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汤静 《科教文汇》2008,(33):238-239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孙犁以他独特的风格,构成了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本文从中国民族化特性以及传统文化中关于意境的理论,对孙犁文学创作的个性作出新的阐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黄颖 《科教文汇》2011,(31):86-87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博尔赫斯,他的短篇小说《另一次死亡》是一篇关于死亡、回忆、时间且充满了神秘主义气息的作品。整篇小说给人以"在迷宫中行军"的感觉。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小说《另一次死亡》,来探讨博尔赫斯的反阐释理论。  相似文献   

3.
黄晨璐 《科教文汇》2009,(35):245-245,285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思想在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新文学改革的本质须实现思想内容的革命,从而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新文学的主流地位;他强调文学对"人"的发现,倡导"人道主义"思想,升华了白话文学的精神追求,对新文化运动乃至现代文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消费文化下的文学场已非传统社会"为艺术而艺术"的场域范畴,媒体浪潮的冲击下,文学场域的自主性正在动摇,现从"场域"理论出发,考察文学场的生成及其逻辑法则,探讨文学场在消费时代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5.
体育文学,他应该是一种纯文学的艺术,他可以是唯美的可以是纯情的,可以运用文学的任何风格来灌输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孙娟 《科教文汇》2010,(22):50-51
许渊冲教授在实践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提出"三美"论,对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翻译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传播了中国文化,也提高了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本文旨在用"三美论"解读许老英译李商隐《无题》的上片,再现原诗中的"意美"、"音美",看译者如何"戴着镣铐跳舞",指出在诗歌翻译中以"三美"论为指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朱丽萍 《科教文汇》2012,(23):71-72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融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说杰作,又有悲天悯人的严肃,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赖小春  刘煜 《科教文汇》2013,(10):55-55,59
论文以"英美文学欣赏"选修课程的建设为例,指出了开设"英美文学欣赏"选修课的重要性,分析了"英美文学欣赏"选修课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探讨了对理工科大学生开设"英美文学欣赏"选修课的具体做法,并因此而产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享有"译界之王"的美称。在二十多年的翻译生涯中,他一共译书180多种,涉及11个国家90多位作家的作品。将对林纾文学翻译的动机、特点和重要性进行简要地介绍。  相似文献   

10.
李艳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61+164-161,164
近几年来,在我国出现了一段译介、出版"白银时代"文学的热潮,但对于怎样界定"白银时代"这一概念,一直以来有比较大的意见分歧。本文初步探讨了"白银时代"的内涵及外延,对其主要流派作了分析,总结归纳出"白银时代"文学的几个特征。以期对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文学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邓琤 《科教文汇》2011,(5):150-151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家的"新约全书",创作时间超过三十年,在音乐的风格和精神内容上都被看做贝多芬的音乐自传。他的作品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间,各时期又有其特定的风格。贝多芬1802年以前的作品较集中地显示了古典主义特征,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两院院士潘家铮的科幻小说通过引进工程运演,提升了科技想象的细节仿真性;通过向志怪小说寻求借鉴,建构了中国风格;他在坚持面向少儿进行科普的同时,还坚持科幻小说要关照现实,因而在科幻文学领域站稳了脚跟。潘家铮的科幻小说无论在科普方面还是在文学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园媛 《科教文汇》2010,(11):76-77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以其"以文为词"的创作手法"、以气为词"的词体风格,被称为"词中之龙"①。"稼轩词"论及"气"的灵境塑造上彰显了"稼轩词"独特的美学思想。故本文以此为题,在辛弃疾"以气入词"的美学思想表达中,探索稼轩词的词体风格。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成长经历独特、所处时代独特、生活历程独特,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成长土壤,一生创作作品众多,成为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研究川端康成的成长历程,进行作品赏析,探索其创作风格,对研究日本文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曾亚军 《科教文汇》2010,(19):43-44
从格赖斯会话含义到列文森会话含义三原则,含义的语用原则经历了从"古典"到"新"的嬗变。本文介绍了语用学家徐盛桓对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理论拓展,分析了他在语用推理机制及意向含义等方面对这一领域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杨峥 《科教文汇》2011,(19):85-87
霍尔顿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本文利用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对其进行了全新的精神分析研究,指出霍尔顿早期心理创伤的根源在于弟弟艾里的死使其过早地失去了一个"足够好的照顾者",并且在寄宿学校的生活又使其失去了一个"促进性环境",从而使他的自体发展出现了障碍。而最后回到妹妹菲比的身边,他又找回了他的"足够好的照顾者"和他的"促进性环境",妹妹菲比充当了分析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在《林纾的翻译》中,钱钟书提到: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入于化境"。此论一出,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探讨,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钱钟书理论的认识,拟从"化"字的本义着手,结合钱钟书的相关论著重新追溯其来源并进行解读,以求抛砖引玉,促进对该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楠木 《今日科苑》2013,(16):32-33
导语 26年,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这份坚持源自他别出心裁的见解与领悟,源自他心中有社会、有祖国、有"大我"。  相似文献   

19.
作为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是科学家们的终极追求,然而,目前为止中国本土还没有一人获此殊荣。在科学界有这样一位:他提出"软件制造仪器,用软硬件相结合取代传统仪器"的理论,提出"云智慧仪器试验室"与"云智慧故障诊断中心"的构想。2011年他的云智慧仪器初步试验成功。他被国人誉为"中国虚拟仪器之父"、被评论界誉为"距离诺奖最近的中国人之一",他就是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应怀樵教授。  相似文献   

20.
论罗宾逊的“翻译身体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巾 《科教文汇》2012,(19):131-131,166
道格拉斯·罗宾逊是活跃在译界的一位重要翻译理论研究者,他在其著作《译者登场》中提出了"翻译身体学"这一理论,揭示在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身体反应,并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个人身体学"和"意识形态身体学"两个方面。罗宾逊的"翻译身体学"理论使翻译成为了一个由身体主宰的动态过程,有力地说明了翻译是译者从事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