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课堂策略更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呢?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不可太随意,何时问,何处问,向谁问,如何问以及回答时可能出现的状况,这些都需要教师明确而全盘地考虑,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层层递进,问得深入 对于课堂提问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解决问题并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纵深处发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就是引导学生在先简后繁的阶梯式层层推进中认识问题,在已知到未知的层层推进中抓住事物的本质,这种方法能有效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教师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关于教师的课堂提问.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善问巧问”的问题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如一泓平静的湖水,课堂提问就好像往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未经设计的提问,在这些提问下,课堂教学似乎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却没有丝毫彰显.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应该精心地“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教师怎样在课堂中借“问”来点拨,启迪学生的思维呢?  相似文献   

4.
1.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一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答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好处。然而,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的"满堂问"现象充斥课堂,"问"得太"多","问"得太"碎","问"得太"浅",缺乏思维价值。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提问不应该是由教师来主宰,而应该由学生自主提出。学生主动提问尤其是提出较高水平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正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存在以下几种问题: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后进生,或者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什么都要问,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各类问题“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7.
思维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驱动学生“做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2008,(5):5-5
素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能让学生边学边思考,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最终走出文本,把思维带到生活。但是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要防止和杜绝“伪问题”的出现。有的教师喜欢问“好不好啊”,“对不对啊”,学生则作“好”与“对”的回答。或者是这样的提问:“海燕怎么飞啊”,学生则回答“高傲地飞”;“远远的街灯怎么样啦”,“明了”。这种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也不能让学生学到什么。如果是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那么更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方法,几乎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都会用到提问。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提问过于简单,让学生齐答“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学生不思考即可回答,没有思考价值,教师只是追求一种人人参与的热烈气氛而已;(2)提问难度过大,学生难以回答或回答不到点子上,启不得法;(3)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是少数几个优生回答,而不顾及差生;(4)提问后不给思考时间,不少学生思维活动跟不上,干脆放弃思考。以上这些做法,不同程度阻滞或压抑了学生的思维,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浅谈到位的课堂提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 ,但问要问得到位 .上个学期我听了几名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的课 ,发觉他们上课存在着不少“徒劳的提问” .主要表现在 :①目的不明确 ;②零碎不系统 ;③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 ;④不给学生思考余地 ,没有间隔、停顿 ,或自问自答 ;⑤随口而发 ,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 ,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 ,课堂貌似热闹非凡 ,气氛活跃 ,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 ,流于形式 .基于此情况 ,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一下课堂提问的到位问…  相似文献   

11.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但是,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方法,以及提问后如何引导学生去回答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不仅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提问式在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它作为一种艺术,很多教师并不能如愿以偿地展示。在具体教学中,有的教师满堂提问,所提的问题很直白,“对不对”,“是吗”,简单的二元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这并没真正启迪学生思维,反而还会养成思维的惰性。有的教师则问得太玄奥,学生一头雾水,半天找不到北,这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展开,教育艺术也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在教学全过程中,如何保持学生对所提的问题感兴趣,维持学生旺盛活跃…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 ,是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 ,课堂提问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有的课堂教学变以前的满堂灌为满堂问 ,整堂课上一问一答 ,教师问得碎 ,带得紧 ,关键时刻放不开 ,习惯牵着学生走 ;为提问而提问 ,不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 ,流于形式 ;问题缺乏思维价值 ,提问回答流水式 ,表面热闹 ,实无效果。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创造型人才 ,就要优化课堂提问 ,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一、问得少 ,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把课堂上的时间多留一些给学生 ,如果…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但问要问得到位,有些老师上课存在着不少“徒劳的提问”,主要表现在:①目的不明确;②零碎不系统;③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④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没有间隔、停顿,或自问自答;⑤随口而发,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课堂提问的到位问题.1掌握难度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有着这样的体会: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开启思维,认真思考,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在听取他人的回答中能够学会去评价他人的答案,在教师的提问中能够学会与教师反馈交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却因为对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课堂提问的分寸把握不够,对课堂的提问艺术研究不深,在设计课堂教学提问时出现了一些误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一、以提问、铺垫代替学生思维 有些教师把课堂提问与启发式教学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启发”,于是课堂教学的满堂灌代之以“满堂问”;一些没有思维价值的简单问题,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充斥课堂。一问未了又是一问,学生应接不暇,浅尝辄止。表面上,似乎“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展开,对教材仍是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长此以往,反而会养成学生肤浅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惰性。提问  相似文献   

17.
1中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评价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2对优化课堂提问意义的认识优化课堂提问,其实就是提出新的问…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提问要把握时机,最好在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最佳状态,此时学生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是教师提问的最佳时机。创建提问的时机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趣味化、故事化、活动化、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创建、把握提问的时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活动化情景引出课题后问:“小朋友,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研究三角形的哪些问题?”这时刚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佳 《现代语文》2014,(4):68-70
贝尔(Bell)说:“提出好的问题对教师来说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听取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并在做出反应之前,对这些回答进行分析和评价。”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及时有效地回应、理答、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不过,理答和评价不一定要作出肯定、褒扬,有时以问的形式来代替回答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以问代答”,即“不按常规对对方的提问给予解释,而是用提问来代替回答”。语文教学中,“以问代答”使用于学生思维混沌时,思维肤浅时,思维狭窄时,思维受阻时。其策略与技巧在于,填空式探问,装笨式提问,选择式询问,合理性追问。  相似文献   

20.
余先钧 《学苑教育》2012,(13):44-45
思维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驱动学生“做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