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鸽 《今传媒》2016,(6):110-111
近几年多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热播,网络小说也成为电视剧制作公司选择剧本的重要素材。这一现象的背后存在着电视剧制作行业面临“剧本荒”、编剧行业不景气、网络小说自身优势多方面的因素,网络小说的价值也正在被发掘和重视。网络小说的发展不仅能给当今的电视剧制作行业提供剧本保障,并且也将能积极推动编剧行业的发展和剧本创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由倪学礼编剧、康洪雷导演的《有泪尽情流》横空出世,以其鲜活的写实和对于生活的诗意提炼,成为一部出色的诗化现实主义电视剧。此剧自然有着导演康洪雷特有的激情、富有诗意的结构和镜头的艺术处理,以及他对于剧本的尊重和再创造,但是,我要着重谈的是剧本的创作,以及历来为人所不重视的电视剧剧作家的作用。《有泪尽情流》再次表明剧本是“一剧之本”;剧作家的文学水准和风格决定着剧作的思想和艺术的水准和风格,决定着它的创造性和文化品位。据我了解,《有泪尽情流》虽然不是编剧倪学礼的处女作,但却是他的成名之作。的确出手不凡,起点颇…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2014,(1):46-46
《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9日发表文章《一位编剧眼中的电视剧市场弊端》(作者:徐兵)。文章称,当下,收视率和样板户依然左右着电视剧创作。收视率本来是电视剧市场价值的判断标准,但这些年来渐渐成了左右内容和品质的标准,数量有限、  相似文献   

4.
曲茹 《现代传播》2005,(6):124-126
电视剧是电视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态,我们要谈及的文学性对于电视艺术的意义主要就是文学性对于电视剧艺术的意义。从剧本的文学创作开始,就决定了电视剧接受文学滋养的先天性,各种文学手法的借鉴也是电视剧从文学中吸取营养的主要方式,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文学传统、文学精神的传承,这才是电视剧最应该感恩于文学和文学性的地方。文学作为所有艺术形式中最大容量和最高智慧的艺术形式,它的超迈性的精神气质融入电视剧的血脉将是文学性对于电视剧艺术的最大意义,也只有将文学性渗透到电视剧的细胞和血液里,电视剧审美把握世界的使命才…  相似文献   

5.
洁尘 《视听界》2007,(1):111-111
我基本上不看电视,集中看电视的一般是有大型比赛的时候,比如奥运会、世界杯什么的。电视台播的电视剧我也基本上不看.主要是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一集一集地每天等在电视机前,还得忍受没完没了的广告。去年.2006年,我比较完整地守着电视台的播放时间看的一部电视剧是出于私心.那是根据我的长篇小说(《酒红冰蓝》改编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我爱你再见》.由俞飞鸿和黄觉主演。播出的前两天晚上我都有事外出,前四集没有看到。就观感来说,也许我多少是偏爱了——我认为,(《我爱你再见》在当下国内的都市言情剧中,算是拍得不错的。  相似文献   

6.
王伟国 《现代传播》2013,35(1):85-87
由中国传媒大学和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倪学礼编剧、姚远导演的34集电视剧《小麦进城》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是一部深受群众欢迎且好看的电视剧,也是一部能按照电视剧创作规律进行艺术创作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7.
<正>一部电视剧的质量如何,首先取决于剧本,剧本是基础,是一剧之本,而一部电视剧的质量又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决不是单单一个剧本的问题。整个电视剧的创作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文学形象(剧本)创作阶段和屏幕形象(拍摄)创作阶段。我认为,前一阶段创作,只能是最后一阶段创作的基础,而后一阶段的创作却是整个电视剧创作的灵魂所在,把间接性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直观性的屏幕形象,关键在于后一  相似文献   

8.
徐行行 《青年记者》2016,(18):64-65
在电视剧类型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少得可怜,许多肤浅油滑的作品引起了业界的批评.电视剧《小麦进城》根据编剧倪学礼长篇小说《追赶与呼喊》改编而成.相比其他农村题材电视剧,《小麦进城》有着深刻的美学价值,彰显了作为文艺创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  相似文献   

9.
栾轶玫 《视听界》2013,(1):29-32
中国电视剧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用知名影评人李星文的话来说,“电视剧行业年年有烦恼,但如2012年般全线收缩、质量崩盘,实所罕见”。中国首届电视剧编剧讲坛传出的消息也佐证了电视剧收视萎顿的情形:全国2012年上半年800部电视剧,收视率破1%的仅占5%。  相似文献   

10.
读者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问:这还用说?电视剧当然不是电视新闻报道!但是,事实证明,这两种创作形式不仅一些初学电视剧创作的业余作者分不清,电视台的不少编辑记者有时候也把它们混为一体。因为工作关系,笔者常常收到业余作者写的电视剧本子,有的开宗明义说:我写的是我市某某英雄人物,事实真实无误,如果电视台有兴趣拍摄,可以请英雄本人自己演自己。有的作者说:我写的是最近发生的真实事件,如果有拍摄价值,经历这件事的原班人马可以把事件再现一遍,拍得绝对真实!  相似文献   

11.
一部电视剧的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电视剧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核心价值;二是产品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电视剧产品的核心价值是指电视剧产品所独有的价值及其优势,往往体现为一种独特性,但并不是所有独特性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独特性才可能形成电视剧的核心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独特性只会损害产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快感指的是一种愉快或舒服的感觉.作为生命体的人的本能,快感对于电视剧创作来讲具有重要的价值.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产品,既符合市场化运作中的一般商品属性特征,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比起来,快感生产将意义的建构浓缩在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之中,是电视剧在意义建构上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21集现实题材电视连续剧《有泪尽情流》,在北京和部分省市台卫星频道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部由康洪雷导演,徐帆、于荣光等主演的电视剧的编剧是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倪学礼,现在又是我的在读博士生。作为他的导师,我首先祝贺他的新作面世,其次试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切入,对当前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谈点零星感想。不对之处,敬请批评。一、当前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出现了一批有特色的现实主义佳作记得我在《当代电影》2003年第3期“电视文化批评”栏目的主持人导语中曾经提及:“今天,作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4.
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开播不久,2005年8月,又在播放电视剧方面有了大动作:卫视频道加大黄金剧场电视剧播放力度,由原来每天播出两集改为三集连播。台领导对此寄予厚望,希望以此拉动收视率,开创收视新局面。这些举措,正是近年我国电视台在新一轮竞争中借电视剧的魅力搏击市场的一个缩影。一、电视剧热的四大理由从电视剧本身看,它融合了文学与电视两种传播手段的长处。电视剧故事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是对生活中富于魅力片段的加工,人物事件典型性强。无论是充满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还是具有现实主义的史诗典型,人们都会感受到生活的真实,电视受…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是一门新兴的艺术,有人称为“第九艺术”,它是艺术与现代科技术发达相结合的产物,就艺术范畴来说,它与其它文学艺术,尤其是话剧与电影,犹如孪生兄弟。要想写出不是一般文艺评论文章,而是名副其实的电视剧评论文章,自然要了解电视剧与其它文学艺术有什么异同。作为叙事性文学,它要有新颖的选材、鲜明的主题,生动的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的语言、动作、细节以及相应的生活环境和自然风貌。写电视剧,要有文学基础;评价一部电视剧是否具有文学性,要看是否具备上述这些文学元素。  相似文献   

16.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电视剧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受众的价值选择,因而对受众自身、受众间关系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但现实中,各大卫视热播电视剧中却大量存在着文化价值取向方面的缺陷与不足,内容低俗化、媚外化等现象大量存在。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也提到文艺创作方面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电视剧高产量大国,自1958年拍摄的《一口菜饼子》诞生至今,我国电视剧诞生已有60多个年头,从2003年至2015年我国电视剧产量连年攀升,2014年在广电总局“一剧一星”政策的压制下,我国电视剧年产量仍保持在15000集左右。由于我国电视受众的普遍性、广泛性存在,正确的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国产电视剧应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自1956年第一部电视剧播放至今,中国电视剧己走过了二十八年的历程。为了把电视剧的发展过程作为一门历史科学对待,为了把电视剧的艺术实践和理论问题置于历史的背景上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今后科学地、深入地进行电视剧理论研究打下基础,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北京电视剧艺术委员会、北京电视剧艺术家协会于1987年2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视理论工作者,来自第一线的电视剧导演和编剧,以及有关高等院校的教师共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着电视剧发展史的分期,电视剧的观念和特征,电视剧的美学特征等议题进行了严肃认真,紧张活跃的讨论。与会同志一致感到:这是一次史论结合的、联系实际的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8.
新主流电视剧呈现了一系列更有烟火气与泥土味,透露出儒家智慧的女性形象。此类女性形象的出现,不仅可以视作是大女主形象的一种互补,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性继承和发扬。从儒家伦理角度切入分析新主流电视剧女性形象,对于儒家文化现代化发展以及新主流电视剧女性形象塑造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分析了新主流电视剧中的典型女性形象与儒家文化的内在关联,论述了儒家文化在新主流电视剧人物塑造中的创造性使用。  相似文献   

19.
高鑫 《现代传播》2013,35(1):81-82
我一般不大喜欢看现实题材电视剧,特别是屏幕上总也播不完的家庭伦理剧,无非是街坊邻里,公婆儿媳,丈夫、妻子、小三,争争吵吵、哭哭啼啼、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那点事。看了,心里烦得慌、胸口堵得慌。最近,由倪学礼编剧,姚远导演,王茜华主演的34集电视剧《小麦进城》,它甚至比一般家庭剧还争争吵吵,比一般伦理剧还婆婆妈妈,可我却看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趣,一改我对这类电视剧的长期印象,不仅让我深深爱上它,而且还引  相似文献   

20.
熊忠辉 《视听界》2014,(3):18-22
认识数量规模巨大但价值稀释的中国电视剧产业,与量少质优的韩国电视剧产业之间的差异,在电视剧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产品类型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电视剧产业整体优势、生产层面、价值层面、政策层面等方面阐述中韩两国电视剧产业的差异性,探讨中国电视剧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