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一节经典课,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我尝试结合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编排体系,对这节课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版教材将小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将小数认识与人民币(元、角、分)和长度(米、分米、厘米)等常见的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二阶段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在本课中学生将脱离具体情境从更高层次理解小数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次尝试,引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能从"形式模仿"走向"意义理解"。  相似文献   

3.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一节经典课,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我尝试结合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编排体系,对这节课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精打细算"时,为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课前我们做了两次前测。  相似文献   

5.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正式认识小数,除北师大版外,其他教材均将其编排在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分数"之后学习。对于这样一节新概念的起始课,教师会以怎样的方式导入?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关于本节课的设计类文章,发现导入环节的设计可以分成两类:现实生活情境导入和数学内部知识导入。一、现实生活情境导入小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特别是价签上的小数。从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看一看(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位置与顺序及观察物体等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66页“精打细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一、课前谈话  相似文献   

8.
【课前思考】《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认识小数概念的起始课。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把小数的认识安排在两个学段,第一次出现在三年级,借助具体的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第二次出现在四年级,通过计数单位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思路: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初次学习时更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鉴于此,本节课欲通过学生称、掂、估、猜、说等一系列有效的操  相似文献   

10.
"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教学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中第三节"生殖器官的生长"第一课内容。教材安排使用的实验材料是桃花。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79页“确定位置”。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内容。"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在苏教版教材共分三个时段安排。前两次分别在第一学段的三年级上册和下册,主要是借助直观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上册主要教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相似文献   

13.
<正>“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单元的起始课,由于分数在学生数的概念认知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也成为数的认识领域一节经久不衰的核心课,其意义不言而喻。纵观各版本教材,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小学数学中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第一学段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阶段是在第二学段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刚上完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小数点搬家"一课时,我本来是很有信心的,感觉学生理解得还不错。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了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教学,面对学生上课时的懈怠和作业中的错误,我的自信被打得粉碎。  相似文献   

15.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一节经典课,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我尝试结合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编排体系,对这节课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6.
背景分析 "星期日的安排"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常态课的状态下,许多老师认为这是一节很简单的课,因为学生已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有了整数或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经验,所以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没有难度的.  相似文献   

17.
课前思考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面积”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那到底什么是面积呢?  相似文献   

18.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小数概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各类教材中,第一学段三年级下册以小数的初步认识编入,第二学段从四年级下册起系统认识小数。小数的意义一课是第二学段  相似文献   

19.
袁红霞 《考试周刊》2012,(25):65-66
最近,听了一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小数"的《比较小数的大小》,感觉这节课上得很顺畅: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也没什么难度,教师讲解的、反复练习的似乎都是学生一看就会的知识,40分钟的教学效果在5分钟内已经全部体现了,教师却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这些知识点。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认识千克、克》是北师大版小学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量质的第一节。质量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质量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