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所谓人肉搜索,就是指更多地利用人工参与,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提供某特定对象的信息的一种机制。目前,多数"人肉搜索"事件针对的是一些负面的信息,通过网络集聚网民的公众力量,查找并公布出某个被遣责对象的个人真实信息,并将网络范围内的声讨转入现实生活中,利  相似文献   

2.
网络“人肉搜索”作为人们使用媒介的一种新方式.除了反映出其对信息获知、群体认同与归属、从众等传播心理外.还反映出了网络“人肉搜索”所独具的宣泄、旁观者效应、黑箱经历等传播心理。本文试图从宣泄、旁观者效应、黑箱经历三条路径解析网络“人肉搜索”的传播心理。  相似文献   

3.
从隐蔽网络看网络检索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蔡孟欣 《图书馆学刊》2005,27(5):124-125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隐蔽网络研究的情况,包括定义、特征、形成原因和搜索工具,然后通过网民的网络检索行为特点分析隐蔽网络的存在与网民网络信息检索行为之间的矛盾,最后提出解决这种矛盾的非技术方法,强调了让网民意识到隐蔽网络存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丹琦 《视听纵横》2010,(5):99-101
“人肉搜索”是近几年在网络中出现并流行的新型搜索方式,主要指综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及网民大规模参与等手段来搜索和共享特定信息的网络活动。“人肉搜索”的出现,一方面显示了网民在网络时代享有的言论自由权和信息传播权的扩大,但另一方面,在网络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6.
网络"人肉搜索"的发起,源于网民对道德的捍卫、对真相的追求。但目前在互联网上它更多的演变为一种非理性"惩恶"式的网络暴力,引发全社会的忧虑和争议。如何规避网络"人肉搜索"向网络暴力的演变,除了加强法律监管,更重要是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发挥网络自我净化功能,同时用权变思维发挥"人肉搜索"商业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体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使用不当容易引发网络暴力等社会问题.对于人肉搜索应该不断进行规范和引导,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加强网络立法,依法治网,提高网民媒介素养,从而使人肉搜索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透析人内搜索的创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诗敏 《今传媒》2009,(12):108-109
人肉搜索最早诞生于猫扑网络社区,表现为网络社区成员之间的、网络社区成员与普通网民之间的互动模式,通过大规模的网民参与和互动推动实现信息共享,从而顺畅搜索过程。  相似文献   

9.
早年的互联网上有句名言:“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如今,随着“人肉搜索”在超过2亿网民中飞速发展,这句名言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人肉搜索”是一种深层的、真实的、高效率的搜索方式,“网络天下之力,穷尽天下之事,探寻事实真相”是今后“人肉搜索”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引擎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兴起的一种资料搜索方式,很多人把它误会成单纯的“寻人”机制,而实际上“人肉”的内涵远不止如此,它更多时候代表着依托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要寻找的目标。它是一个依托来自五湖四海的网民而不再依赖网络数据库的新型搜索工具,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间人、人碰人、人挤人、  相似文献   

11.
网络     
《视听界》2007,(1):116-117
非法网络电视台将被封,文化部整肃网络音乐网民海量制造怎么管,传统电视触网疯狂收入来源仍嫌单一,百度初胜国内首起网站搜索作弊案,  相似文献   

12.
网络“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型的搜索方式,它是依托广大网民自发、集体完成的搜索行动,“人肉”二字主要体现其与传统的机器搜索的区别所在.有网民形象地比喻道,“人肉搜索”就是“一只老虎,N个武松”.当你在网上发布一个问题时,会有很多人进行回答,最终你会判断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来,依靠大家的力量把一个事情的方方面面搞透彻,这就是“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13.
网络道德审判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成千上万的网民集体发起大规模的"人肉搜索",令被搜索对象的身心遭受伤害.对于"人肉搜索"的规制,引起法律界、社会学界、互联网领域专家的重视和呼吁.作为"人肉搜索"的衍生物,网络道德审判已突破了传统道德审判模式,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界.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制,有利于提升网络道德水平、净化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的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的出现彰显了网络的巨大价值与它的“双刃剑”特征。“人肉搜索”出现和流行之前,人们主要依靠搜索引擎单向地搜索和获取网络上的已有信息。而“人肉搜索”主要依靠网民的人工参与,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2012,(9):2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称,网络购物搜索转化率超过90%,而微博成为网民搜索新入口。报告数据显示,网民在电脑上搜索完购物信息后,超过90%的用户会选择购买,其中线上购买情况较多的用户比例为39.7%,线上线下购买情况差不多的用户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2008,(2):32-33
新闻跟帖,又称新闻留言板或网民新闻评论,它是网络媒体针对某一新闻报道而设立的可供网民自由发表看法和意见的功能,是实现网络互动的重要方式。这一互动功能现已成为扩大网络宣传报道影响力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魏佳 《新闻爱好者》2012,(21):20-22
只有国家执法者才有权力颁发通缉令,但在网络上,任何一个人都能颁发通缉令,结合人工搜索与网络搜索,充分动员广大网民力量,颁发"网络通缉令"的搜索行为被称为"人肉搜索引擎"。本文从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分析了"网络通缉令"的传者和受者、传播内容、传播通路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欢妮  张冲 《新闻通讯》2009,(10):40-41
播客是自媒体进化的产物,它衍生于博客,却优于博客,是“一种订阅式音视频的个人媒体”①,往往以“有声有像的博客”自居,故而广受众多网民青睐。中国播客的发展与世界同步,自2004年诞生之日起,大量的播客网站及个人播客蔚然成风,一时间席卷了整个网络世界,紧接着又派生出了众多“山寨版”文化,  相似文献   

19.
李奕锦 《新闻窗》2009,(4):71-72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一种新的搜索方式——人肉搜索应运而生。人肉搜索,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具体的表现为一个人在著名的论坛上(如天涯社区、猫扑等)发帖,请求大家找出某个人或某件事物,如果某位网民恰好知道这个人或事物,他就可以跟帖提供信息,而提问者作为对提供有用信息者的回报,  相似文献   

20.
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新型的社会交往方式在促进社会公共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近些年来不断升级的网络暴力便是例证之一。本文试以"人肉搜索"为例浅析其与网络暴力的关系、探讨网络暴力的成因,并从社会、网络媒体、网民自身以及法律层面探讨理性应对网络暴力的途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