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电视是一个特殊的部门.除了具有众所周知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属性、喉舌属性、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外,还具有明显的保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建设的独特属性。广播电视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已被列入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中,  相似文献   

2.
顾黎 《军事记者》2011,(6):14-15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近年来,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从非典、禽流感、汶川特大地震,到拉萨“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等等,这些突发事件在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威胁的同时,也给新闻宣传带来了严峻考验。加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不仅是对公民信息知晓权的尊重,而且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丁为 《新闻窗》2011,(3):18-19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危害性或危机性的特点,公众的信息需求尤为急迫,政府和媒体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信息显得十分重要。广播电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把握新闻规律,发挥舆论引导主动权,是广播电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舆论是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社会思潮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前提.当前,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坚持大众传媒正确舆论导向,转变舆论引导观念和方式,抓好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完善舆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新闻媒体对于舆论导向的引导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公民,还是国家政府,都会受到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影响。如果是正确的、向上的舆论导向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的和谐和国家安定,错误的舆论引导则会造成社会上人心惶惶。基于此,本文从社会突发事件入手,深入分析新闻媒体该如何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应对不当,很容易引起"蝴蝶效应",即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情可能引发一个大的舆论风暴,把当事人或相关单位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面对全新的网络平台与舆论环境,要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的特点,把握传播规律,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政治、经济、宗教、环境等多方面的国际性突发事件频发,期间国际、国内经常出现虚假信息泛滥,舆论混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际关系与社会稳定。本文以钓鱼岛事件为例,分析了国际突发事件过程中的舆论引导原则和方法,指出舆论引导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新闻评论、新兴媒体、政府新闻发言人等多种舆论手段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国际争端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面对突发事件的频发以及随之而来网络世界中难以掌控的网路舆情,在引导和控制舆情走向上仍然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而地方政府能否第一时间抢占舆论滩头地,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关系到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维持与现实社会的稳定.地方政府如何因势利导,在突发事件中保证舆论的正确走向,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发挥网络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严  刘英  孙杨 《新闻传播》2006,(7):57-57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时间性、震撼性、社会性、负向性和不可预料性。突发事件发生后,通常对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很大影响。这个时期的舆论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妥善、迅速地处理突发事件,甚至化危机为转机,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那么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在突发事件中又该怎样引导舆论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相对常态社会,突发事件的舆论更加多元复杂、难以预见,其对社会的影响和冲击也更为强烈。因此,如何对突发事件的舆论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已经成为学业界探讨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溯源,在厘清突发事件及舆论引导的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指出现存研究的不足和缺陷,进而在系统论的逻辑基础上提出加强系统构建,建立建成舆情监测机制、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联动机制、舆论引导问责机制、舆论引导能力评价机制等,从而提高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体现和反映了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以受众人数广泛、媒体影响力大、传播能力强的特点成为有效实现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引导力,体现了广播电视媒体独特的优势和个性魅力。广播电视在公共突发事件中传播效应,通过设置议程,实现预期的目标和功能。广播电视机构和媒体人员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中担当社会的责任,通过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与公众的互动沟通,共同发挥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3.
重大突发事件因其发生的突然性、受众的关注度、抢险救灾行动的进展变化等因素而给舆论引导带来极大挑战。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播方式的变化对舆论引导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考验。本文以天津港爆炸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为例,探索提高重大突发事件中军队应急救灾行动的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站在新闻意义的角度上来讲,突发事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作为新闻媒体,不仅仅要对突发事件做好报道,同时还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还社会以"正"的风气。本文主要探讨了新闻媒体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李书甜 《今传媒》2016,(8):48-50
高风险状态下的社会,加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发展,突发事件的信息快速传播,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各种舆论都蜂拥而至,特别是负面舆论,负面舆论的爆发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因而做好对负面舆论的引导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突发事件负面舆论的了解,分析对其正面引导中面临的困境,探讨对突发事件中负面舆论的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6.
司丽 《声屏世界》2017,(8):24-25
农村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给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及时、准确掌握农村的舆论动态,探索舆论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从而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理顺农民情绪,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做好农村社会问题的舆论引导,需要政府、媒体、农民等三方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17.
赵燕 《今传媒》2013,(11):31-32
随着网络新闻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时,网络新闻更是由于其快速及时、交互性强而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媒体催生新舆情,对网络新闻舆论的良性引导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将着重探讨在突发事件的背景下,如何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尊重新闻规律,有效引导舆论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冷梅 《军事记者》2011,(6):16-17
分配不公、官员腐败、假冒伪劣等现象,也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这些社会矛盾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集中释放,使事件的影响无限放大,甚至会将单纯的偶发事件演变为社会危机事件。因此,对突发事件特别是可能引发公众的心理波动、影响社会稳定以致造成局部危机的突发事件,需要运用传媒的力量,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社会心理波动,换取最大的舆论认可,减缓乃至化解矛盾和危机,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这是社会对媒体的要求,也是媒体的职责所系。为此,媒体必须提高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尤其是要增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周静 《传媒观察》2011,(11):34-35
目前,高校突发事件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在理念、机制及手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校方必须通过加强思想引导、及时正面回应、积极有效监控、做好善后处理来加强舆论引导,进一步预防和处理好高校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20.
李泽锦 《东南传播》2021,(2):143-144
在网络时代,广播宣传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改革开放和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那么,提高广播媒体舆论引导水平,需要具备哪些前提、达到什么标准、实现的根本途径和办法?作者就此作些思考,阐明提高广播媒体舆论引导水平的紧迫性,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