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发行体制根本改革的目标是……使货畅其流,书尽其用,更好地贯彻出版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要"(见1982年《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理顺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图  相似文献   

2.
一、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发行体制根本改革的目标是……使货畅其流,书尽其用,更好地贯彻出版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要”(见1982年《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理顺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图书的出版与发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文化部召开了全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会议确定,图书发行体制改革根本的目标是:在全国组成一个以国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使货畅其流、书尽其用,更好地贯彻出版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要。会议还指出,要积极发展集体书店,  相似文献   

4.
大书城对读者不是神力无边的书店,读者也不是对大书城顶礼膜拜的读书人.没有哪家大书店,能够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使顾客百分之百满意;也不是所有读者,对大书店所能提供的服务,都感到十足的称心如意.  相似文献   

5.
张姝 《出版经济》2004,(12):26-26
大书城对读者不是神力无边的书店,读者也不是对大书城顶礼膜拜的读书人,没有哪家大书店,能够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使顾客百分之百满意;也不是所有读者,对大书店所能提供的服务,都感到十足的称心如意。  相似文献   

6.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3,(12):7
实体书店路在何方《人民日报》报道:让实体书店走出颓势,需要的,是让读者发现与书相遇的乐趣。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在书店转一圈,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也没有让人会心一笑的发现,更缺少让人若有所思的体悟,怎么能把读者从网上书店拉回来?不过也要看到,实体书店变少,仍是难以避免的,这是出版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阅读推广工作也成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从读者视角出发,以上海大学图书馆读者荐购书店的实践为基石,构建了读者荐购书店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相融合的新型服务模式。围绕资源聚焦、读者自主参与的创新型阅读推广空间,以培养读者习惯为目标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扩展阅读推广服务维度的合作形式等问题,分析书店如何突破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传统壁垒和服务形象,构建书店式阅读推广的服务模式并论述其特征和优势。最后,总结了书店在挖掘和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阅读推广服务方面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图书发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销售。它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发行各种类型的图书,来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在五十年代,我国的书店曾实行开架售书,较好地满足了读者对图书的需要。后来,由于管理制度上的种种原因,改为闭架售书,一直延续到现在。近几年,在读者“买书难”的呼声中,部分书店重新实施开架售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热烈的欢迎,称赞书店“恢复了老传统,方便了读者,确实是好。”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多的书店依然是闭架售书,究其原因,大都是从书店本身管理上的困难考虑较多,  相似文献   

9.
网上书店的营销服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是图书营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网上书店的营销服务有两类:一类是为网上书店出售的图书产品提供的基本的支持和技术服务;另一类是网上书店为满足读者的附加需求而提供的增值服务。与传统购书方式相比,网上购书直观性差、可靠性低,从付款到收到图书的时间间隔长,所以,要让人们愿意上网购书,就必须通过一定服务来克服这些不足之处。比如,采用三维图像软件,让读者可以从各个角度观看图书,增加图书的直观性;通过加密、身份认证等手段,增加网上购书  相似文献   

10.
不少读者尖锐地指出过,许多迫切需要的书籍在书店里买不到,而不少书却成年放在书店的货架上无人问津,甚至刚出版不久就从书店送到旧书店或者以折扣优待出售了。这种现象需要分析研究。读者买不到自己需要的书,有的是出版社的选题工作没有做好,或者由于出版周期太长等各种原因,还没有出版。有的是虽然出版了,由于订数太少,印数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或者由于分配不适当,造成此缺彼丰,需要书店内部进行调剂。自然,也有不少确是属于正常的供不应求。这里,调查工作不  相似文献   

11.
阅读社交时代,新型实体书店在各大城市的迅速扩张和发展带来了书店的“回暖”,读者既要满足阅读的需要,更要满足社交的需求,于是书店成为一个理想化“自我呈现”的舞台.为经营长久考虑,书店亟须主导并建构读者能够深度持续“自我呈现”的空间,双向打通融合线上线下的图书销售和阅读,真正引领和推动书香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通过网上书店与传统实体书店对比分析,认为传统实体书店的步入困境的原因在于读者核心需求服务的缺失、书店营造氛围的偏差以及书店自身角色的认知不清,进而指出传统实体书店的真正出路在于结合当前形势与未来走势重新去梳理"角色认知决定氛围营造——氛围营造需要服务配合——服务配合强化角色认知及创造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书店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促使经营者在经营观念与服务方式上做出不断的改变,通过优质的服务吸引读者,从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书店和图书馆都是以图书为基本载体为读者服务的,但图书馆是非赢利性质的公益机构,与书店以赢利为主的经营方针完全不同。然而,同是以图书作为为读者服务的载体这一内在联系,使书店与图书馆又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  相似文献   

14.
宋扬 《出版经济》2004,(6):20-23
人的一生需求多种多样,对图书的需要属于精神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对知识、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成就、娱乐等等各种追求,都会诱发购书动机,变成购买行为.英国经济学家伊莱恩曾说过:"做生意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做生意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其结果是赚钱."由此可见,书店满足读者对图书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既是销售的目的,又是提高读者满意度的核心,而满意度的结果是书店利润.  相似文献   

15.
满意度概念     
读者满意度是书业的一个金色项圈,牢牢地套在书店人的脖子上. 有人说:提升了满意度,牺牲了忠诚度,减少了纯利润.真是如此吗? 目前,读者满意度已成为书店经营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提高读者满意度?已摆在书店人的日事议程.  相似文献   

16.
陈东明 《出版参考》2011,(22):28+27
现在书店的数量在增加,类型在多元化,读者的选择机会更多了。实际上,每一家书店都站到了被客户选择的位置,而主动权在读者手中。那么,什么是影响读者对书店的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呢?笔者认为,是书店的品牌。书店和一般消费品没有什么区别,品牌都是相当重要的。书店的品牌就是  相似文献   

17.
高姗 《出版经济》2004,(6):30-30
在进入书店的读者中,只有三分之一的读者,一进店门就决定买什么书;有三分之二的读者,没有明确的购书目的,只是来书店看看,发现有自己需要的书才购买. 要使潜在的读者成为实际交易的顾客,除了营业员真诚、热情的服务,更要给读者提供诸多方便,为他们创造舒适选阅的空间.因此,花点功夫装饰一下书店,搞好灯光照明,书籍陈列美观,这些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调研发现,读者对北京这几家书店的灯光、通风、温度相对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图书分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扬 《出版经济》2004,(6):31-32
图书分类对书店,特别是大型书店来说,实务操作意义重大,产品管理的所有流程,都与图书分类息息相关.对读者来说,选购图书的指南针往往就是图书分类. 长期以来,零售书店的图书分类主要参照图书馆建立的图书分类体系.这种分类自有它的合理性,然而在图书零售市场上,大多数读者不可能了解深奥的图书馆分类体系.鉴于这种情况下,多数书店都在有意识地进行图书馆分类方法的调整,使卖场中的图书分类更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策划图书营销策略应从读者切入,即从刺激、满足读者需求,服务读者切入。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从图书出版过程看:在图书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消费是最终环节,只有图书为读者 (消费者 )接受 (买书 ),出版周期才算完成。   2.从读者的消费行为来看:首先,读者的图书消费弹性较大。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消费水平来决定是否买书。所以刺激读者购买欲望、引导读者买书十分必要。为此,出版社和书店应做好图书宣传,谁宣传到位,谁就赢得了读者。   3.从书店经营看:目前图书更新频繁,生命周期缩短,如果不做足营销内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研究应用智能手机实现图书馆读者在书店借书的外借服务流程及其信息交换。[方法/过程]借鉴国外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PDA)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践,运用手机图书馆技术实现读者、图书馆、书店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互操作,从而实现图书馆与书店合作开展移动外借服务。读者在书店看到想借阅的图书,可以用手机扫描该书的ISBN条形码获取图书的基本信息,手机应用程序将此信息与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和征订目录进行比对,以决定读者是否可以在实体书店借阅该图书,或者将该图书推荐到图书馆的荐购目录中。[结果/结论]读者、图书馆、书店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互操作是实现图书馆与书店合作开展移动外借服务的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