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徘徊在追寻与逃避之间──论厄普代克笔下的“兔子”哈里刘道全一随着《兔子休息了》的出版,厄普代克给小说的主人公“兔子”哈里·安格斯特罗姻的人生旅程划上了句号。哈里的一生平庸无奇,但他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平庸斗争,力图追寻人生的意义,确定自我的价值。他迷...  相似文献   

2.
厄普代克在其小说《兔子,跑吧》中通过塑造一系列矛盾人物及其对待宗教的矛盾心理,展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精神高度匮乏、信仰出现危机的处境,揭示出神圣与世俗之间的绝然对立已经不能为处于精神危机中的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宗教世俗化是美国宗教的未来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兔子”四部曲是6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在美国作家厄普代克的名作,在男子汉气概和宗教信仰失落的今天,主人公哈里(兔子)一次次对家庭责任的逃离从深层意义上讲不啻是追梦和朝圣的过程,通过哈里扭曲人性的一生,作者默默呼唤着传统道德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厄普代克的小说《兔子,跑吧》是兔子小说的开篇之作,也是作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厄普代克深受存在主义之父克尔恺郭尔的哲学思想的影响,积极地将克尔恺郭尔对19世纪丹麦国教——路德教的批判寓于小说《兔子,跑吧》之中。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牧师艾科斯以及诸多的象征体现了厄普代克对路德教的批判和对克尔恺郭尔思想的认同。《兔子,跑吧》所蕴涵的克尔恺郭尔对19世纪丹麦国教——路德教的批判使这部小说在可读性的基础上具有了较强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5.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重要代表,被评论家称为“社会历史变化的准确记录者”。他的小说《兔子》四部曲,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哈里这个普普通通美国人家庭的兴起与衰败,成功地塑造了“兔子”哈里这样一个置身于美国现实社会中的典型形象,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社会的分崩离析和精神颓废等现实,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美国当代现实生活真实状况的认识,是20世纪美国现实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兔子系列”是约翰·厄普代克的代表作,1981年出版的《兔子富了》是这一系列的第三部,经过前两部的发酵,厄普代克最终获得了普利策奖、美国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协会奖.通过对叙事视角、现代主义写作手法,以及幽默手法的运用,使《兔子富了》的叙事艺术显得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7.
“兔子系列”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代表作品。小说能够引起美国文学界和众多读者的普遍赞誉,不仅与小说精当的情节构思、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独具个性的叙事技巧有关。更重要的是,厄普代克将一个普通小人物的生命与美国社会几十年的变迁联系在一起,使这一系列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气息,浓郁的象征意义和寓言化特征。从厄普代克的作品内容和叙事技巧分析了"兔子系列"中所透射出的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兔子,跑吧》的作者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约翰·厄普代克(Johnupdike)。他曾于1964年和1987年两次获得全国图书奖,并于1987年获得了普利策奖。《兔子,吧跑》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主题——个人和社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作者将主人公个人的困惑与时代的危机巧妙地结合起来,反映了美国战后社会变化、人生的迷惘。厄普代克所关注的题材大都是描写市郊中产阶级的生活,文风细腻而略带嘲讽。  相似文献   

9.
《兔子快跑》是约翰·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的第一部。这部小说刻画哈里·安斯特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碰撞与冲突下的失意与逃避,阐释兔子消极地逃避现实来寻求幻想、寻找自我,宛如镜中花、水中月,华而不实,一触即破。  相似文献   

10.
《兔子,跑吧》是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中的第一部。以往学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作品的主题、人物、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和对其宗教观和女性主义的解读上。该文将从叙事视角、结构形式及修辞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这部作品中不朽的叙事艺术特色,从而为这部作品研究同时也为厄普代克研究着添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兔子,跑吧>(Rabbit,Run,1960)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兔子四部曲(Rabbit Tetralogy)中的第一部,同时也奠定了其在美国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一出版就获得如潮好评,评论家George Hunt说:"正是由于<兔子,跑吧>这一力作,厄普代克的其他作品才得到学术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杰克·伦敦的北方小说与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在作品内容上有两个明显的共同点,都表现出作者的逃避倾向和对死亡的关注.同时,由于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笔下的退避和死亡又呈现出不同的方式.通过对比两位作家笔下人物逃避现实的原因、方式和结局及分析两位作者对死亡的认识和书写,可以看出杰克·伦敦主要将死亡归因于对抗自然的结果,而厄普代克则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死亡主要在于精神层面.连线厄普代克与杰克·伦敦对逃避和死亡的描写,可以勾勒出美国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文学界的代表人物,宗教是约翰.厄普代克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为其自身文学创作添加了诸多丰富的元素色彩。文章结合约翰·厄普代克的作品"兔子四部曲",从他的家庭背景、鲍尔·德里奇和克尔凯廓尔哲学以及美国清教主义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宗教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兔子四部曲》作为厄普代克的代表作品,是众多学者对于其作品研究的焦点。该部作品中内聚焦叙事模式所具有的领衔地位,成就了四部曲艺术风格与主题展现上的统一,但也引燃了四部曲中道德研究争议的导火索,而这一部分学者声讨的"败"笔其实恰是厄普代克想在作品中凸显的现代人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15.
约翰·厄普代克的创作思想和他的“兔子四部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翰·厄普代克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出版了许多小说 ,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美国小城镇的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找到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素材 ,通过自己的小说把读者引向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在他的作品中 ,他向读者展示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兔子四部曲”是厄普代克的经典之作 ,代表了他的最高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6.
约翰·厄普代克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其小说《兔子归来》中,厄普代克借助各种媒介把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引入了兔子家庭,细致刻画了"兔子"、他的妻子詹妮丝、白人嬉皮士吉尔等几个典型人物受反文化运动影响而引起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揭示了急剧的社会动荡所造成的美国白人社会的僵化、人们对传统道德规范的怀疑、焦虑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兔子,跑吧》中形成的出走/归来、情人/妻子、理想/现实这三对二元对立体的解构式解析,本文探讨了作者厄普代克对待人类乐园追寻的情怀,即生活在别处的解构式情怀。  相似文献   

18.
约翰·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这部作品中,着力刻画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件,并通过对这些小人物、小事件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美国社会个人愿望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约翰·厄普代克(1932~),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曾于1964年、1987年两次获得全国图书奖,1982年获普利策奖。他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背景大都安排在家乡宾夕法尼亚的小城镇上,写的都是中产阶级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与家庭琐事,从中反映出美国精神文明的现况与实质。作品细腻,抒情流畅,风格精致优雅,以"兔子四部曲"饮誉文坛。被誉为"美国中产阶级风尚的经典史诗性作品"的"兔子四部曲",为美国文学留下了一个难忘的人物形象:兔子哈里。作家从1960年发表的《兔子,跑吧》开始,每隔10年,就会推出一部:《兔子归来》(1970年)、《兔子富了》(1981年)、《兔子安息了》(1990年)。这四部作品描绘了中心人物哈里·安斯特罗姆从26岁到55岁的人生历程。小说折射出上世纪四十多年间美国社会的变迁:50年代的保守、60年代的动荡、70年代的平庸、80年代的价值消亡。对于约翰·厄普代克而言,创作灵感是源源不断的,尽管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始终坚持创作,发表于今年的小说《父亲的眼泪》,让我们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带给了我们情感的震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关注厄普代克在"兔子"四部曲中对两性关系的认识。他认为,男性希望在两性关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对女性保持心理优势,结果却是男女互换了角色,女性逐渐掌控了局面;女性是男性的肉体鸦片,但是其慰藉作用有限,而且性泛滥的后果是害人害己;性也带来了婚姻的重负,所以男性要逃避婚姻,却最终陷入窘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