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对淮北方言研究进行了综述:语音主要是淮北方言的语音系统;词汇主要是淮北方言同普通话词汇的词义、词形、词源比较;语法主要是“子”尾、语气词“来”.  相似文献   

2.
韩晓飞 《现代语文》2010,(7):104-106
集安市隶属吉林省通化市,集安方言是通化方言的一个下属分支。由于山区地理位置的局限,集安方言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都与通化方言存在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关系。本文介绍了“的”在集安方言中不同于普通话的其他用法,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的”的变读、代替“子”的“的”、“数量短语+的”和“名词+的”。  相似文献   

3.
合阳方言中的“四字格”、“使感结构”、“人品词”等特殊词汇现象可以反映出该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同时还可以透视其地域文化特征,对研究当地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结构模式、语义特点和地域文化特征的角度对以上几类特殊词汇现象作了描写和考察。  相似文献   

4.
“给力”主要充当谓语和定语,其由形容词发展出动词用法,主要原因如下:在语义上基本动词“给”的语义凸显,“给力”在隐喻机制下实现词汇化;在结构上受南方方言给予句格式影响,再加上语法类推作用使然。  相似文献   

5.
"子"是枣庄方言中常用的词尾.本文从语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入手,全面分析了词尾"子"在枣庄方言名词、动词后的使用情况.通过与相应的普通话词汇做初步比较,进一步探究了"子"尾词变化,消失的原因,提出了在方言与普通话迅速融合的今天,亟待进行方言词汇的搜集整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遵义方言在语音、语义、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旨在从方言本字的角度出发,对方言词汇中存在的“有音无字”或同音词混淆问题作一些探讨,通过比较,探究其本源。  相似文献   

7.
“忒”是一个方言副词,一直以来对于该字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的太多注意。本文结合《红楼梦》中的语料、部分现代鲁南方言、徐州方言,从词的语义内涵、词义和语境的关系重点分析方言副词“忒”。“忒”作为方言副词,其语义内涵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示程度过头,含有贬义、否定的情感倾向;一表类示程度恰如其分.含有赞赏、肯定的情感倾向。“忒”不同的语义内涵限定了它不同的语义搭配。针对“忒”不同的语义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感情倾向.语境便成了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化方言属于老湘语,不过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又自有其独特之处。本文针对新化方言中在句末“-个鬼”的现象进行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分析,对这一现象予以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天门方言“V+起(哈)+趋向动词”结构中“起”和“哈”的不同语义、语用情况,并结合其他方言里的同类现象,探索“起”、“哈”的语法性质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0.
明中叶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不少由疑问代词“怎的”作选择后项的紧缩复句“(S)+VP+也+怎的”。作者认为在不同的语境下,此句法结构中“怎的”表现出多样性的语义特征:(1)询问;(2)虚指;(3)与“(S)+VP”相反的意义。作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近现代汉语赣方言中“怎”系疑问词作选择后项的紧缩复句,可能是由汉语自身发展而来;而近代汉语北方方言中这类句式则是蒙古语和汉语相互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古代娄底表示"儿子"之称本用“崽”,“子”当是外方言的“舶来品”。从娄底各县市的方言语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子"缀词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形成的、以双音节为主的“子”缀词:二是现代强势方言影响而形成的、以三音节为主的“子”缀词。娄底方言“子”缀词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语言创造的类推原则;二是历代北方移民及其语言的渗入。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方言中,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地区)方言中的“下”,读音和语义有区别于其他汉语北方方言的共同特点。而在西南官话中,“下”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描述分析贵阳方言的“下”,具有西南官话一致性的同时,在词汇和语法意义方面有其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3.
“终于”经历了由跨层结构“动+介”到副词的词汇化过程。先秦时期,“终于”连用的情况就已经出现;两汉时期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从隋唐五代一直到清朝,作副词的用法也基本成熟;现代汉语里,彻底完成其词汇化过程。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是句法环境的改变和语义虚化。副词“终于”主要表示预期结果的实现或未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新疆汉语方言含"子"缀词书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方言里语缀“子”和普通话相比要活跃得多,因而新疆汉语方言含“子”缀的词相当发达。本文仅讨论与普通话词形式完全不同的含“子”新疆方言词。这一类词语和普通话差异最大,方言区以外的人很难从形式上理解其意义。我们先逐词诠释词义,再提供正式出版物中的书证,借以展示方言语境下的准确语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禹)贡金九牧”一类句子的结构特点,指出这是一种省略介词“于”的动宾补式结构:S1+V+N+于+S2,动宾之间的语义关系是使之(宾)被动的关系。与使之被动的语义相同的结构是:①使令兼语被动式:(A)S1+使+N+V+于+S2(如:使子南戮于诸侯);(V)S1+使+N+为(被)+S2+所+V(如:勿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②使令兼语主动式:S1+使+S2+V+N(如:使九州之牧贡金)。所以“贡金九牧”并非“倒句”,亦非“动宾词组用为使动词的使动用法”,而是使之被动用法。使之被动用法句与使令兼语被动句语义相同,二者间存在着的变换关系,是认识“贡金九牧”句子的结构与语义的可靠条件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玩转”本是一个方言词汇,表示“有能力胜任”之义。但在语言经济原则、陌生化原则以及网络传播的影响下,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大众词汇,而且由于义素的激活,其语义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社会方言,美国黑人英语有许多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特点。美国黑人英语对美国方言,甚至对标准英语都有一定的影响。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美国黑人英语中"NP+Call+NP+Ving"结构的特点以及其语义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商丘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从语音形式上来说“子”尾有两个变体,即发[tE·]和[nE·];在词语中的作用这方面,“子”尾也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即“子”尾附加在名词后面、形容词后面、动词或动宾词组后面;商丘方言中也有“儿”后缀,加在名词性成分或是其他成分的后面,构成名词,读时与前面的韵母合成儿化韵母。但在商丘方言当中词汇多带“子”尾,故儿化韵较少。  相似文献   

19.
睢县方言在商丘方言中有一定代表性.从多个角度对其程度副词进行分类,对某些程度副词从语音、句法、语义、语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有利于对该方言的程度副词有一个全貌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临泉方言中“子”尾词较之普通话要丰富得多,本文主要描述了其中一种——指人“子”尾词,重点对指人“子”尾词的构成、特点、语义色彩、文化意蕴和发展趋势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