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表现出一些群体性的行为特征。这种行为特征十分鲜明,对其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对于维护高校稳定及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群体的行为特征,为高校维护稳定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六度分隔理论建立的SNS网站在中国发展迅猛,其中"人人网"已经成长为中国大学生市场具有垄断地位的校园SNS网站。"人人网"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速度方面的优越性能反映大学生思想状况并使之成为高校舆论的集散地。高校辅导员参与和利用"人人网"这个网络思政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增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90后"大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年代的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这些思想行为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职院校要针对他们的思想行为特征,采取有效的对策,对其进行思政课教学,还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教育的特点,下大力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伴随网络舆情集群行为的产生,对社会、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发生在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群体性事件,具有和社会化群体行为不同的特征。基于"共享心理"视角,准确定位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析影响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要素,为预防和引导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行为,以及高校的舆情网络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提供较为合理的依据,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在发生上表现为前期组织的隐蔽性、利益冲突的主导性、迅速蔓延的扩散性等特征;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在身心、思维、情绪、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许多的矛盾特征;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在行为上表现出自发性、偶然性、现场无组织性、匿名性、失范性、短暂性、无直接利益冲突等特点;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在态势上表现的特点有引发的诱因越来越多样,反复性、模仿性、组织性显现,网络作用凸显,社会影响度增大。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在社会、高校和高校学生群体3个层面的负面影响,可导致"三输"局面。  相似文献   

6.
综观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部分群体性事件,"宣泄性"和"不可自控性"是群体性事件中参与群体无政府主义的主要特征,也是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划清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界限,清除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土壤是克服无政府主义的根本;划清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界限,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克服无政府主义的关键;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切实维护党的形象是克服无政府主义的良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消除思想领域内的不和谐因素是克服无政府主义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把握“意识形态性” 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群体性、系统性、时代性的"大众想法"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的水泥"和"社会的大气层"。它从思想观念层面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凝聚和固化作用,并以弥漫性的存在方式为社会各层次、各方面、各领域的人们提供思想观念的养料,对人们形成思想观念的约束和压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传播的主阵地、主渠道,其位格的高低和势能的大小首先取决于是否强调和突出了它的"意识形态性"。只有从指导思想和整体要求、教学目标、现实针对性、防范意识、网络媒体的运用、主体性教学等方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性",才有可能更大程度上取得"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环境下,高校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联系紧密.正确把握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充分认识网络舆情会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加速其恶性发展,使其处理复杂化的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高校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舆情、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增强"疏导"的理念,把握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建立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概述,在此基础上,从加强预防预警、加强应急预案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善后恢复、加强学校及周边综治部门的工作联动等几个方面提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从而切实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高度匿名性、瞬间爆发性、现实联动性和社会敏感性等特征;它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一般来说,都要经过诱发、酝酿、发展和激化等四个阶段;要做好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必须坚持疏导原则,通过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及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马斯洛需求理论在研究中将人类个体的需求具体划分为生理、安全、归属、自我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五个重要方面。高校留级生受到社会基本教育观念的影响,一般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具有一定的群体性特征,所以为了提升管理效果,满足高校留级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心理、生理方面的需求,高校在管理实践中应该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指导,针对留级学生的教育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概念、内涵以及主要内容入手,结合高校留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对马斯洛需求理论在留级生管理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提升管理水平,为高校留级生构建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2.
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保证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不稳定因素逐步凸显,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特征和诱因的分析,从学生主体和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了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办法,并就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是高校群体性事件屡屡产生和扩大的"导火线"和"催化剂",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研究对建设和谐校园、树立大学文化品牌具有新表征意义。但目前有关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通过实证方法,从传播学角度进行细化研究,为高校制定科学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高校德育工作者应从正确认识"90后"思想状况入手,针对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90后"大学生德育工作方法。本文在归纳"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在明确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巩固教育阵地、完善教育机制等方面对"9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身的特点与网络技术特点的契合,使得他们容易通过网络产生统一的、偏激的舆论情形,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而我国高校在网络舆情监控方面存在的不足,又为这种"网络——现实"模式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因此,要有效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要在网络制度、网络道德的建设,自动化网络监控系统,高校教师的网络舆情监控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危机具有"泛火山效应",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误读性及扩散性等特征。根据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转折点的分类与特点,高校应通过隔离矛盾体、表明态度、信息公开、唤醒自我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转折点的管理;通过中介性力量介入、协调疏导、厘清现实、形成合力、环境修复等策略,防止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展为群体性危机,努力将危机向机遇转化。  相似文献   

17.
老子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柔性特征,其中"尚柔无为"、"为而不争"、"和光同尘"、"上善若水"等"贵柔"思想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这对于现代高校管理的方式、制度、组织设计和终极目标等理论的丰富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与政府干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情绪化、反体制性以及极端化特征,网络传播激化了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对立,容易使事件的参与者、同情者的思想行为走向极端,从而加深事件处理的复杂性与困难程度.要化解网络传播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不利影响,必须在理解信息网络本质的基础之上,把握其产生反体制等复杂特征的矛盾根源,从而立足于网络传播的关键节点,系统地构建政府进行群体性事件传播干预的对策机制.  相似文献   

19.
侯晶雅 《文教资料》2011,(3):206-208
"90后"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一代大学生群体,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思想、行为、心理、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是高校教育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人人网以其真实性、群体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传播优势,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将人人网的功能特征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有利于发挥人人网在大学生群体中价值导向的角色功能,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