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部小说集《彷徨》的创作过程就是一部鲁迅的心史。这在《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孤独者》和《伤逝》两篇小说中,鲁迅有着明显的自我指涉。他将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以艺术的形式体现在文本中以求得心灵的安宁。到了《弟兄》和《离婚》则安定下来,收缩起了敞开的内心。纵观这四篇小说,鲁迅的创作经历了由内指自剖到外指言他的转变。由内倾而外倾,体现出鲁迅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中省思自己的事业、爱情、亲情,并逐步走出阴郁的心灵世界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多选用悲剧题材,他的小说的主人公,多数是悲剧形象.鲁迅共写了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故事新编》是取材于历史的小说集,本篇不拟论及.《呐喊》与《彷徨》均取材于现实生活,共收小说廿五篇,其中有十七篇描写了悲剧性主题.《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伤逝》和  相似文献   

4.
《伤逝》是鲁迅小说唯一一篇细致描写爱情的小说。同时也是比较扑朔迷离的一篇。有学者说,鲁迅的《伤逝》是鲁迅的自传体小说。可是,鲁迅小说的自传性意义和价值,并仅仅不在于对实际生活中的人事有所依托或影射,而是在其深层心理和意识的强烈投射。更值得注意的是,《伤逝》这篇小说包含了关于记忆与忘却,死亡与新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的众多小说中,《伤逝》可能是最独特的一篇。这是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其文风与作者的大多数文章有很大的区别。《伤逝》并不是简单的爱情小说,它更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向。在表面的爱情悲剧之下,《伤逝》更强调"未说"的重要性,也就是现代性价值的去向。鲁迅在建构这篇小说时,采用了复调的现代性理解,至少包括了个体自主性、自反性、社会性三个不同的现代性维度。这是这篇小说的伟大之处,也是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1926年8月,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出版了,收集了1924年至1925年的11篇小说。鲁迅在后来的《彷徨》的扉页上,题写了一首五绝:“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是他当时自感孤军奋战的寂寞心情的写照,也是他当时彷徨四顾,矢志不渝地寻求救国救民之  相似文献   

7.
在1926年8月,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出版了,收集了1924年至1925年的11篇小说。鲁迅在后来的《彷徨》的扉页上,题写了一首五绝:“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是他当时自感孤军奋战的寂寞心情的写照,也是他当时彷徨四顾,矢志不渝地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艰辛历程的记录。鲁迅曾说  相似文献   

8.
“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一个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祝福》写于1924年2月,发表于同年3月25日《东方杂志》上。它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十分关心妇女问题,在《彷徨》中,《祝福》,《伤逝》、《离婚》等一系列作品,都是从妇女解放这个角度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的。鲁迅这样做是同当时的社会思想斗争密切相关的。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建立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阵线,革命力量深入到农村,革命思想冲击着腐朽的反动势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第一次国内革命高潮就要到来。而北方却依然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五四”退潮后,北京  相似文献   

9.
一、读小说背景《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彷徨》是鲁迅1924年到1925年的短篇小说结集,从小说集的命名可以看出当时鲁迅在痛苦地思索现实往哪里走的问题。从选材上看,小说关注了农民问题,农村妇女问题,还关注了知识  相似文献   

10.
论《伤逝》     
一《伤逝》作于一九二五年十月,人们都知道是鲁迅“彷徨”时期的小说.然而这小说所反映的却是五四高潮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显然,鲁迅经过了几年的深入现实的斗争,特别是经过一九二四、二五年的女师大事件和五卅运动的斗争,对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要是青年)所存在的问题,感受极深。他是深入地研究了他们过去的胜利和失败,优点和弱点,经验和教训以后,立意写这样一篇小说的。  相似文献   

11.
1926年,王任叔在广州时撰写了他研究鲁迅作品的第一篇论文;《鲁迅的〈彷徨〉》,由锺敬文编在1927年7月出版的《鲁迅在广州》一书。这篇论文把《彷徨》收集的十一篇小说分为三类。指出:第一类是活泼的,第二类是抒情的,第三类是白描的。并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从而概括了鲁迅小说从《呐喊》到《彷徨》艺术发展的三个特点: (一)由露骨的讽刺而入于敦厚的讽示。 (二)由热情的叫喊而入于感伤的吁叹。 (三)由事实的描写而入于心理的刻画。在当时,任叔能作这样独到的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12.
施泽红 《中学文科》2009,(1):142-142
有人说,《伤逝》是鲁迅的一篇“自传体”小说。对此,鲁迅先生曾在《致韦素园书》时无可奈何地说:“我还听到一种传说,说《伤逝》是我自己的事,因为没有经验,是写不出这样的小说的。哈哈,做人真是愈做愈难了。”虽然鲁迅非正面地否认了,但其中有些情节和心绪无疑与他和许广平相爱的经历相似。《伤逝》中有鲁迅先生对男女平等、女子自由及爱情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伤逝》写于一九二五年十月,第二年收入小说集《彷徨》。这篇小说集中塑造了涓生和子君这两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通过他俩一度勇敢冲破封建势力的阻挠,始而热恋同居,终则悲惨分离的故事,展现了一出有鲜明时代色彩和深刻社会意义的悲剧。这出悲剧的发生和发展,有它的外在因素,也有它的内在因  相似文献   

14.
著名学者朱正从25岁写鲁迅传记起,至今已是第5次写鲁迅传记。新作《一个人的呐喊》引用了大量的新材料,纠正了一些学术界流行的看法。朱正分析大量资料之后推断出,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原因在于周作人妻子羽田信子癔病发作,周作人轻信妻子谗言所致。此外,朱正还认为,《伤逝》这篇小说实际上足哀悼兄弟恩情。1925年10月12日的《京报》副刊上,周作人发表了一篇短文《伤逝》,借了罗马诗人的一首诗和英国画家的一幅画,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语言的巨匠,自然,也是运用比喻的圣手。比喻是人们利用想象“以彼物比此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段和艺术表现方法,也是文艺创作中构成形象思维的方式之一。因此,从来的文学作品都爱用比喻。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运用比喻就达二百八十多处。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中比喻的出现,则更为频繁。鲁迅的小说很好的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民族艺术传统。他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十三篇小说中,运用比喻约四百处,仅《伤逝》一篇就用了二十九个比喻。翻阅一部  相似文献   

16.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他随后发表的小说都结集于《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之中,均用白话写成.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伤逝》是鲁迅的一篇“自传体”小说。对此,鲁迅先生曾在《致韦素园书》时无可奈何地说:“我还听到一种传说,说《伤逝》是我自己的事,因为没有经验,是写不出这样的小说的。哈哈,做人真是愈做愈难了。”虽然鲁迅非正面地否认了,但其中有些情节和心绪无疑与他和许广平相爱的经历相似。《伤逝》中有鲁迅先生对男女平等、女子自由及爱情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题1.鲁迅小说中现代知识分子形象有《在酒楼上》的,《孤独者》中的,还有《伤逝》中的和。2.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与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兄弟”而闻名中国现代文坛。3.、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4.“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这是出自鲁迅小说。5.1936年,鲁迅出版了历史题材的小说集。6.如果说《呐喊》、《彷徨》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杰作,《故事新编》则主要表现为。7.废名小说创作始于年,终于年,几乎与现代文…  相似文献   

19.
毕飞宇的《生活边缘》是反映当代年轻人同居生活的一部比较优秀的小说,鲁迅先生的《伤逝》则是这类小说中最杰出的精品,本文尝试比较这两篇小说,揭示两个时代同居生活结局基本相似的原因,进而分析两篇小说在写作技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完成《呐喊》的最末一篇《社戏》之后,历时一年零四个月,才又重新写了《彷徨》的第一篇《祝福》,这一个较长的停顿,是否意味着在艺术探索上的变化?仔细考察这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两本小说集,便不难发现,其间作家在思想上经历了一个从呐喊到彷徨的过程,在艺术上同样因为不懈探索而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技巧更趋圆熟。研究从《呐喊》到《彷徨》的艺术发展,对于探索鲁迅小说艺术的发展,对于深化对一个伟大作家的认识,并非徒劳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