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舰 《家长》2009,(Z2)
成都市日前宣布,将出台政策,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公办学校招生不得看奥数成绩,对违规校长将严厉处理,直至撤职;民办学校招生试题也不得  相似文献   

2.
方立新 《教育》2009,(9):10-10
据媒体报道,成都市教育局将出台相关政策彻底封杀“奥数”。依照酝酿中的“封杀令”,教师校外兼职教奥数或私办奥数班将被严处甚至开除;公办学校以奥赛成绩选拔学生,校长最重可“撤职”。这将是成都历史上“对奥数整治最严厉、最彻底”的一次。这自然引来不少的赞扬声。  相似文献   

3.
据媒体报道,成都市教育局将出台相关政策彻底封杀"奥数"。依照酝酿中的"封杀令",教师校外兼职教奥数或私办奥数班将被严处甚至开除;公办学校以奥赛成绩选拔学生,校长最重可"撤  相似文献   

4.
袁新文 《成才之路》2009,(29):I0013-I0013
成都市日前宣布,将出台政策,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公办学校升学不得看奥数成绩,对违规校长将严厉处理,直至撤职;民办学校招生试题也不得有奥数内容。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明确表示,将用一年时间,分批分类,彻底整治“奥数难题”。政令尚未颁布,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争议:奥数的毛病出在哪?为何屡遭讨伐“封杀”?这次真能禁得住吗?理性之举究竟是堵还是疏?多年来,各地颁布的奥数禁令举不胜举。远的不说,4年前,教育部出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时,北京市紧急叫停了“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浙江省停办了小学奥数竞赛活动,上海规定不能组织小学生参加带选拔性质的竞赛和培训班,长春市宣布竞赛和评奖活动一律与升学招生脱钩。可是,几年过去,奥数热却未见降温。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关于奥数的争论持续不断。从"奥数热"到"奥数退烧",有言论讲"奥数学得好,数学学不好",提出了封杀奥数。足见奥数的教育价值受到了质疑与否定。本文试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视角论证奥数的教育价值不可否定,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数学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观点     
《快乐阅读》2012,(20):80
"升学奥数"必须下决心封杀升学奥数不仅让家庭背上额外经济负担,成为一些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敛财工程、政绩工程,而且还完全背离教育规律,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消损他们的学习兴趣。其实奥数并没有什么错,  相似文献   

7.
刘丹 《教育导刊》2005,(12):26-26
很长一段时间,奥数被人为地贴上了诱人“标签”,全国上下中小学校、家长、学生对奥数的追崇趋之若鹜。为了给学生“减负”,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以不同方式“封杀”各类奥数学校,然而即使这样,也未能撼动奥数的火爆之势。究其原因是:奥数“培优”背后存在种种“变异”。  相似文献   

8.
苏婷 《教育》2009,(27)
新学期开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减负"措施。但也同时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伴随着诸如封杀奥数等"减负"令而来的,是众多学生家长的人心惶惶!他们为了孩子几年后能升入  相似文献   

9.
奥数作为一门学科,本无可厚非,但随着"奥数热"在我国的不断升温,原本有着美好主旨的奥数教育发生了异化扭曲,愈演愈烈,且正向低龄化发展。"奥数热"扼杀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扰乱义务教育的正常秩序,造成教师师德下滑。要想尽快制止奥数的"疯狂",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奥数"顽疾",就要坚持"两手"一起抓,即一手抓集中从严整治,一手抓教育均衡发展,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宋亮 《教育》2012,(2):36-37
1993年成都开启“奥数时代”,随后奥数在成都持续升温,2009年,成都已有1000多家涉及奥数培训的机构,假期参培学生最多时超10万人。为防止奥数功利化和全民化,当年,成都市教育局出台“禁令”封杀奥数。  相似文献   

11.
郑志红 《新疆教育》2012,(11):158-158
现在小学生们学的所谓奥数实际上与奥赛的内容差异很大,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奥数的内容体系。奥数热的成风实际上是打着奥数的牌子搞应试教育,更为可悲的是昧着良心为自己赚黑心钱。不少学生也在奥数热中无法及时调整心态,一旦遇到挫折就受不了,有的甚至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12.
新华 《成才之路》2009,(26):I0013-I0013
已背离初衷、演化为名校敲门砖的奥数,使无数学生和家长不得不付出大量心血。成都叫停奥数.决心很大,勇气可嘉,但愿能有禁则止。成都市将用一年的时间,分批分类、彻底整治“奥数难题”。近日,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如此表示。日前,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娄进、普九教育一处处长何荣则向媒体透露,“整治奥数”基本方案已有眉目。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网络上对于"奥数"教学产生一片质疑、否定之声,很少有人站出来发声维护,生活中家长们对"奥数"爱恨交加,不敢不学,不得不学,对奥数的学习有着诸多无奈。作为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小学数学老师,我对于"奥数"在小学学习中地位的几番起落有着切身的感受。在"奥数"学习中,学生有受益的,当然也有受折磨的,这种体会应该不仅仅是在奥数学习中存在,其他学科中一样会存在,  相似文献   

14.
近日,央视等媒体就"疯狂奥数"现象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8月21日,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将采取四项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坚决治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同时欢迎社会媒体广泛参与监督,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奥数究竟有多"疯狂"?据报道,部分家长举债给孩子报奥数班,孩子则被强制送入奥数班。最夸张的例子是在今年7月21日,北京60年一遇的大暴雨也没能阻挡学生上奥数班的步伐。瓢泼大雨中,授课老师本以为多数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国教师》2011,(1):3-3
<正>"只有5%智力出色的儿童适合学"奥数",如今社会对奥数存在很大争议,根本原因是奥数教育走向歧途,被彻底功利化了。"辽宁省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辽宁大学数学系教授毕耜琨谈他对奥数的观点。时下,由于高考取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日前再次发布通知,禁止把奥数与"小升初"挂钩。然而,面对禁令,很多家长的反应竟然是不知所措,不喜反忧。"奥数确实很不好,可是奥数再不好也比拼爹好。"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黄先生说。与黄先生持有同样看法的人很多。(9月10日《现代快报》)奥数,这种被一些教育界人士指为专门为难学生,让孩子对学习数学甚至是对上学都失去兴趣的学科赛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然而质疑归质疑,当国家和地方的教育部门出台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17.
【小引】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奥数培训本来是针对少数有数学天赋、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的课外辅导。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生都在学,有的地方,奥数成绩甚至成了小学升初中的参考标准。有人说,奥数加分就像一场地震,先波及到初中,然后是小学,不断向低龄孩子扩张。  相似文献   

18.
"奥数"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是全世界高中学生最高水平的数学赛事,由具有数学天赋或对数学非常有兴趣的中学生参赛,为发现数学人才做出了贡献.因为爱好、特长而学习奥数是学生的自由,奥数本身没有错,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奥数.有人说"奥数无助于甚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是片面的,说奥数教育是"万恶的"无疑也太夸张了,但不可否认奥数教育的确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20位享誉国际的华裔数学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广州大学城,并与大学生们进行交流。国际数学大师、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为大学生作专题讲座。奥数热却"当头一棒":数学奥赛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梦。得过奥数金牌差点难以毕业"奥数即使得金奖,也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不代表就有研究能力。数学是做研究,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奥数只训练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丘成桐说,"曾有几个国内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得过奥数金奖,到我这里来,结果学问狭窄,考试还行,思考没能力,甚至都不能毕业。"  相似文献   

20.
胡乐乐 《教育》2012,(25):5
近日,央视等媒体就"疯狂奥数"现象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8月21日,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将采取四项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坚决治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同时欢迎社会媒体广泛参与监督,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