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佛教禅宗书法艺术,风采独特,其书学著述,丰富多彩。综观禅宗书学著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写经"是禅家所从事的书法艺术创作活动,是禅家特别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僧人通过写经,宏扬教义、传播佛法、善行佛事、参禅悟道,乃是"栖身大乘","游戏翰墨,作大佛事"。禅宗书学著述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论述了写经的重要意义、巨大功德、书写宗旨、价值取向、艺术特点、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2.
汉代书法艺术繁荣的重要标志,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书体的齐备,书家群体的出现和书学的初步形成。隶书和草书不仅使书法艺术符号更趋抽象和简捷,同时也更具概括力和表现力。张芝、蔡邕的出现,使汉代书坛形成一种星汉灿烂的景象。“书为心画”的提出和书学理沦的丰富,推动着汉代书法艺术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魏前期改国子学为中书学,与太学并存。中书学隶属中书省,主要作为笼络、控制汉人士族的机构而存在,也成为后者参与北魏政权、保持政治地位的一条重要途径。中书学虽以五经教授,而中书博士多不专主授经,中书学生有品阶,反映了北魏中书学的独特性。孝文帝太和十六年改中书学为国子学,又有所创新。北齐国子寺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并为隋唐所继承,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书学。  相似文献   

4.
董其昌是一位颇有见地的书法理论家,工绘画,精于鉴赏。所著《画禅室自论》及《容台集》论著中曾多次论及自己学书的全过程。书论中提及的用笔、用墨、章法、结体、临摹诸方面的论述,不但使他在书法艺术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在书学理论方面别具慧眼,得其妙旨。他的书学理论也对后世学书产生了极大的借鉴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书法家的曾国藩,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并于书法学习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依据曾国藩的相关论著,对其书学观的大体脉络进行梳理,归纳为:习,熟,悟,化;并揭示其书学观的书学背景,凸现其在书法史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佛教交流是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在佛教交流的途径上,既有日本政府向中国派出的遣隋使、遣唐使,又有中国僧侣应日本之邀或出于自发的赴日传法.隋唐时期中日佛教交流活动构成了中日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它对推动中日佛教体系的共同完善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佛教传入我国以来,高僧和其他书法家以佛教经典文化作为书法书写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书写佛经作功德、作供养。修心养身,净化心灵。从而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碑帖。同时。书法艺术也弘扬了佛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8.
唐初书论崇王理论有其发生、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在唐太宗大力倡导下,崇王论一统天下,人为的把本应该按照书法自身规律发展的书法艺术规矩到王羲之书风的狭小空间内,限制了书法艺术争鸣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轨道,这终究挡不住人们满足五彩精神世界的追求,书学理论必然会适时地总结这一需求,并引导书法艺术健康发展,崇王论也因其逐渐不合时宜而最终淡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隋唐是我国绘画收藏史的成熟阶段。在这一时期,不仅皇室和民间收藏者不遗余力蓄聚名画,盛况空前,而且与之相适应的收藏机制和相关理论也趋于成熟、完备。同时,绘画收藏的发展与繁荣,也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隋唐绘画的发展走向,从而对隋唐美术的繁荣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与流行.前燕幕容皝统治时期,佛教便已传入辽西地区.后燕时,佛教僧侣与上层统治者关系日益密切,并开始参与国家军政大事.辽西地区现存的北魏时期的石窟、佛塔就凸显出这一时代背景.到了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北魏时期的佛塔进行了翻修,出土的墓志中保留了当时辽西地区佛教居士的礼佛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辽西佛教对东北佛教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句丽与渤海国的佛教都间接或直接受其影响.文章主要以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式来探讨三燕至隋唐时期辽西地区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
唐代佛学为唐代知识精英构筑其思想空间提供了积极的准备。以心为前提的中道观念体系主要影响了人对于世界本质的看法、人趋向彼岸世界的可能性以及人对于彼岸存在的体验等三种命题。唐代书学是中国书法美学之建构期。书法的本质从一种意识形态统治的辅助工具,逐渐改变为一个能够体现造化自然的意义世界整体。唐代书学受到了佛学义理的深度影响。书法艺术作品本体论,书法艺术创作主体论,书法艺术审美体验论,无不沾溉了葱郁的佛学色彩。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与书法艺术的相互影响,早有人研究。《田永昭书(道德经)》提示我们:中国道教与书法艺术也应是相互影响的,我们也应着手研究。中国楷书艺术以至整个书法艺术,已迈过漫长而又光辉灿烂的里程,我们从田永昭这位年轻书法家所取得的楷书成就中,亦看到了中国楷书艺术以至整个书法艺术的更加锦绣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汉译佛典与义山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唐一代 ,佛教进入鼎盛发展阶段。受此影响 ,文人士大夫在诗歌创作中多援引佛教典故 ,佛教语汇使用的频率亦较高 ,这为提高诗歌的表现力起到一定作用。隋唐时代为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过渡时期 ,此时的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词新义剧增。本文以李商隐诗歌为对象 ,从中爬梳佛教语汇、佛教典故 ,以大量实证材料 ,进一步印证汉译佛典是隋唐语汇发生剧变的重要媒体。  相似文献   

14.
<正>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内容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学艺术等方面,构建了璀璨繁荣的隋唐。隋唐的繁荣促进了开放,而开放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时期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影响着人类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制约着社会繁荣和历史的发展。书籍,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起着储存和传播知识、文化、思想的重要作用,它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作为外来的佛教要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就要生存,要发展。而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借助于图书的形式,才能实现。因此,佛教自传入我国后,便与我国古代图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下面就以魏晋隋唐为重点,谈谈佛教与我国古代图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亚梅 《时代教育》2009,(7):11-11,2
自清代以来,一些著名的书学理论家对蜀汉的书法艺术都评价极低,本文就有关文献进行重新梳理,同时参照了新近出土的实物得出了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论六朝隋唐比丘尼风采殊异的时代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这一曲折艰难的过程表现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佛教在演变中的不同时代特征,生活在这两个时期的比丘尼也风采殊异。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呈玄学化倾向,僧尼以清谈玄理见长,名尼也深具名士风度;南北朝禅法在南北某些地方初盛之时,一些尼姑则呈现禅意风采;自梁陈滥觞,至于隋唐,佛学受禅学以至禅宗的影响,澄心见性的倾向明显,尼姑同样显示知性重悟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演进论佛教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经魏晋至隋唐始臻极盛。由于佛教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结构与中国不同,要在中国立足,必须经过一定的改造和更新,这就是佛教的中国化问题。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魏晋时期,佛学依附于玄学,经南北朝才独立发展,到隋唐才完成了中国化。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仍有讨论的余地。 佛教传入中国,必不可免地与中国固有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相抵触,其中主要是儒家思想及其变种。从秦始皇“以吏为师”确立法家的地位,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汉经学的兴衰,到魏晋玄学的流行,其间经隋唐佛学,到宋明理学,明显地呈现出一种运动变化的系列。隋唐之际佛教独步青云,也不是偶然的,只是这运动中的一环。只有这样考虑才能完整说明佛教中国化问题。 一、从兴佛与毁佛看佛教中国化 佛教是否中国化,关键就是看它是否适应中国封建社会发生发展的状况。佛教的兴起,首先是统治阶级提倡的结果,然而佛教的发展,又和统治阶级构成矛盾,因而时常遭到禁断。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期佛教兴盛,寺院和佛教僧人在社会上的活动也比较活跃,他们参加到世俗的社会生活当中,救灾济贫、行医施药、保护生态、关心行旅,为当时的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很多独有的贡献,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隋唐时期,佛教盛极一时,佛教的盛行,对这个时期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极大地促进了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特别是壁画等美术形式的发展,使得隋唐美术处于一个新鲜活泼、灿烂辉煌的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