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两国封建社会都存在着“重农抑商”的传统,然而由于两国封建社会在本质上并不一致,因而其“重农抑商”传统的根源、出发点和手段也不相同。另外,与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重农抑商”不同,日本封建社会推行“重农抑商”的是幕府封建主阶级,并不是新兴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古就是世界农业大国,“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调,由此而形成的“重农抑商”的政治方针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贯奉行的基本治国之策。“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重农抑商”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李悝变法,商鞅具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农抑商”是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历代封建学者对这一政策一向是赞颂的。解放以后,史学界在热烈讨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过程中,也认真讨论过“重农抑商”政策的性质,例如,郭沫若先生认为汉武帝实行的种种“重农抑商”措施的实质是打击工商业奴隶主,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因此西汉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而日知先生则认为“重农抑商”是奴隶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在奴隶社会中农民的身分地位比商人要高,“重农抑商”“它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表现。”但是,当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讨论主要是环绕着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而进行的,并未对这一政策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近年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史学界不少同志又重新注意起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来,纷纷撰文进行评论。有的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不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还是在封建时代都是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奉行数千年而不管,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华夏民族能够接受这种政策主张?这~主张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有什么关系?这是中国经济臾研究被忽视的问题之一。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与”重农抑商”的关系,从表现上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可是当我们深入到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特殊本质关系之中,就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与中国古代以来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有着某件联系的,这个联系就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演进数千年来,在本质上始终是农业社会经济形态的阶段性转换,而“重农抑商”政策…  相似文献   

5.
西汉初“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值得研究的。本文仅就这一课题做一探讨,力求对它作出比较科学的结论。汉初实行“重农抑商”的原因为什么汉代地主阶级重视并大肆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呢?说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有汉一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初期。连年的战乱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了前所没有的破  相似文献   

6.
重农抑商,简单地说就是重视农业,抑制商业。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重农抑商,在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古代中国是一个在大河流域形成的农业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上自君主、下至百姓,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即使是在封建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老百姓也仅仅是勉强能得个温饱,若是赶上灾荒、战乱,天灾人祸的年代,老百姓就要“多半年糠菜”度日,甚至是卖儿卖女以求活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重视农业,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人民才会安居乐业,社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存在着排异性特点。中国是以农立国,农业是小农经济,工商业始终处于“末业”地位。中国封建社会,食与货处在矛盾之中,中国历代统治者与文人,都是靠重农抑商来暂时缓解食货矛盾。 班固既重视农耕,又注意工商,班固对食与货都有一套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封建制度是农工商行业不平等的根源,班固没能认识到食货矛盾是社会制度问题,当然提不出科学的解决办法,遂也把重农抑商当成灵丹妙药,这是传统的农业文化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8.
"重农抑商",是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社会一个既定政策,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用力甚多.传统观点认为是儒家的主张,如果笼统地说,也不错,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人们一言以蔽之曰:儒学.但如果认真分析,其实不尽然.先秦的原始儒家是不主张"重农抑商"的,"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只是到秦汉以后,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而土地兼并的主体又由官僚地主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商人地主为主,"重农抑商"这一法家的主张便被儒家承接过来.  相似文献   

9.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和政策。人们往往认为,在这一政策的实行中,重农必定抑商,抑商必然重农,秦汉两代更是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的典型。本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汉初六七十年间,推行的是以重农而不仰商为主的政策,它与人们常说的重农抑商有着极大差别。文章对汉初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男耕女织是汉族古代经济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汉族的男耕女源于自然经济,西汉时,华夏民族发展、转化为汉族后,男耕女织的习惯和传统法典化,并产生了“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的“上农”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唐至明中叶诗歌中农商观念的转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以来,对于农耕与商贾的关系有两种看法:一是“重农抑商”,一是“农商皆利”。中国古代诗歌在这两种思想影响下有三次较大的变化:中唐时期开始扭转“重农抑商”的思想,在诗歌创作领域有“农商皆利”的苗头,但主要倾向则是“贾雄则农伤”;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人实现了由“重农抑商”到“农商兼利”的转变,但往往着眼于朝廷与地方的政策层面;明中叶唐寅、徐渭、王世贞等人挣脱了“重农抑商”思想禁锢和“贾雄则农伤”的思维方式,在张扬情欲、自适快乐的新起点上与商贾契合,诗歌创作呈现出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的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曾领先于世界各国。然而,由于封建专制统治,近代科学技术却没能在中国产生。古时中国以农业为主,农业成了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重农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战国商鞅变法内容之一即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旨在发展小农私有制。西汉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后来又逐渐演化成“农桑为本,工商为末”,手工业被置于末业的位置。重农桑、轻贱工商不仅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政策,而且逐渐地成了人们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的重农抑商在变法前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因暴露"敛财"的本质,导致变法失去民心而最终失败。"抑商"主要是抑制富商大贾任意剥削、兼并农民,将商业资本的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是国家适当干预经济的表现。王安石的重农抑商带有明显的北宋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4.
重农抑商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中国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流水平,然而却在二百年间迅速落伍与其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重农抑商制度的深刻分析,指出该制度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经济利益,“抑商”的结果并没有起到“重农”的作用,反而成为中国农业落后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陶圣建 《新高考》2009,(10):29-30
【知识梳理】 重农抑商又被称为“重本抑末”,就是强调发展农业生产,限制甚至打击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具体说来,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它具体表现为封建政府对生产和流通领域进行种种限制,以此促使百姓安于农耕。  相似文献   

16.
东汉“宽商”不抑商陆荣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两汉统治者都是把重农抑商奉为基本政策的,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便采纳了这种通行的观点。①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就两汉的商业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对此提出了异议,李桂海先生认为,“东汉的抑商政策,总的说来不像西汉那么严...  相似文献   

17.
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史籍,在谈到我国古代商业的时候,“重农抑商”是最为常见的一个词语。传统的观点认为,国家的统一是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大凡在统一的中央政权之下,国家的商业总是繁荣兴盛。而对于分裂时期,人们则更多的把视线集中在了频繁的战乱对于社会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之上,以致片面地认为,分裂政权的存在对于商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阻碍。但事实并非如此。春秋战国是我国  相似文献   

18.
唐代“抑工商”国策与“重商”社会观念的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农抑工商”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国策,这是由其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决定的。但是“重农抑工商”作为一种政策和作为一种思想是有区别的,重农不一定抑工商。本文以丰富的史料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工商业作为一个社会必不可少的职能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它并没有因为封建统治者的“抑工商”国策而衰落,相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唐代,“重商”观念在学术界和民间日益增强,与“抑工商”国策形成对立。  相似文献   

19.
<正>从战国时期兴起一直延续到清末的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自身实力,纷纷变法图强。“重农抑商”作为一种思想主张,最早是商鞅提出的。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而且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基本经济政策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20.
研究秦汉经济史的同志,多半注意研究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和限田等政策,很少注意研究“禁民二业”政策。其实“禁民二业”政策是与重农、抑商、限田相辅相成,同时并行的一种政策。秦汉政府所施行的“禁民二业”政策,对秦汉社会经济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对秦汉的“禁民二业”政策作一简单的分析,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