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朱子家训>是明代家训文学的典范,倡导勤劳节俭、德教为先、孝亲敬祖、安分守己、身教重于言教等教育理念,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仍然起着很好的教化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反思现代文化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朱子家训》是明代家训文学的典范,倡导勤劳节俭、德教为先、孝亲敬祖、安分守己、身教重于言教等教育理念,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仍然起着很好的教化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反思现代文化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训俭示康》是司马光对其子司马康进行节俭教育的一篇家训。作者从日常生活和亲身经历着笔,教诲其子要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这篇家训,作为议论文,在论证上不是抽象地析理、空洞地说教,而是让事实讲话。在这样一篇不长的文章里,列举了十二个事例。这种大量而又恰当的用例,在议论文中可以说是不多见的。作者分别从家风、礼数、生活作风等角度,从美德的高度,驾驭安排这些材料,进行正反对比、古今对照,使得俭与侈、德与恶、美与丑、贤与庸、立与败、福与祸形成强烈的反差,崇俭戒奢的观点不  相似文献   

4.
试论《墨子》和《周易》的节俭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和《周易》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献典籍,包含有十分丰厚的思想内容。《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周易》蕴涵了丰富的节俭思想,如有“俭德辟难”的训导,还专设了一个《节》卦,很重视节俭。《周易.节》是墨家节俭、节用、节财思想的最早源头,这一点,无论从卦辞,还是爻辞上都可得到说明。中国古代节俭思想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墨子》和《周易》中找到蛛丝马迹,尤其是尚节、尚用、兴利等,在《墨子》、《周易》中皆可见其端绪。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中的《俭以养德》和《应该敢提“俭”字》,这两篇文章都在倡导节俭的同时,把节俭与人的道德修养联系起来.《俭》文说: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可能牵联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应》,文也认为:“应该说勤俭朴素是光荣而绝非耻辱.”  相似文献   

6.
王颖枝 《家庭教育》2013,(12):45-45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历任高官,名重一时。在贵为宰相之时,他专门写下~(iJII俭示康》一文,教育儿子司马康戒奢靡,尚俭约,永葆节俭好家风。在这篇家训中,司马光先从自身的经历讲起:  相似文献   

7.
司马光家训是我国传统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家训著作主要包括:<家范>、<居家杂仪>和家书(<训子孙文>、<训俭示康>、<与侄书>)等,其核心内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鲜明的德育特色,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古语词札记     
余于古汉语教学之暇,时有浏览.每遇困惑之处,辄问难之,查考之,条记之.管窥蠡测,遗笑大方.望时贤博雅,不吝赐教.恭俭《报任安书》"恭俭下人"中之"恭俭",或解为"偏义复词,着重在恭".谨案,此词屡见于上古文献,恐非偏义复词,而是由"恭"和"俭"组成的合成词.恭,即恭敬.俭,有二义:一指物质上的节俭,一指仪态上的收敛.故"恭俭"一  相似文献   

9.
朱宁峰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5):17-20,24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人类为了自身的存续必须形成众生之俭;奴隶、封建社会反映等级制的礼义之俭是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禁欲积财之克俭对资本主义的生产的起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的经济形态时,为了缓解代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为了缓和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适度节俭将是我们对消费伦理的明智选择,节俭精神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喇嘛湾镇的多部家训为个案,总结当地家训的内容,归结其“诚”“孝亲”“俭”“勉学”“自立”“和”等特点,倡导挖掘整理家训中的精华,发扬优良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三册《训俭示康》中,作者司马光引用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御孙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句中“共”字作何解释,课本未加注释,看来编者是同意司马光的理解的。在引文之后司马光接着写道:“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按司马光的解释,“俭,德之共也”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节俭是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的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见解,不仅他的子孙可以从中获得教益,就是今天我们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诸葛亮的《诫子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细细品味,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慈爱之语的家训。作者于篇首开宗明义,告诫子孙: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德”是做人之根基,诸葛亮自然也就把“立德”放在了首位,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德”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如何才能“立德”呢芽答案是“静”与“俭”。曾子在所著《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思想清静,然…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古代文化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不仅卷帙浩繁,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从传统家训文化的德育思想内容着手,主要分析了励志修身教育、睦亲齐家教育以及为人处世教育三方面的家训内容。对传统家训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德育方法进行了归纳,分别是严爱殷责、知行结合、榜样示范、环境濡染。最后,揭示了传统家训文化德育思想对现代德育教学的借鉴,并倡导始终在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德育过程的日常化与生活化,增强德育方法的体验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14.
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应该是一个人的终身品质。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那么,在今天的校园,该如何制止餐饮浪费?如何让节约成为学校的文化共识和集体人格?近年来,针对学校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我们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在心理学层面主要体现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本质特征。俭德即节俭道德,俭德实践能力就是对个体实践解决节俭道德问题的方式与进程上起稳定调控作用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之和。在高校,学生的俭德实践能力即在社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与技能解决关于节俭道德相关实际问题,主动践行节俭,从而适应社会生活和促进自我成长。1.大学生俭德实践能力基本  相似文献   

16.
传统家训中的伦理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家庭道德观教育、立志向学教育、勤勉成才教育、节俭品行教育、护生仁爱教育等.认真分析传统家训中的道德教化理念,区分良莠,做好其现代转化工作,在纠正当前单纯的"主客"教育模式的弊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为勤?勤就是勤劳,它是我们的财富之源。何谓俭?所谓俭即指节俭,它是我们的财富之源。谁都知道开源节流是财富的生成与积累之根本。只勤不俭,辛辛苦苦得来的财富很难积累;光俭不勤,又如同无泉之水,只能是坐吃山空。懒汉就是因为不勤而受穷;败家子则是  相似文献   

18.
俭,即节省、俭约之意,与勤劳、朴实、克已修身、忘怀得失、志存高远、增毅力、长锐气一致,与铺张浪费、奢侈享乐、贪婪放纵、追名逐利、腐化堕落相对立。节俭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美德之母,不仅是一种价值取向,而且是一种崇高境界,它体现的是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谦虚谨慎、清正廉洁、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实行“俭”,对国、对家、对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俭是诸多优秀品德中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御孙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所谓“俭,德之共也”,即俭是诸美德…  相似文献   

19.
家训是传统宗法社会长辈训诫子孙的修身齐家之言,主要包括为人处事和守业齐家两个方面.在守业齐家方面.着重告诫子孙节俭、勤劳、务本等观念,因而如何消费也就成了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传统家训文化中所提到的家庭消费观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主要体现在崇俭抑奢、量入为出和适度储备等几个方面.在古代社会,它曾对调节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促进家庭和睦、稳定社会起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由勤俭败因奢",这是早被历史证明了的客观规律。此规律所以亘古不易,是因俭与成、奢与败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俭可砺志,促人生事业有成,奢能消志,使人生不思进取;俭使人心胸宽广、行为光明正大,奢使人心胸狭窄,行为卑鄙龌龊;俭开国家富裕强盛之源,奢削社会繁荣之基;俭风吹扬即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奢风弥漫实为国家衰亡败落的征兆。无论是人生历程还是国家大业,要想始终遵循俭而成的逻辑发展,避免奢而败的惩罚,就必须永远保持艰苦奋斗,节俭朴素的优良品德。新世纪新时期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的同时,研究和借鉴我国古代关于俭成奢败律的思想,从中吸取精神营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