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阅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时尚。《出版参考》紧紧围绕阅读话题,开设了“特别关注”栏目。一年来,栏目分别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何建明,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杨志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国学大师冯其庸等进行了高端采访,引起业界较大反响。近期,我们采访了著名演讲家、教育艺术家李燕杰。他读书万卷,对阅读有着独到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阅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时尚。《出版参考》紧紧围绕阅读话题,开设了"特别关注"栏目。一年来,栏目分别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何建明,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杨志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国学大师冯其庸等进行了高端采访,引起业界较大反响。近期,我们采访了著名演讲家、教育艺术家李燕杰。他读书万卷,对阅读有着独到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全民阅读和群众文化离不开书报刊,这些与新闻出版总署的工作范围密切相关。“阅读”成为焦点话题,也成为人生话题。今年世界阅读日前夕,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启动,《出版参考》杂志作为本次活动的指定邀请媒体,将长期开辟“特别关注”栏目,围绕“阅读”进行高端采访。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世界读书目前夕,出版参考杂志开辟《特别关注》栏目,围绕阅读进行高端访谈。已陆续采访了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等多位重量级人物,在业内外引起极大反响。本期访谈的对象是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何社长是一位知名作家,又是作家出版社的掌门人,对于阅读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与体会。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夕,出版参考杂志开辟《特别关注》栏目,围绕阅读进行高端访谈。已陆续采访了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新闻出版总暑副署长李东东、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何建明等多位重量级人物,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本期采访对象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付建成。付建成作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抓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中共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担当培训广大干部的重任,对读书肯定有独到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出版参考·新阅读》编辑部: 在我最喜欢的中华诗词等几种刊物之外,又添了你们的《出版参考·新阅读》。 你们办的刊物很好:内容活泼新颖、信息量大而多、插图且多美啊!每期我都细细地读之! 看了你们5月刊,现回答你们的问卷: 1.我最喜欢本期的栏目/  相似文献   

7.
全民阅读和群众文化离不开书报刊,这些与新闻出版总暑的工作范围密切相关."阅读"成为焦点话题,也成为人生话题.今年世界阅读日前夕,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启动,<出版参考>杂志作为本次活动的指定邀请媒体,将长期开辟"特别关注"栏目,围绕"阅读"进行高端采访.  相似文献   

8.
正翻阅一摞出版类期刊,于不经意中发现,《出版广角》的"阅读"栏目办得有声有色,可圈可点。君且看,在"阅读"这个栏目下,设有"书评""随笔"两个子栏目,从而让读者把近段时间的新书、好书尽收眼底。通过书评,我辈得到好书的推  相似文献   

9.
从2005年1月开始,《出版参考·新阅读》将推出"专家荐书"金牌栏目。以知识分子对图书的个性观念及对出版界的建议意见为线索。积极、主动地进行读书人、出版人、发行人多方之间的有效交流,为促进中国图书出版、为读者提供优质图书构建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于一九九五年初每周二、五在八版推出专题栏目“冰点”。一年后,“冰点”栏目荣获中宣部颁发的十佳优秀栏目奖。 为写好这篇文章,我采访了《冰点》主编李大同,并阅读了《冰点》创刊后每一篇文章,我为其中包蕴深厚的思想和精神深深打动,也为记者们精彩的文笔喝彩。  相似文献   

11.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1,(13):6
聂震宁:数字时代还应提倡完整阅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数字阅读确实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方式,但只是方式之一。相比于数字阅读强烈的"科技  相似文献   

12.
宋扉  杨海燕  蒋恺 《编辑学报》2020,32(1):67-71
介绍期刊多媒体出版的模式,对其难点和优势进行分析,同时对栏目设计、实施条件、平台支撑等进行总结。以《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的MOOP栏目为例,对多媒体栏目设计、制作、评审等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阅读量和SCI引用情况,说明多媒体出版在扩大宣传、增加文章可信度,以及提高期刊影响力等方面相比于传统出版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央视品牌栏目《新闻调查》在采访形态、采访纬度、采访方式和采访目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本文以《新闻调查》为实例,对如何创新电视新闻采访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4.
在2009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夕,出版参考杂志开辟了特别关注栏目,围绕阅读进行高端访谈。至今,已陆续采访了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何建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付建成等多位重量级人物,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本期访谈对象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杨志今。文化艺术创作与杨主席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他对读书学习有着更为独到与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出版科学》2024,(1):118-128
为促进出版学科建设、增进交流,《出版科学》在全国高校和出版机构遴选代表性阅读人,连续五年先后推出《阅读中的青年学者:2019年编辑出版学阅读书单》(2020年第1期)、《阅读者的力量:2020年编辑出版学青年学者阅读书单》(2021年第1期)、《出版学青年学者阅读推荐·2021》(2022年第1期)、《出版学与学科建设阅读推荐·2022》(2023年第1期)、《出版学与学科建设阅读推荐·2023》(2024年第1期)。该活动前后100余人次参加,阅读人以高校学科建设中坚力量、青年学者、出版机构骨干人才为核心,共推荐百余本出版学及跨出版学科相关领域国内外前沿及经典国内外学术著作,不仅成为本刊每年最受关注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一,且系近年各高校出版专业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的参考书单,较好地丰富和拓展了出版学科广大师生的阅读视野,增进了学科交流。本次阅读推荐仍集中于出版学与学科建设主题,来自18所高校的中青年学者、出版机构代表共推荐22本论著(含本刊微信公众号推送),推荐的焦点集中于出版理论及其进路、出版事业、出版产业转型、国内外出版家、中国出版的历史贡献等主题,缤纷炽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读者往来     
《出版参考·新阅读》自创刊之日起,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和支持,获得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本期开始本刊特开辟"读者往来"栏目,刊登读者推荐的精彩短文和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多多投稿!也欢迎出版机构提供样书!来信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路29号1907室(100089)张京收,邮箱:cbckxinyuedu@vip.163.com  相似文献   

17.
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大新闻单位的记者说:“黔东南不出新闻。”他们来黔东南采访,见报稿件寥寥,心里是不大舒服。可是,黔东南报去年却没了个《乡乡出新闻》的栏目,每期见报两篇。我的两位文友——侗族青年记者韩鸿周和苗族青年记者廖奇勋,承担了栏目的采访任务,他们深入到全州各乡,特别是贫困乡去采访,采写稿件250多篇。《乡乡出新闻》成了本报一个引入注目的栏目,很受读者欢迎。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几乎阅读了他们采写的所有稿件,还编发了其中的一部分。在读稿编稿的过程中,我还思考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们很喜欢阅读《新闻通讯》。这本通俗适用的新闻业务刊物,有这样几个特点: 《新闻通讯》好在通俗。发表的许多文章,尤其是“入门新人谈新闻入门”、“采访札记”等栏目,对于指导企业报的通讯员掌握写作知识起了很好的作用,使他们克服了写稿的盲目牲。我们《晨光报》的编辑大多是半路出家,在编辑稿件、组版、制标题等方面都缺乏经验。“企业报园地”这一栏目给厂  相似文献   

19.
<正>有关维护农民权益的文章难找到最近,为了汇编、出版有关"三农报道"的读物,笔者对《福建日报》《三农调查》栏目的往期文章作了搜集、整理。为方便阅读,该书大约分成"决策参考"、"农业出路"、"农村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辑的新闻丛书《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新闻丛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继《新闻研究资料》丛刊出版后的又一套有关新闻方面的书籍。它是《新闻研究资料》的姊妹读物。除《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外,已出版的还有《报人生涯三十年》(张友渔著)、《世界日报兴衰史》等。新闻丛书《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汇集了三十年代以来的一些新闻记者的采访回忆。作者各自通过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有的描述了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侧面,记下了珍贵的史料;有的追忆了采访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