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伟 《文教资料》2009,(16):73-74
贾樟柯导演的作品当中一直渗透出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折射这种情怀的正是导演始终对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保持一种关注态度,也成为他的电影风格。本文通过电影美学中思想和风格的维度分析其作品《世界》中所呈现的人物,以探索影视创作中需要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照相机和电脑的出现改变了图像与生活的同一性,使人们离不开图像与影像而生存,图像成为我们认知和感知世界的窗口.艺术家的创作也是如此,他们放弃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放弃了生活的真实,而依据图像的真实,依赖各种图像影像“创作”绘画作品.这种“作品”没有个性和艺术价值,传递出的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空虚和疏离,这显然是后现代功利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西方波普艺术传达出的商业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推荐书目:《忏悔录》卢梭著推荐理由:《忏悔录》这部作品、是卢梭的自传,他在这本书里全面地剖析了自身,对一生进行了反思。根据创作背景来看,卢梭创作这部作品是为了阐释自己的思想,是对自己的辩白。在本书开篇,便透露出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卢梭在《忏悔录》中,真实地讲述了他的一生,将他内心和行为的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  相似文献   

4.
作为胡风现实主义理论的积极实践和来自国统区的一名作家,路翎在建国前后的创作心态比较复杂。一方面,他感受到1948年《大众艺丛刊》批判以来的压力,决心创作积极明朗的作品,小说集《朱桂花的故事》是他顺应时代规范的结果;另一方面,他又不甘完全放弃以往创作中关注生命本真状态的努力,而在话剧中小心翼翼地继续这一探索。在矛盾中几经犹豫之后,路翎终于告别自己的“虚伪”,在《洼地上的“战役”》《初雪》等小说中再次张扬了生命关怀这一主题。这次大胆的尝试虽然没有突破时代规范的桎梏,但体现出他敢于坚持学本位立场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孙毓修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既没有创作过小说诗文,也没有翻译过什么重要的外国文学作品,但是,在介绍外国文学知识方面,他却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所撰写的《欧美小说丛谈》一书,对于开拓近代中国人的文学视野曾产生过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球王贝利曾经说过一句话:“永远不要说放弃。”这位世界闻名的赛场奇人,曾经称霸足坛,所向无敌,原因何在?答日:永不放弃!永不放弃,在逆境中。一个音乐家,失去了最宝贵的听觉。但在这种情况下,他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丝毫没有放弃,用自己的勇气抗御了生命的打击,创作出令世界惊叹的乐曲,他的名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就是耳聋的音乐家——贝多芬。  相似文献   

7.
吕豪爽 《天中学刊》2002,17(6):59-61
余华90年代风格的转变是其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不断继承,不断超越的结果。在90年代的作品中,余华放弃了先锋的冷酷与无情,但保持了叙述的克制与冷静;他抓住了人们对情感的推崇,又没有忽视“衰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审美传统;他让温情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默默的显现,这显然又将其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完成了又一个自我超越。这是余华90年代创作更具艺术魅力的终极原因,也是其90年代创作较之80年代创作的高明之处。这些都表明余华在创作之路上从未停止探索,而是始终处于自我不断超越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8.
史涅格尔在提到“契诃夫的作品给中国作家揭示了创作的新途径和另外一些可能性”的时候,特别指出“譬如中国新的现实主义文学中人物描写的问题”。中国现代作家在契诃夫等域外文学的启迪下,已经把“小人物”作为人类生存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异己力量对“小人物”的精神摧残  相似文献   

9.
《缝纫机乐队》是大鹏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作品,与《煎饼侠》一脉相承的是依然将关注点放在了小人物的情怀上。电影《缝纫机乐段》讲述了小人物的音乐梦想,一个靠母亲做裁缝活养大的小胖子胡亮,承载了一代人的摇滚梦想。有人嘲笑他痴人说梦,有人感动他的执着无畏,有人唾弃他的天真愚昧。也正是这位贯穿于影片始终的小人物胡亮,却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赋予了影片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让观众在欢笑中落泪,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正> 文学是色彩缤纷的精神创造领地。在这领地中,作家的个性气质、创作心态都为作品打上自己的印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小说创作是独具特色的,而这种特色又同他独特的创作心态紧密相关。茅盾极强调文学的“真”的品格,将“真”置于压倒一切的首要地位。他认为:创作“总先得有了客观的手段”,要客观地观察研究社会生活,客观地描写社会生活。在小说创作中,他总是努力将个人的主观态度隐蔽于客观真实的描绘背后,不让主观因素干扰作品的客观真实性,从而显示出客观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孩子绘画是开发其智力、培养其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绘画活动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机会。对他们而言,绘画可以反映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听,能反映自己的天性、内心情感和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很少会自己主动去创作一件主题很明确的作品。儿童画的主题在创作初期常常是朦胧的、散乱的,画出的作品也没有规格,显得很粗糙。因此,科学有效地指导孩子大胆去绘画,对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塞尚放弃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完全依靠自己独创性进行创作,有意识的地将注意力转向表现自己绘画的主观认识,通过概括和取舍,从结构的观点来描绘对象。由于塞尚这种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他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震撼,这种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相似文献   

13.
<正>法国艺术家马蒂斯在1952年创作了这幅《小鹦鹉与美人鱼》。他说:“我用彩色纸剪了一只小鹦鹉,就这样,我也变成了一只鹦鹉,我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亨利·马蒂斯出生在20世纪的法国,身为瓷器艺术家的母亲送给年幼的他礼物个绘画工具箱。拿起画笔的马蒂斯说:“我爱上了绘画,就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  相似文献   

14.
张俊超 《文教资料》2008,(33):80-81
宗教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影响颇大,尤其在古代绘画史上,宗教绘画占有重要位置.宗教不但孕育和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巨大发展,而且产生了大批著名的宗教画家,同时也给人类留下大量著名的绘画作品.宗教为绘画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同时宗教精神也为画家提供了精神滋养,宗教精神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画家的创作,从古至今,这种影响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5.
在19世纪批判主义杰出代表中,狄更斯是当之无愧的"小人物"写作专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小人物.由于童年的不幸,他同情并关注这些小人物的生活,揭露社会的丑恶、贫穷、罪恶和压迫.我们按其创作的先后顺序,对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在展示19世纪英国社会状况的同时,把握狄更斯在思想和艺术上变化发展的过程,并理解其作品中所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人要不要精神生活,怎样看待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关系,本文认为,放弃精神生活和把精神生活强调得到了虚幻的地步都是不可取的。过于强调物质生活,甚至将“经济效益”、“现实服务”作为衡量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唯一标准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提倡爱国主义关键在于确立一种信念,树立一种信仰,这些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对于一所大学来说,精神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士兵突击>表达了"不抛弃也不放弃"精神,塑造了以勤补拙、以韧求真的许三多普通士兵的形象,以小人物诠释大主题,塑造经历"成长"受难的英雄而非"天生"铸就的英雄.剧作始终关注一个"情"字,虽没有爱情描写,却突出战友情、父子情,人物命运不断发生逆转,但又合情合理.作品的成功,证明当代社会写实主义艺术仍具有生命力,文学作品必须有一种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两位出生于中国南方的中国空军前飞行员,2005年10月12日双双出现在浩瀚太空中。费俊龙,40岁,江苏昆山人;聂海胜,41岁,湖北枣阳人。虽然,他们的家乡相隔千里,但,他们的生命历程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费俊龙——绘画“绘”到太空中自小喜爱绘画的费俊龙没有想到,自己没有成为一名专业画师,却在20年前把自己的作品从纸上“绘”到了蓝天上,继而又在2005年的金秋“绘”到了更加浩渺的太空。与杨利伟等中国首批航天员一样,费俊龙此前也是一名飞行员。所不同的,费俊龙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特级飞行员之一。丰富的飞行经验,为他日后成为航天员奠定了坚实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水彩绘画语言状态的探析,共同探讨语言状态的心理特征和精神内涵,需要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语言状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将整张纸涂得绿绿的,其中什么实物也没有。当你问他画的是什么时,他会说:“这是一片草地,小动物们在玩捉迷藏。”有时还会将小动物们是怎样玩的也说得非常清楚。如果你再问他:“小动物们在哪?我都看不到呀。”他会说:“躲在草里呢,当然看不到啦。”相信这种“说的比画的好”的幼儿每位教师都遇见过。其实这些幼儿是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绘画技能,就只能用简单的色块、符号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情感了。是不是就任由这类幼儿“说得越来越好”而“画得越来越差”呢?这样长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