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尚人物     
电影 梁朝伟:《无间道》带来三料影帝 凭《无间道》,梁朝伟夺得了金紫荆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12月13日他再度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 梁朝伟借其天赋的演技,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击败了呼声最高、也是凭借《无间道》获得提名的刘德华。刘德华对此有些无奈地表示,“我真的每一次都以为是我。”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冯氏贺岁片《天下无贼》年底热映,很多热爱冯氏电影的观众都对“贼艺大比拼”那一场印象深刻:“贼公贼婆”刘德华、刘若英与以“贼王”葛优为首的李冰冰拼斗正酣,便衣警员“黄雀在后”,利用移动高科技将犯罪记录在案,并做出大量分析,这时HP的标志便出现在影片中,HP的笔记本电脑大显身手,在这一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今年台湾书市持续低迷,许多出版商感叹“几乎没有重量级大书”,书店的退书率始终在四五成,又遇上经济危机导致的消费力衰退,令出版业者感慨“寒冬时间长又冻”。但电影《海角七号》让出版市场得以略为加温。在台湾创下票房奇迹的电影《海角七号》商机吹向书市,台湾大块出版社发行的《海角七号典藏套书》预购一周,销量已经超过1500套,堪称今年台湾出版市场的热销之作。  相似文献   

4.
丁萨 《大观周刊》2011,(3):21-21
28年前,一部由李连杰主演,讲述“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的《少林寺》创造了中国电影的奇迹。28年后,香港导演陈木胜勇敢挑战经典,力邀刘德华、成龙、余少群、谢霆锋、范冰冰、吴京等一众腕儿级明星加盟,巨制华语功夫片《新少林寺》,  相似文献   

5.
长期地等待,大陆电影“如烟往事”(原名“幻影”)导演鲁晓威、男主角李雪健等一行十六人,终于如愿来台拍摄外景,其间的过程,以这部电影片名的更替——“幻影”已成“如烟往事”恰可一语道破。“第一次来台湾,看到大家这  相似文献   

6.
孟泽光 《今传媒》2013,(11):97-99
台湾因种种历史因素导致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多重身份混淆的状态。王童作为台湾新电影时期成长起来的导演,他的电影映射出台湾居民对身份认同的困惑。作为台湾社会变革大潮中的一份子,在繁杂混沌的历史漩涡中,王童有逻辑地表达出个人在历史向度中对台湾身份由认同到认同崩塌之后的反思直至最终得以重建的历程。本文试图从“身份认同”理论角度出发对王童的电影进行研究,展示“身份认同”问题在其诸多作品中的显现,探求造成其身份认同困惑的历史、社会和心理原因,以期寻找一个能够使台湾人正视自己、消除身份困惑的出口。  相似文献   

7.
杨士琪是谁?     
上世纪80年代,台湾影坛发生了著名的“削苹果事件”。杨士琪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显然充当了“正义先锋”的角色,她一夜之间成为新电影的“英雄”。  相似文献   

8.
王慰慈:台湾淡江大学大众传播学教师,台湾文建会文化纪录片推广研讨计划主持人,台湾电影资料馆纪录片历史与目录整理计划共同主持人,台湾纪录片双年展选片委员。 纪录片作品曾获台北电影特别奖、金带奖、报道纪实类一等奖、优等剧情片金穗奖,等等。 曾担任台北电影奖评审、短片辅导金评审、优良地方文化纪录片评审、金马奖评审、金穗奖评审,等等 方方: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研究课题《中国纪录片发展史》课题研究负责人。 台湾制作纪录片的方法: 方方:现在台湾一般拍摄纪录片的组成形式是怎样的? 王慰慈:…  相似文献   

9.
“杨丽娟事件”是前些时候在媒体上曝光率最高的事件之一。29岁的杨丽娟13年来苦追刘德华。今年3月25日,杨丽娟终于在香港见到刘德华,而杨父因为女儿没能单独与刘德华见面翌日在港跳海自杀。此事引起诸多媒体关注。在媒体中,不乏坚持正确做法和  相似文献   

10.
齐钢 《东南传播》2011,(11):1-5
台湾电影研究虽然一直较为薄弱,但经过学界多年努力还是有所发展,不论是台湾电影史、电影导演、新电影还是华语框架下的台湾电影研究,都取得不小的成绩。比较大陆和港台学者的台湾电影研究,可以发现双方不同的兴趣偏好。尽管台湾电影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通过梳理台湾电影研究脉络,我们认为台湾电影研究还有不少空间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11.
都说台湾电影是小众电影,导演都是“艺术至上”,只想拍给认同他们的那一小撮人看。这种说法以前或许有几分真实性,但最近这两三年已经越来越不正确了。如今能在台湾拍电影成功的导演,几乎没有不想赚钱的,只是不一定能赚到自己手而已。然而,还是有一个“死硬派”的新导演林靖杰,他编导的《最遥远的距离》不仅坚持艺术,甚至称得上是“情义至上”,根本只想拍给亡友陈明才一个人看。  相似文献   

12.
去年底,“全国十大杰出农民”的评选揭晓,贵州遵义地区仁怀市中枢镇下坝村29岁的农民刘德华“荣获”这一当代中国农民的最高荣誉称号,成了遐迩闻名的“英雄”。然而,谁能料到,刘德华竟是一个经过“一级骗一级”式的造假而炮制出来的假典型。此事由《南方周末》于今年8月20日披露。 当《南方周末》记者经过仔细调查造假的过程后,  相似文献   

13.
“不见刘德华,今生不嫁人。”兰州一名28岁女子林鹃(化名),因为16岁时一个与偶像刘德华“真情相遇”的梦,苦追刘德华12年,倾家荡产两赴香港寻找华仔不成,3月22日,其父表示,为了圆女儿心愿,将不惜卖肾筹钱,让她第三次去香港“圆梦”(3月23日《兰州晨报》)。追星追到这份上,就不光是疯狂、丧失理智,而是有些“病态”了。但是,就是对于这样的“病态”,许多媒体记者在不遗余力报道时,不是唤其觉醒,并提醒人们引以为鉴,却纷纷表示将向“华仔”发“请愿书”,帮助“追星女”完成心愿。一个人丧失理智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誉为“社会望者”的媒体…  相似文献   

14.
业界动向     
台湾推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 据台湾媒体报道,5月14日台湾“行政院”核定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由国发基金以200亿元新台币投资成立文化创投基金,计划四年内投入300余亿元,推动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工艺、设计、数字内容六大旗舰计划,让台湾成为亚太文化创意产业汇流中心。  相似文献   

15.
陈晓璇 《东南传播》2022,(11):31-33
“眷村”是台湾社会的特殊产物,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到90年代的式微,眷村题材电影为探究台湾历史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文本见证。在此,笔者试以“记忆理论”的角度切入考察眷村影像的发展流变,从早期个体成长经验的表达,到几代人共同的记忆建构及后期记忆消散并沦为消费之用,眷村影像的记忆书写终走向一种摒弃反思意味的符号化怀旧,其流变亦辐射性地呈现出当下电影创作的某些现实症候。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的发展有着鲜明的历史分期。"新电影"运动后,台湾电影在艺术美学和内在文化品格上有了质的飞跃,但电影市场却不断萎缩,电影和观众之间逐渐疏离。直至二十一世纪,以魏德圣、钮承泽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导演重新唤醒了台湾电影市场,为台湾电影缓和作者与受众的矛盾、平衡艺术与商业的关系作出新的探索。本文试以纵向时间轴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梳理台湾电影发展过程中脱离观众而后重新接近观众的历史过程。同时挖掘"新电影"运动对当代台湾电影的影响,以期寻找台湾电影在电影全球化、产业化浪潮中的独特品格与地位。  相似文献   

17.
果然 《新闻世界》2013,(5):242-244
随着20世纪后期台湾"新新电影"的发展,大陆观众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台湾电影,并借助电影逐渐了解和认知台湾文化。本文试从大学生这一年轻受众群体出发,并从台湾电影进入大陆这一角度入手,通过定量研究的方式来探究大陆大学生借助台湾电影认知台湾,解读台湾文化方面的效度,以期获得有关在促进两岸文化传播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13):72-72
刘德华、张柏芝:香港新影帝影后 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4 月4日晚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刘德华凭 借电影《大块头有大智慧》中的出色表演 获得影帝称号,而张柏芝则凭着《忘不 了》一片夺取最佳女主角奖。 此前呼声较高的《无间道2》和《无 间道3》几乎是无功而返,只拿到无足轻重的最佳电影歌曲奖,这是因为《无间道2》和《无间道3》比起《无间道》,虽然在制作上精致了许多,但在艺术上并没有突破。  相似文献   

19.
台湾《新书月刊》在最近选出了台湾1983年“出版界十二大新闻”。这12件事是: 1.财政部决定稿费课税; 2.“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立法院审查; 3.《四库全书》正式印行; 4.现代小说改编电影——黄春明旋风; 5.新闻局主办首届“读书周”、邮政总局配合发行“书香社会”邮票; 6.“忠佑”、“四季”等出版公司宣布倒闭; 7.三十年代文艺作品大量地  相似文献   

20.
冷凇  张丽平 《声屏世界》2011,(12):43-45
当日剧、韩剧、“翻拍剧”的浪潮还未完全退去,“穿越剧”又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席卷了当代中国的影视荧屏。近几年,观众对“穿越”影视剧的热情只增未减。造就了一大批“穿越迷”。2010年1月,美国科幻穿越电影《阿凡达》在中国内地上映,成为内地票房最高的影片。今年上映的美国“穿越”电影《源代码》尽管在宣传和上映档期上均不占优势,但一经上映,便胜过了国内其他类型的电影,把持着票房的冠军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