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建军 《新闻界》2003,(1):39-41
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和广播评论一样,经历了一个不会“自己走路”,依赖报刊评论,到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电视传播规律的电视新闻评论之路,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电视出现到文革结束。由于受技术条件和极左思潮的影响,“报纸言论可以代替广播电视言论”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电视新闻评论基本上依赖报刊、新华社的评论稿,以口播形式播出,毫无电视传播特色,只是文字评论稿件的口播形态。它采用了报纸的思维模式、广播的播发特点,融合了电视播…  相似文献   

2.
郭晔 《编辑之友》2006,(3):68-69
电视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在电视中的运用.早在电视出现以前,新闻评论就已经获得了相当的发展,成为报纸、广播表明自己观点、立场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与报纸和广播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可谓是个"小弟弟",直到 20世纪 80年代中期,电视才开始把新闻评论列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播出量日渐增多.但与飞速发展的电视事业相比,电视新闻评论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无论评论的力度还是频次,与目前丰富的电视节目内容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和改进电视新闻评论工作已成为当前摆在广大电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刘俊 《新闻知识》2006,(9):69-70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那时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一档新闻节目叫《观察与思考》,其播出的第一个节目《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这期节目的播出标志着一种以栏目形式播出的新型的、独立的电视评论样式的出现。自此之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得到发展。到如今,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呈现出发展的多样化状态。本文就此问题作出一些探讨,以期总结出‘些电视新闻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电视口播新闻”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或记者)在镜头前对观众播报新闻稿的新闻播出形式,是电视新闻最早采用的一种播出形式。口播是电视新闻播音员与电视观众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基本功。下面谈谈电视口播新闻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 ,是电视台的旗帜与喉舌 ,表明电视台对新闻事实的立场、观点。电视评论性节目是电视指导群众生活与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当前各级电视台越来越重视评论性报道 ,电视新闻报道和电视新闻评论互相配合 ,已成为电视传播媒介引导社会舆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形象化是电视新闻评论有别于报纸、广播评论的特征。我国电视新闻刚刚起步时 ,电视评论只有“编者的话”、“编后语”等小言论 ,都是播音员口播 ,缺乏电视特色 ,也缺乏评论的深度。因为电视新闻长于报道具体的、可视的、动态的、现在的、进行中的 ,事件性的事实 ,而短于…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播音,是电视新闻播音员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手段,面对镜头、话筒报道新闻信息的创造活动。播音员是广播电视这种新闻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之前的新闻采访,编辑都要在镜头下播出,而播出质量的  相似文献   

7.
吴玉兰 《新闻传播》2005,(8):7-8,10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电视新闻的出现到文革结束,电视新闻评论基本上是把新华社、报刊的评论搞,以口播形式播出,只是文字评论稿件的口播形态,主要强调“听”的功能,毫无电视传播特色。第二阶段,以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电视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开始到90年代初,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开始进入“自己走路”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广播中的评论员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并由自己播讲的评论,它是与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在广播实践中,新闻评论基本上有两种播出形式:播音员播诵或评论员播讲。由播音员自己播讲的“口头述评”是评论员评论的一种,这一形式现在被许多电台广泛采用,也说明了评论员评论的兴起和繁荣。 广播评论员评论的特征可以从外部特征和内部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说的电视新闻评论,是指电视新闻报道中针对所报道的重要新闻做出的即时评论,在新闻节目中由新闻主播照稿念出的评论文字,而不是指谈话类或时事评论类的电视新闻评论专题节目。电视新闻评论,如同报纸评论一样,是媒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电视新闻节目由播音员播报的形式.由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的新闻节目增大了新闻信息量,注重深度报道。新闻背景介绍,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深受观众欢迎。目前在一些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里都普遍采用“电视新闻主持人”这一模式。在我国,也出现了具有很大影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新闻节目中开始由记者自己来担任的节目主持人,表明我国电视新闻正在走向世界,意味着中国电视传播形式顺应了世界潮流,这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  相似文献   

11.
井洋 《新闻窗》2012,(5):109-109
播音员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关键人物,从控制现场到播讲新闻,有时候还要进行现场评论,几乎涉及所有的新闻工作内容,其余工作也都围绕着播音员展开。播音员在新闻节目中以什么样的角色特征出现,直接影响节目受欢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高静宁 《青年记者》2012,(18):93-94
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播出,开创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先河.之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发展,节目同质化现象也随之出现.2012年新年伊始,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中国青年报社和湖南卫视大胆创新,共同打造了一档由大学生亲手操盘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公开课》,该节目以“年轻、新锐”为主打,创造了新闻课堂的节目新样式,在评论员、新闻话题、评论语态、节目形态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对电视评论节目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在节目初期就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3.
<正>电视新闻的传播主要由新闻采制、播出、传输、覆盖与接收等几个环节构成,这些环节上的技术革新都会对电视新闻的传播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一、对电视新闻制作的影响电视新闻的制作包括新闻摄像和新闻编辑等几个方面。在新闻摄像上,早期的摄像机有着很大的缺陷,如声画不同步,拍摄的是无声影像,在电视新闻的播出过程中,影像必须与播音员录制好的解说词同步配合播出,这  相似文献   

14.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定义在我国,电视评论是伴随着我们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年轻的新闻文体。它脱胎于报纸和广播的新闻评论,同时,又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电视特色,如出现了“电视讨论”、“电视讲话”、“主持人评论”、“口头评论”、“图像新闻述评”等具有鲜明电视特色的电视评论形式。电视新闻评论,作为电视评论中形式最常见、影  相似文献   

15.
于涛 《声屏世界》2014,(10):50-51
<正>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早已有"本台评论""编后话"等评论模式,这些评论一般由节目编辑负责撰写,由新闻主播进行播报。随着引入评论员元素,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开始体现出更加鲜明的"本台立场",彰显观点导向。2011年1月1日,大连广播电视台全新改版的《大连新闻》推出了评论员连线环节"编辑快评",并实现日常化播出。截至2013年1月1日,"编辑快评"已播发新闻评论400余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叙述新闻事实,供播音员诵读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音画兼备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笔者因工作原因接触大量各地各级的电视新闻稿件,发现近几年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此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美化电视新闻的标题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形式上看,电视新闻受画面制约,一般都是单行题,与报纸常见的多行题相比,电视新闻追求标题美的局限性很大。电视新闻标题的出现形式也不外乎是直接压画面,有的是在播音员播导语时出,有的是在新闻画面开始时出。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节目之首。电视新闻的表达是由该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电视播音员的播音来完成的。虽然电视新闻中画面新闻的比例很大,但是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形象留在观众心目中印象是很重要的。观众期盼着自己喜爱的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形象。电视台也需要树立自己的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写作除了具有与报纸、广播新闻的相同之处外,还有它特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口播多写,为画面少写当摄像机对准播音员时,播音员占据了主要画面:他带着一定的权威播读新闻,观众听着他的播报;播音员和观众之间有一种感情上的交流。播音员播读的稿件为各种没有画面的新闻留下了一个位置:快到播出时间发生的突发性新闻、无法拍摄的极短的消息,录相效果不佳的新闻、没有视觉形象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属于薄弱环节的电视新闻评论,在电视与报纸两大传媒间的激烈竞争中,渐渐摸索出了适合媒体特征的路数,形成了采访与评论有机统一、视像与意义水乳交融的鲜明特色。电视评论的崛起,对于不太景气的报纸评论来说,无疑是有力的冲击与挑战。电视新闻评论的代表,当推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焦点访谈”。在笔者看来,该节目的成功,一是把采访5队评论,一是以意义深化画面。从节目名称可以看出,“焦点访谈”包括了“访”和“谈”两个层次。通过“访”的过程,电视可以充分发挥音像传播的优势,把新闻事实准确及时地传达给受众,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