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炔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仪器、药品按图装好后,手握塑料瓶,用力挤压,瓶内的稀盐酸沿玻璃管进入单球干燥管内并与碳化钙相互接触,迅速产生乙炔气体(CaC_2+2H_2O→C_2H_2↑+Ca(OH)_2生成的氢氧化钙溶于盐酸中,可防止玻璃管被堵塞)。终止反应时,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停止用力,塑料瓶则回复原状,液体被吸回瓶内,反应随即停止。  相似文献   

2.
铜片和浓硫酸反应,会析出大量黑色物质。为什么会产生黑色物质,而且在热的硫酸中也不溶解呢?因为,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还有副反应: 4H_2(SO)_4(浓)+5Cu(?)(Cu)_2S↓+3Cu(SO)_4+4H_2O当硫酸浓度保持在15摩尔/升以上时,硫化亚铜不过是个中间产物,可进一步氧化:  相似文献   

3.
在无机化学的教学实验研究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类似以下诸多的事实、现象和问题。 1.具有相同H~+离子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在跟Al、Zn、Fe等活动性金属反应制H_2时,为什么金属跟稀HCl反应的速度总是比金属跟稀H_2(SO)_4反应的速度要快,而且快得多? 2.Al、Zn、Fe等活动性金属跟稀H_2SO、反应制H_2时,为什么加入像NaCl、KCl等町溶性盐酸盐,可以大大加快反应速度? 3.具有相同Cu~(2+)离子浓度的Cu(SO)_4  相似文献   

4.
通常,在一个密闭的体系里,发生放出气体的反应,其体系内的压强应该是增大的;然而,若利用NO与O_2反应生成NO_2等的性质,则可以产生在密闭体系下发生放出气体反应而缩小压强的情形。 1、实验目的 (1)使学生加深认识一组系列反应:Cu与稀HNO_3,反应;NO与O_2反应;NO_2与H_2O反应; (2)使学生掌握放气反应的负压现象; (3)对学生进行逻辑知识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 2、实验原理 (1)3Cu+8HNO_3(稀)=3Cu(NO_3)2+4H_2O+2NO↑① 2NO+O_2=2NO_2 ② 3NO_2+H_2O=2HNO_3+NO ③ (2)在密闭体系内预留适量空气或氧气,控制反应①产生NO的量,反  相似文献   

5.
(CLSiMe_2O)_2SiMe_2l与环戊二烯基钠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C_5H_4SiMe_2O)_2SiMe_22,通过2与nBuLi反应,再和M_0(CO)_6作用产生双钼负离子3Me_2Si[(η~5-C_5H_4SiMe_2O(CO)_3M_0]_2~-,3用Fe~(3+)/H_3~1O处理产生氧化偶联的M_0—M_0键新络合物4,4与Ⅰ_2反应产生M_0—M_0键裂解的六甲基三硅二氧撑桥联双(环戊二烯基三羰基碘钼)新络合物5。经元素分析、IR、~1HNMR光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一、材料1.仪器及药品①仪器:广口瓶、大试管、玻璃管、分液漏斗②药品:浓硫酸、铜片2.原理Cu 4HNO_3(浓)=Cu(NO_3)_2 2NO_2↑ 2H_2O3NO_2 H_2O=2HNO_3 NO2NO O_2=2NO_23.现象a、b 管为红棕红;c、d 管为无色。4.使用情况及优点此装置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便于观察。能使 NO_2或  相似文献   

7.
测量气体体积(以测氢气为例),通常是在如下装置中进行(图1)。精确称取一定质量的镁条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置换出一定体积的氢气: Mg H_2SO_4=MgSO_4 H_2↑ 反应前,量气管中注入适量的水,反应管底部注入稀硫酸,反应管上端放镁条(反应前,镁条与硫酸绝不允许接触)。在检查气密性后,将漏斗液面与量气管中液面调整至同一水平,读取量气管中水面读数Ⅴ_1 。然后使硫酸与镁条反应,产生氢气。反应完毕,再将漏斗液面与量气管中液面对齐,读取水面读数Ⅴ_2。(Ⅴ_2-Ⅴ_1)即为测量到的氢气的体积。  相似文献   

8.
’96高考第36题:将 a 摩 H_2S 和1摩 O_2置于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维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101千帕),在120℃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分别为 d_1和 d_2。若 a 的取值不同,则 H_2S 的氧化产物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第36题:将a摩H_2S和1摩O_2置于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维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101千帕),在120℃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分别为d_1和d_2。若a的取值不同,则H_2S的氧化产物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况: (1)全部是SO_2,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__。 (2)全部是S,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__,并且d_1d_2(填小于、大于、等于) (3)部分是SO_2,部分是S,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__。① 反应所生成的SO_2的物质的量是__摩。② 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摩。③ 对该题的第(3)问(即第三种情况)提出七种解法,是本文的主要意图。但第(3)问与第(1)、(2)问题有某些牵连,因此先将第(1)、(2)问解析如下,以便展开本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NH_3和H_2S在常温压下可生成白色固体NH_4HS和浅黄色(NH_4)_2S,控制NH_3和H_2S的比例使产物为NH_4HS,NH_4HS不稳定极易完全分解。根据这一性质,在一定压强下使无色气体NH_3和H_2S化合生成白色固体NH_4HS,减小压强,又可使NH_4HS完全分解为NH_3和H_2S。  相似文献   

11.
由于Fe~(2+)是浅绿色的,所以亚铁盐大多数呈绿色系列,比如:Fe(CO)_3灰色、FeF_2·8H_2O绿色、Fe((NO)_3)_2·6H_2O绿色结晶、Fe(SO)_4·4H_2O绿色结晶等等。对于Fe(OH)_2,晶型沉淀也为浅绿色,只在无定形时为白色。无定形沉淀是由许多疏松聚集在一起的微小沉淀颗粒组成,颗粒的排列杂乱无章,颗粒的直径小于0.02μm。按照现代沉淀理论,决定最初沉淀性  相似文献   

12.
以粘胶纤维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废气为研究对象,采用活性石灰乳液选择性吸收H_2S并制备硫脲的技术,通过对该工艺过程中的参数进行研究,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当生石灰浓度为20%(wt)、H_2S浓度为5 000 mg/m3、气体流速为5 m/s、吸收时间为20h、Ca(SH)_2浓度为120g/L、反应温度为85C、反应时间为3 h,CaCNJCa(SH)_2摩尔比为2.1:1时,成功制备了99.6%的硫脲晶体,证实了低浓度含硫废气中H_2S气体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所产生的气体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 A.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H_2O_2)溶液混合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 C.铜片与浓硫酸共热 D.汽油在汽车的内燃机中燃烧 2.下列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开始一段时间溶液的pH值变小的是(不考虑溶质的挥发)( ) ①H_2S ②H_2SO_3 ③ Na_2S ④Ca(OH)_2⑤氯水 ⑥NaSO_3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3.下列各组中的3种物质,第1种跟酸反应生成沉淀或浑浊,第2种跟碱反应生成气体,第3种跟水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符合实  相似文献   

14.
<正>要点提炼要点1:实验原理物质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减小,由于压强差,烧杯中的水被大气压压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约等于反应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要点2:误差分析(1)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1)红磷的量不足,导致装置中的氧气未被消耗完;(2)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内;(3)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2)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1)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沿着导管逸出;(2)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的部分气体受热逸出。  相似文献   

15.
[题目]:已知反应2H2S+SO2=3S↓+2H2O,在常温下向容积为10L的真空容器中通入34mg的H2S气体和64ng的SO2气体(m、n均为≤5的正整数),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为( ) A.49g/L B.28.89g/L C.25.69g/L D.10.289g/L  相似文献   

16.
微量制取H_2S气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量法制H2 S ,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 .由于学生人数多 ,通风柜数量少 ,常造成秩序混乱 ,且难免空气污染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微量制取 H2 S ,收到好的效果 .现以H2 S和AgNO3反应予以说明 ,方法如下 :  实验时将玻璃管连同试管 1插入试管 2溶液中 ,观察到试管 1底部有黑色物质生成时立即抽出玻璃管使反应停止 ,并将玻璃管放入一预先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 ,吸收管内残气 .用此装置可制取H2 ,CO2 等 .如果玻璃管中放铜丝 ,并且用玻璃棉堵口 ,试管 2中盛热浓H2 SO4,此装置可制取微量SO2 气体 .微量制取H_2S气体@许颂…  相似文献   

17.
题目:将5M的氨水与2M的磷酸溶液各50毫升混和反应,问能生成(NH_4)_3PO_4多少克? 甲解:已知:NH_3=5×0.05=0.25(摩尔) H_3PO_4=2×0.05=0.1(摩尔) 设0.25摩尔NH_3完全反应,需要x摩尔H_3PO_4。混和反应后可生成(NH_4)_3PO_4y克。 3NH_3+H_3PO_4=(NH_4)_3PO_4 3摩尔 1摩尔 149克 0.25摩尔 x摩尔 y克 x=0.25×1/3=0.083(摩尔)<0.1摩尔  相似文献   

18.
四、酸(H~ )的性质1.酸与碱的反应HBr KOH=KBr十H_2O;H_2SO_4 Cu(OH)_2=CuSO_4 2H_2O;3HCl Al(OH)_3=AlCl_3 3H_2O;H_2CO_3 2KOH=K_2CO_3 2H_2O;H_2S 2NaOH=Na_2S 2H_2O;H_2S NaOH=NaHS H_2O;H_2CO_3 NH_3·H_2O=NH_4HCO_3 H_2O;〔注释〕酸 碱→盐 水。学生往往根据这个  相似文献   

19.
唐纪轩 《高中生》2008,(14):41-41
1.品红溶液法将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SO2有漂白作用,可使品红溶液褪色,CO2无此性质。2.高锰酸钾法将气体分别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之褪色的是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相似文献   

20.
1 碘化氢的还原性 (1)反应原理: KI H_2SO_4(浓)=NaHSO_4 HI↑ 8HI↑ H_2SO_4(浓)=H_2S↑ 4H_2O I_2反应条件:微热。用湿润的醋酸铅试纸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实验现象是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呈现黑褐色并有金属光泽。反应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