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鸡东盆地新近系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第四系及新近系地层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通过对盆地区域水文地质和盆地内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为今后盆地内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勘查和开发提供水文地质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延长区块是延长探区重要的勘探地区,对该区山西组地层的专题研究很少,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的研究更少.利用测井、地震、地质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测井相、地震相、地层厚度、地震资料构造成图,结合古地理背景沉积环境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延长区进行了沉积相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山西组沉积类型主要为河流三角洲,并识别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等多种沉积微相,对研究区山西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野外剖面、钻孔岩心宏观沉积相分析及岩相类型的归纳总结基础上,根据各类岩相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及在平面上的分布,识别出障壁-泻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及其多种亚相类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垂向沉积序列。其中障壁岛-泻湖沉积相发育于本溪组—太原组中下部,三角洲沉积相对应于太原组上部—山西组,河流沉积相主要发育于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湖泊沉积相发育于双泉组。研究区总体上沉积环境有从海到陆的演化过程,古气候有从温暖潮湿到相对炎热干燥的变化,聚煤作用发生于气候温暖潮湿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在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及双泉组沉积期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区内聚煤作用停止,没有发育煤层。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勘察、岩心的观察与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个地层的岩电特征、沉积构造类型以及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2+3进行了沉积相研究.研究表明:古盐度计算结果为0.85‰~4.44‰,本区延长组应为陆地淡水湖相沉积物.长2、长3属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和河漫沼泽沉积为主,偶见有决口扇沉积.本区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砂岩粒度较陕北东部细,以细砂为主,长3时期的水动力条件明显较长2弱.研究区内三叠纪延长期(中、晚期)为受北东东物源.  相似文献   

5.
太原西山地区石炭-二叠纪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孔岩心等对太原西山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沉积相进行分析,识别并总结出台地-泻湖、障壁岛-泻湖-潮坪、浅水三角洲和河流4大沉积体系以及若干沉积相类型.该区晚石炭世本溪组沉积期主要发育台地-泻湖沉积体系;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期以障壁岛-泻湖-潮坪的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为主,其次发育碳酸盐台地相和沼泽相.早二叠世山西组沉积期及以后,整个地区发生区域性海退,以浅水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广泛发育为特征.沉积环境的演化经历了早期的陆表海、中期海陆过渡沉积和晚期的三角洲、陆相河流沉积,聚煤作用发生于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台南部地区寒武系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南部地区下古生界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为典型的陆表海环境。由于钻遇下古生代地层钻井较少,因此选择一些露头良好,地层出露完整的野外剖面进行考察。通过野外沉积剖面观测,结合室内镜下鉴定、区内井资料、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分析,研究区寒武纪沉积相类型可以划分为潮坪、局限碳酸盐台地、开阔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斜坡、鲕粒滩、浅海陆棚、盆地相及风暴岩沉积等类型,以潮坪相和台地相为主要沉积类型。寒武纪早期开始第一次海侵,开始了混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寒武纪晚期,碳酸盐岩沉积逐渐占主导,以清水碳酸盐岩台地环境为主,寒武系芙蓉统地壳微抬,区内再次出现大面积潮坪沉积,局部地区缺失上寒武统地层。加强寒武纪地层研究对下古生界勘探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进步,硅藻岩(土)越来越广泛地被利用.在我国东北地区,新生代发育了大量的硅藻岩,其中鸡东盆地的资源/储量巨大.为此,主要从硅藻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和空间上的分布等方面对鸡东盆地的硅藻岩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总结出硅藻岩在这一地区的形成及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8.
鸡西盆地中生界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试通过对鸡西盆地合平区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及区内煤层煤质、构造特点及分布规律的研究,预测合平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沁水盆地东北部太原组的地层特征,在全面收集地质资料和采样实验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太原组标志层特征、地层关键界面、沉积演化历史以及古地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逐步了解该区域的沉积旋回变化,在太原组识别出障壁岛、潮坪、沼泽、潟湖等沉积相,最终将太原组分成SQ1、SQ2、SQ3、SQ4四个三级层序,其中各层序包含海侵和高位两个体系域,并绘制出地层对比图,进一步探讨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MGS1层段为例,对不同沉积相的重矿物组成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些沉积相气候代用指标对于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指示作用。结果显示:MGS1层段重矿物以绿帘石、石榴石、辉石、角闪石、钛铁矿、褐铁矿为主,各种沉积相均以较稳定矿物为含量最高,极稳定矿物和稳定矿物在河流相、湖沼相和古土壤含量较高,而较稳定矿物和不稳定矿物则在沙丘砂中含量较高,各种沉积相矿物组成基本一致,说明该地区不同沉积相的矿物来源基本一致。不同沉积相的重矿物风化系数呈波状变化,风化系数高代表了寒冷干旱的环境。重矿物矿物风化系数的变化均能够表现出萨拉乌苏河流域气候的多次变动:18D沉积环境较为干旱寒冷,形成古流动沙丘砂;17FL的河流相、13LS的湖沼相的沉积气候为温暖湿润;10D和2D两层古流动沙丘体现干旱寒冷的环境;1S的古土壤沉积时气候又为温暖。  相似文献   

11.
谢一矿煤与瓦斯突出与煤体结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煤与瓦斯突出的原因很多,媒体结构因素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淮南矿业集团谢一矿近年来的几起突出事故点的地质调查,阐述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与构造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结合生产实际,阐述了近距离煤层煤柱下的开采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支护技术维护顶板,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推进,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易燃煤层在开采过程中自燃发火的原因,介绍了注浆、注砂、均压通风等七种防灭火技术在红庙煤矿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资料和数据,利用目标规划等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ORIGIN、MATLAB、LINGO等软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求解和分析,得到以下的结论:利用Origin软件可求得每天的相对和绝对瓦斯涌出量并取其范围,再对照收集数据判断该煤矿是否属于高瓦斯矿井;通过Matlab6.5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瓦斯浓度变化和煤尘爆炸浓度下限变化量关系的曲线和函数,判断煤矿不安全的程度;从目标规划入手,运用Lingo软件确定该煤矿所需的最佳通风量,并利用收集的数据得出工作面备风系数,从而确定2个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和局部通风机的额定风量.  相似文献   

15.
对海孜煤矿二叠系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本区含煤地层的各种沉积环境,并简要分析了其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窄煤柱开采条件下,自燃煤层综采工作面容易发生自燃的地点及引起自燃发火的因素,介绍了针对以上地点不同的发火因素,所采取的包括均压灭火、埋管灌浆、注水、顶板走向钻孔灌浆等综合防灭火技术的应用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淮北矿区大量煤巷锚杆支护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主采煤层的赋存条件对目前采用的主导锚杆支护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包括基于顶板赋存状态和媒体硬度的实用分类方法、新型锚杆基本支护形式和主要支护参数选取范围、新型高性能锚杆的加工技术特点等,为进一步提高矿井煤巷支护锚杆比重作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煤炭专用码头输煤程控系统的控制方式、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的研究,实现了对专用煤炭码头输煤系统自动化控制及各级设备监控保护.系统运行后,可以加强输煤生产的安全可靠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9.
大峰露天煤矿生产优质无烟煤,煤层瓦斯含量高,受地质条件影响煤层瓦斯逃逸很少,大部分集聚在煤层中。露天深孔爆破易诱发瓦斯燃烧,进一步引燃煤层,形成火区,助燃物前期为瓦斯,对火区发展提供了物料基础。火区制约安全生产,同时浪费了宝贵的清洁能源瓦斯。通过工程试验的方法,分析了露天矿瓦斯抽采的可行性,对同类露天矿治理利用瓦斯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煤层注水防尘、注水抑制煤炭自燃和降温、注水防瓦斯、注水防冲击地压的作用机理,并对河南省某煤矿结合煤层开采情况和具体条件对工作面煤层实施注水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注水后在煤尘防治、抑制煤炭自燃和降温、防瓦斯、防冲击地压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极大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实施煤层注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