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异彩纷呈,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不少教师对新课改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他们往往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内容,在课改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面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虚假和浮躁现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想就课堂中的“讲解”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谈点浅见,以和同行磋商。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极具观赏性。似乎我们已经走进了新课堂,落实了新课标,似乎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笔者在工作中就…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但是,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用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课改实践中的某些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把握好课改的方向,引导教师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去"浮华"求"真淳",使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流于形式,重现象不重实质,重形式不重内容,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面对此现象,我们必须对课改实践中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把握好课改方向,处理好“学习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那么,怎样才能让合作交流更具实效性呢?我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认真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用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活跃,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课改实践中的某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研讨、学习,以把握好课改的方向,去“浮华”求“真淳”,使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
在课改中,教师经常看到这一现象:一提新理念,大家都知道,但一进课堂还是老一套.在备课时,教师设计了很符合新理念的教学方案,但上着上着成了教师一言堂了,学生又成了知识的接受者.我想就这一现象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只是知道有新理念,但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从学习新课改理念至今,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学校发放新理念的书本也有十来本了,教师也了解了一些新课改的理念.但是老观念仍然在支配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能成功地运用新理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能在体验中学习,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我认为教师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理念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已,没有把专家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在平常的教学行为中,支配教学的还是自己原来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轰轰烈烈的语文新课改运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学生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表现自己的机会。作为课改的实践者,我有幸从事了几年的新课改教学,但在新旧教学模式变革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使我困惑颇多,于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但是,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用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课改实践中的某些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把握好课改的方向,引导教师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去“浮华”求“真淳”,使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育史上出现过两种处理教学关系的弊端: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中心论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语文教育中这一不良的势头,本文重新审视了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学的本质认识.从陶行知和吕叔湘两位教育家的思想中汲取"教学生学"精髓,并对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首先,语文教师应当把自己如何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经验教给学生.第三,教师要善于将经验上升为类概念.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化和个性化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在各种评优和公开示范课中,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涌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极具观赏性,似乎我们已经走进了新课堂、落实了新课标,似乎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理解,课堂教学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虚假繁荣,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笔者在工…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近10年,可以说课改焕发了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改探究中,广大语文教师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使语文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改观,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满堂灌、重道轻文、教师中心、肢解课文等现象正在淡出课堂。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而进入课改第一年,我们学校教师的现状是:虽然已经提前一年通过向书本学习,和大师对话等形式进行了新课改相关理论较为全面的学习,老师们从心理上接受新课改、期盼新课改,也能够依据自己的理解描述新课改,理想化地思考新课改的一些问题,但教师之间对新课改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是年级之间不均衡.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寻找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应时代所要求的。现在的课改中出现了教学无效化、课堂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为了解决高中物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本文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指导,希望为高中物理的课改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加倡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发展,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延伸阶段,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学习生活,如何建设高质量的高中语文课堂,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总结的,这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课题,也和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息息相关。从当前学生需求出发,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文章从当前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升高中语文课改质量的策略两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自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以来,广大教师都已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等,在教育教学等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笔者发现有些教师由于对新课改的理解层面不同,有的甚至是误解了课改精神,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只重形式而轻实效的误区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与课改的精神相悖,而且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有必要作出纠正。  相似文献   

17.
任志明 《考试》2009,(4):31-3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积累,才能实现课改的目标,而积累又必须通过课内、课外、生活等渠道来完成,因为语文学习只有从点滴积累开始,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水到渠成。在积累中学生才能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以来,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地理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9.
认真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用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课改实践中的某些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把握好课改的方向,去“浮华”求“真淳”,使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困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教师,我在教学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实施新课改时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是当前每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就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