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连词和介词的“至”,“于”,“至于”,属虚词,但是古今调释家们在诠释古代(主要是先秦)文献时,却随意赋予它们这样或那样的词汇意义,这是很值得研究的。本文从虚词语法功能的角度,对上述三个虚词作些考辨,目的在澄清误解,显现其历史面貌。这对正确认识虚词,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先秦典籍为语料,从复音虚词、固定短语、固定句式等三个层级描写了先秦汉语中的"其"与其他虚词的固定组合.语言结构精密化的要求、汉民族讲求对称的审美心理,共同推动"其"向双音化的虚词连用、复音化方向发展,促使其语法关系标志化、显性化,减少交际歧义.  相似文献   

3.
释“虽微”     
古汉语中"虽"、"微"两个虚词的意义被一些训诂家和虚词词典附会或者过分引申,反映了虚词研究把语境义当实有义的误区,由此带来对"虽微"连用开头的句子解释的分歧。只有从虚词实有义出发,正本清源,并参考古代注疏,结合语境、文意,才能对先秦典籍中令人费解的"虽微"句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虚词"式"在<诗经>中既具有虚词"既"的五种功能,又作为音节助词起到凑够音节的作用.<尚书>中的虚词"式"同样如此.随着语言的发展,加之先秦虚词的特点,"式"的虚词功能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荀子》虚词“安、案、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案、桉在《荀子》中是异形同意词。历代学者对这几个虚词的解释采取了贯用的辞训式的方法。这种方法对解释实词确实很有效,但用来解释虚词则不太合适。这种以词解词的方法说明不了虚词与上下文之间的语法关系,使读者很难把握虚词的语法意义。因此虚词的研究方法必须从辞训式的窠臼中解脱出来。从“安、案“桉”用例的实际出发,这三个虚词应分属两个词类:连词、副词。这两种用法只是在先秦古籍中出现,汉以后这种用法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6.
文言虚词是高考大纲明确规定的考查对象,因此,文言虚词也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往往充满着争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与文言虚词有关的问题也时常出现。我在执教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时,对课本中几处“而”字的注释颇感不解。  相似文献   

7.
《尔雅》虚词聚合的标准反映出先秦时期人们对虚词意义及功能的认识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对虚词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二是词典中词语聚合的标准比较宽泛,特别是有些虚词还没完成语法化的过程,编排标准不清晰,给后人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释二、十     
"二"与"十"在先秦古籍中做虚词时,可表示偶数的起码多数和极多。  相似文献   

9.
《先秦文献与文学考论》是有关先秦文献与文学的论文集,收录论文30篇,涉及文学、文献与文化,旨在打破三者之藩篱,探索新的学术模式.按研究对象不同可粗略划分为4类:诗骚、先秦经典、先秦文学流变、先秦文化,这些不同时期的论文,乃作者学术历程之真实记录;而与学生合作完成的篇章,又彰显出老师对后学门生的眷顾提携.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它上承商代,下接战国,处于语言演变的重要时刻。从虚词的使用说,甲骨文中虚词的数目十分少。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列国争霸,百家争鸣,语言迅速发展,虚词的使用十分频繁。《诗经》处于卜辞、金文和先秦古文之间,地位极其重要。了解《诗经》虚词的用法,可以看出虚词演变的痕迹。 《诗经》中的虚词已有七十八个,其中大多数有一词多类的现象。虚词不仅已具备了介词、连词、语气助词、叹词,还出现了起延长音节作用和构词作用的特殊助词。笔者曾对《诗经》的七十八个虚词逐一作过分析,现将与、以、于、於、攸、有等六个虚词的分析胪陈于下,与求教于学术界同行。  相似文献   

11.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我国现存隋以前经、史、子之外散文文献的总集。但今天看来 ,问题很多 ,而先秦一段问题最为突出。本文是正在编辑中的《全先秦文》的编辑体例。该书对严书除补阙、删伪、正误之外 ,无论在收录时间上限、收录范围、编排顺序还是校勘、作者小传等方面 ,都有大的改进 ,使之更加科学 ,能更好地反映先秦史、先秦文献、先秦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将完全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编排 ,一般以最早记载文本为底本 ,加以校勘 ,并对真伪、作者、时代等加以考订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敦煌文献疑难字词研究在语法学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虚词的考释上。敦煌文献疑难字词的考释将有助于准确释读敦煌文献中的虚词,纠正以前关于利用敦煌文献进行虚词研究中的所谓新论,同时还可以掘发出新的虚词及其所表达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3.
虚词在先秦诗歌里的修辞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虚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类,其意义和用法十分复杂。在《诗经》《楚辞》等先秦诗歌里,许多虚词并不象人们一般理解的那样都有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其中一部分虚词在诗歌中只有修辞作用。按传统方法去研究这一类虚词,往往造成对它们词性、意义、用法的看法不一致,导致词语理解的混乱和对诗义的曲解。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国语》与《左传》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歧异,为解决这一问题,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相关探讨。虚词是能够体现文献语言个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虚词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通过对两书虚词系统的描写和比较,就它们之间的文献关系进行语言学的考辨,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左传国语文献关系考辨研究:以虚词比较为中心》由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广干独撰,  相似文献   

15.
上博简第八册包含四篇楚辞类文献,通过对这批文献的实词与虚词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将其虚词与屈原赋的虚词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这批文献地域性明显,且内容极富个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虚字说》是中国古代语法研究领域,尤其是虚词研究领域里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虚词字典,袁仁林在经、史、子、集中收录了百余虚词并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了讨论和说明。本文从该书的释义方法、成就与不足方面对《虚字说》进行了探究,充分了解到该书在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作用以及贡献。  相似文献   

17.
郑玄是汉代著名学者,一生遍注群经。郑玄在笺注中注意从语法关系上疏通文义,从词在语法系统中的作用来阐明词义,在语词释义、句意串讲中反映出了词的归类和虚词的用法,表现出了词语间的语义关系,以及先秦到两汉的语法变化。  相似文献   

18.
先秦文献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对其进行信息处理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先秦文献信息处理是中文信息处理的一个分支,但先秦文献规模较小,现代汉语的信息处理模式并不能较好地适用于先秦文献。先秦文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历代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细致的加工,形成了一系列的先秦注疏文献。注疏文献中包含了大量先秦文献的词汇及语法知识,通过对多本先秦注疏文献进行统计,论证了利用注疏文献对先秦文献进行信息处理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先秦文献的词语知识获取和命名实体知识获取。  相似文献   

19.
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虚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土文献具有保持语言原貌、时代地域明确的优点,研究上古汉语虚词时,应以出土文献为基本语料,以传世文献为旁证,这样会在上古汉语虚词研究方面得出更为可靠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古汉语,整理出版古籍,常常遇到难以捉摸的虚词。正因为它虚,有些用法又比较灵活,常常使不少初学者望而生畏。我国古籍,始于先秦,文言文著作一直流传到辛亥时期;旧体诗词当代人仍有所作。这就需要借助于古汉语虚词词典。我们希望能早日见到一部古汉语虚词词典,采用词义解释和语法意义相结合、以词意确定作用,用作用引证词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