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室效应     
从太阳到我们所在的地球与到月球的距离基本上相同,阳光照在这两颗行星表面上单位面积年均量是相同的。但是,地球的平均表面温度是15摄氏度,而月球是-18摄氏度,导致这种差异的关键是地球的表面有一个大气层。大气层象一块毽子一样可以收集阳光带来的热量,否则热将会逃逸到太空中: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的治理大科技二氧化碳是构成大气层不可缺少的气体,它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在大气中的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形成“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灾难。科学家想出各种各样的“点子”,如对海洋进行“铁化”,刺激海洋浮游生物的生长,利用浮游生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二乙基锌做催化剂把二氧化碳变成塑料等等,但是各种科学成果目前都…  相似文献   

3.
马强 《科技新时代》2009,(12):26-26
在德国柏林的一间地下室里放着一个小密封舱。这个完全与世隔绝的钢制箱体中的空气里含有95%令人窒息的二氧化碳,还有部分氨气和极少的氧和氩。空气压力大约是地球上的1/170,而里面的温度被设定在零下45.6摄氏度。简而言之,箱子里就相当于火星上一个普通的下午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大气圈的构造是怎样的?地球外面围绕着厚厚的一层空气,我们称它为大气圈。由于地球引力吸引的缘故,把空气分子繋留在地球附近,并且跟随着地球运转。愈靠近地面,地球引力愈大,空气愈稠密;愈远离地面,地球引力愈小,空气愈稀薄。在离开地面700—800仟米的高空中,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达到几百米远。在这个高度以上,仍然还有空气存在,比如在1,000—1,300仟米的高空中,有时侯还会有极光现象出现,就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极光是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的激流,激发了高空中的稀薄气体而产生的。空气的分布是愈往上愈稀薄,因此大气圈没有很显明的上界。  相似文献   

5.
《金秋科苑》2013,(14):10-10
欧洲和美国的天文学家首次将一颗系外行星的真实颜色予以确定,其被命名为HD189773b,是63光年外一颗拥有大气层的系外行星。从公布的图片中看,这颗行星正泛着熟悉的蔚蓝色,就像我们的地球家园一样。但实际上,该星球正飘着由硅盐酸颗粒构成的“玻璃雨”,气候平均在1000摄氏度以上,  相似文献   

6.
宇宙闻起来是香的?臭的?酸的?辣的?糊的?还是……住在地球上的我们有个常识,虽然离地面越高会越冷,但感觉高处的空气会更清淡、清新,因为高空气体没有地面尘土和人类排放的废气等等的污染。不过科学家指出,这个观点针对大气层的下面来说,没有错误,但穿越大气层,进入外太空,就不是这  相似文献   

7.
地球面在接受太阳光照的过程中,存在着光照直射的区域,必然有一条光线与地球半径的延伸线重合,无论传播光线在大气层中是否发生折射,这条光线方向都不改变,这就是大气层传光过程中的主光轴。从高中物理知识中可以知道"大气层对太阳光以及从其他星球射过来的光确有折射作用,天边恒星射过来的光线最多偏转37分,天顶恒星的光线不偏转。"传播光线存在了折射,便存在了人们分析折射过程中的法线,大气层在地球周围以地球重力的吸引而存在,大气层中每一个折射点的法线就是这一点地球半径的延伸线。当我们把发生平面折射的折射面逐渐倾斜,入射角会随之逐渐增大,折射角也会随入射角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折射光线的偏转聚集逐渐增强,这也就是大气层传播折射光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按照科学家过去的观点,地球的大气是火山的杰作,通过早期地球的火山喷发,从地幔岩浆中释放了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环绕在地球周围,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但是,英国科学家最近从地下数百米深的  相似文献   

9.
高建阁 《百科知识》2010,(20):33-34
氢是自然界中拥有"朋友"最多、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相关保守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除空气中含有部分氢气外,其他的都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一泛的物质。有人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其燃烧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释放出的热量还大9000倍。  相似文献   

10.
李响 《科技新时代》2009,(11):107-107
自燃是一种由多重化学反应和高效的封闭环境相结合而缓慢形成的现象。以浸透油的碎布为例,当油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时会产生热量,由于碎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封闭环境,这些热量无从释放。一旦温度超过200摄氏度,这些碎布就会起火燃烧。此外,微生物活动也可能导致温度升高——细菌能通过化学反应将木屑内部的温度提升到60摄氏度,  相似文献   

11.
<正>并非所有的气体巨星都一样。对海王星样系外行星HAT-P-26b的观察结果显示,它的大气中重元素含量比预期的要低,这表示该行星的形成很可能是在其恒星附近完成的。在太阳系中,气体巨星的金属含量规律是:越轻的气体行星,大气层的重元素含量越高,比如木星大气层中的重元素含量就比  相似文献   

12.
月亮没有大气,地球为什么有大气,地球大气是怎么来的?火山的喷发会喷出大量气体,包括水汽,于是,地球大气的来历就被很自然地与火山扯上了关系,但这种"拉关系"是科学家勉强而为的,是一种猜测,科学家没有去证明它,就把它写进了教科书。随着进一步的科学探索,有很多科学家意识到地球大气层很可能另有来源。科学家发现,地球大气与火山喷发的气体组成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3.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排放到大气层中的CO2等温室气体迅速增加,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过去100年中上升了大约0.6℃.目前温室气体的释放速率仍然在继续增加,导致全球地表温度在过去1000年中以前所未有的速率上升,特别是近30年,每10年大约上升0.2℃.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变暖对生物圈的巨大影响已受到了科学界密切关注,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全球变暖的许多严重后果,但是暖化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更为深远的影响还有待揭示.本文主要关注全球变暖带来的海洋物理及化学变化,以及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它们进行概述,为进一步更准确预测全球变暖对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太阳帆     
近几年来,人们发射了不少人造卫星,为人类进一步认识大自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然而,这些卫星的寿命都不长,有的绕地球转了几千圈,有的只转了几十圈,就落下来烧掉了。其原因是,人造卫星在二、三百公里上空的稀薄大气中飞行时,由于和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它的速度就逐渐减慢,离心力减小,结果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堕入稠密大气层,和空气发生强烈的摩擦而烧毁了。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卫星上各种科学仪器都可以工作较长时间,无线电设备依靠阳光电池供给电能也可以不断地向地面发送情报;只是由于高空稀薄大气的阻拦,使人们化了很大代价才送上天的人造卫星很快夭折。当然,我们  相似文献   

15.
正南极洲的温度低、紫外线强度高、极昼、极夜以及持续冰冻的环境都很难支持生物的生存。但是大自然神奇无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一支科学家小组在南极洲的冰冻垃圾中发现了一种"吃空气"的细菌。这些细菌无需阳光,只要存在空气即可满足生存条件,它们可以直接从大气层中的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获取能量。研究小组的这一发现可能改变人类对现有生态系  相似文献   

16.
燃煤电厂在发电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相关的煤质品的整体的废气的处理,这种废气一不处理就会造成失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严重的污染问题,对大气层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所以烟气中的脱硫技术就是要有效的将废气中的其他残余物质进行排除,保障气体的排放指标,这样就会保障环境不被污染,达到控制环境的目的。本文就电厂中的湿法石灰石除烟脱硫技术进行系统化的总结与分析,系统说明了该种技术的高效性,为环境的治理和保障电厂周围空气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蜿蜒的河流、葱绿的山峦、辽阔的草原。鹰搏长空,鱼跃大海,蝶舞花丛,虎啸山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像。这景像得以维持乃是由于有大气层的保护,否则地球就会像月亮那样,变成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命的荒凉世界。但是,对于天文学研究来说,大气层却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天体在不断辐射波长从1万亿分之一厘米直至百万米的电磁波。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蜿蜒的河流、葱绿的山峦、辽阔的草原。鹰搏长空,鱼跃大海,蝶舞花丛,虎啸山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像。这一景像得以维持乃是由于有大气层的保护.否则地球就会像月亮那样,变成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命的荒凉世界。但是,对于天文学研究来说,大气层却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天体在不断辐射波长从1万亿分之一厘米直至一百万米的电磁波。  相似文献   

19.
韩吉辰 《百科知识》2002,(12):22-23
数九寒天,北风刺骨,天寒地冻。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在零下20多摄氏度,而在地球的两极则更寒冷,最冷的地方在南极为零下88.3摄氏度,被称为“世界寒极”。在月球的阴面,温度为零下160摄氏度,而在宇宙深处则更低,达零下270摄氏度左右。  相似文献   

20.
风是太阳能的一种形式,当太阳幅射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大气受热不均匀,由此产生大气压力差,导致空气流动而产生风。压力差越大,空气移动得就越快,风也就越大。风能属于可再生资源,而且也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此外,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风力涡轮机是由塑料和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