奴语属蒙古语族的可能性相当大。  相似文献   

9.
文化词的研究对于认识某种文化形态的产生、演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客家民俗文化词的研究是客家文化研究的重要一环。客家文化内涵丰富,极具历史意蕴和地方特色,是汉族文化中比较独特的部分。在英译客家文化典籍时,要考虑客家文化词的语义含义,发现它们与相对应的英语文化词的关联,同时也必须注意客家文化词在西方文化中的缺项问题。译者应该站在目的语读者的立场上,灵活采用异化策略、归化策略和混合-增补策略等手段,才能比较准确地翻译出客家文化词并反映出客家人的生活形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0.
“名词作状语”是古汉语词类活用中较常见的语法现象。它不仅在古汉语语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与现代汉语成语运用有着密切联系。正确辨析和理解“名词作状语”,对阅读理解文言文、诠释翻译重点句子、准确理解运用成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开发校本课程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宁都是早期客家文化的摇篮,有着丰富的客家文化现象并传承了明显的客家文化特质及精神。本文拟就如何充分利用宁都丰厚的客家文化来构建校本教材而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客家节庆习俗体现了客家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它们是建构客家人形象的基础。对客家节庆文化语篇的翻译是从地域文化到标准文化的转换,涉及复杂的文化因素。由于深度翻译有助于保留文化异质性,在文化翻译中有较强的适应性。基于深度翻译模式对客家节庆文化翻译进行的话语语境补充、主体意图明示和社团感情表达,有助于突出原文的社会文化语境和客家人的价值观,实现译文中客家人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词“空桐”,是阿尔泰语“奎屯”的对音,“奎屯”的意思是寒、凉。古汉语中吸收了很多阿尔泰语。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山川地理专名。其中“空桐”就是典型例证。在古汉语的众多历史文献中,凡是出现“空桐”词语的同时.都有与黄帝行迹或传说的记载,由此可以推知黄帝很有可能是古代游牧民族的领袖或神。所以夏文化即黄帝文化起源于游牧文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五帝之首的黄帝当然就来自游牧民族了。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9,(3):124-128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客家体育文化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客家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同时,客家体育文化为"一带一路"提供了文化动力支撑.客家体育文化发展面临地域、民族差异与文化误读;国际竞争力不足;创新与传播乏力等诸多挑战.建议树立科学的客家体育文化价值坐标;建设客家体育文化遗产廊道;构建客家体育文化现代化传播体系等,以更好地发挥客家体育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和价值,继承与弘扬优秀的客家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客家民系的形成有其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也有其自然因素,其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其形成原因和形成时间,国内外学界进行了长期研究,然众多研究存在趋同化现象,即多从历史演变探讨,而从其文化内涵研讨不够。本文力求结合当今客家文化传承的现实,倡导在客家文化内涵研究上要与时俱进,使其厚重的客家文化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中外客家族群,让客家文化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6.
客家民系的形成有其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也有其自然因素,其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其形成原因和形成时间,国内外学界进行了长期研究,然众多研究存在趋同化现象,即多从历史演变探讨,而从其文化内涵研讨不够。本文力求结合当今客家文化传承的现实,倡导在客家文化内涵研究上要与时俱进,使其厚重的客家文化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中外客家族群,让客家文化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7.
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客家民系昭示文化正统的象征.它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择中为尊理念,从客家民居的取向、选址、造型及建筑材料等方面昭示了客家民系对中原文化的传承理念.  相似文献   

18.
母语是比任何东西更本土化的文化现象,母语表达蕴涵着民族文化特性,近、现代以来汉语变成阐释西方文化和古汉语的二语言。我们必须重返本原,恢复汉语诗意灵性与独立性。以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外语学习,在杂语共生的全球合唱中既谦虚地倾听,又发出自己平仄和谐的独立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对比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和美国学者罗杰·汤普森的英译本《Report from Xunwu》,分析译者对原著中客家方言、客家饮食文化、客家农耕文化、客家民俗文化等客家文化元素的英文表达,指出译文中因翻译的内在"不可译性"以及译者对原语语言及文化的认知缺失而出现的一些"文化失真"和误译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是在赣南这一特定的时空内发生的,民俗体育文化现象的总和.每一个民族都要坚持自己民族文化模式的独特性,才能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当今社会大变革时期,转型传承和发展客家民俗体育不可或缺.当前,客家民俗体育存在生存环境改变、功能转化、意识淡化、传承人老化、传承经费不足和管理机制不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抓住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契机,明确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的地位、完善内涵、实现功能转换、培养竞争意识、构建发展规划、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构建多元发展模式推动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