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篇写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刘和珍是牺牲于一九二六年的“三一八”惨案的。“三一八”惨案发生在“五·卅”运动之后,北伐战争之前。“五·卅”运动不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而且激励了全国爱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反帝热情,因此,使得帝国主义者大为震惊。还在一九二六年初,帝国主义者在上海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田汉的革命和文学道路,1925年“五卅”运动对他的思想发展和文学创作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也为这场反帝爱国斗争留下了不朽的作品。今天,我们回顾和研究他对于“五卅”运动的贡献和“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对于这位作家的深入研究,理清他的前进轨迹,弘扬他的革命精神,是很有意义的。 一 “五卅”运动在田汉的革命道路、文学道路以及个人的生活道路上,不啻是一块高高的碑  相似文献   

3.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 后,在由广西南宁青年学生军组成的反帝爱国游行的队伍中,走着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由于他接受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目睹了当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军阀的残暴,他想,如果我们有一支自己  相似文献   

4.
1925年5月30日,英、日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上海掀起了以学生、工人为主体,有商人和广大市民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全国迅速掀起了以声援上海工人和学生为主题的反帝爱国运动,史称“五卅运动”。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同全国一样,迅速掀起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以声援上海工人和学生为主题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浪潮。  相似文献   

5.
王森然先生1895年生于河北省定县,1984年4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岁。他生前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第五、六届全刚政协委员。王森然先生是我国最早接受和传播民主进步思想的杰出知识分子之一。他早年曾参加“五四”、“五卅”运动,追随李大钊、鲁迅、邓中夏等革命先驱,热情宣传民主和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投身于爱国革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他从事教育事业七十  相似文献   

6.
81年前的5月15日,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81年后,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中心小学以“弘扬‘五卅’精神,红领巾在行动”为主题,开展了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是我党最早重视武装斗争的领导人之一,他的武装斗争思想的发展,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前后。瞿秋白在参加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实际斗争中,特别是通过“五卅”运动以后,开始认识了武装斗争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中国之解放必在于一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是一场震动世界的伟大反帝爱国运动从上海掀起的反帝怒潮,迅速扩展到全国,沉重地打击了英、日帝国主义,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五卅”运动期间天津人民的反帝斗争,是这场伟大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早期诗篇《醒呀》,《闻一多全集》失收。根据这首诗后闻一多所写的附记判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五年“五卅”爱国反帝运动暴发后不久。  相似文献   

10.
《五卅节的上海》是陆定一同志五四以后写作的一篇优秀散文。曾发表在一九二六年《洪水》第二卷第八期上。这篇散文,以极其真实的笔触,记叙了一九二六年上海人民为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而举行的集会和游行示威的斗争。“五卅”惨案发生在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在此之前,发生了日本纱厂枪杀工人领袖、共产党员顾正红的事件。这一事件激起了上海人民的极端义愤。于是在五月三十日,上海工人、学生等各界群众,纷纷涌向街头,进行演讲宣传,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当时英国捕头指挥巡捕逮捕演讲宣传的群众,并开枪向群众射击,当场死伤数十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县观峨乡沙湾镇。童蒙之时,他就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追求资产阶级新学和民主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反清反帝的爱国学生运动。1914年,他东渡日本,先学医,后从事文学活动。在1924年以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同年11月,回国投身革命,参加“五卅”爱国反帝运动、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在随起义军南下广东的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接受中共中央的安排,于1928年再次东渡日本,专心于中国古代社会史的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冒着生命危险,抛雏别妻,回到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和带动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文化力量投入抗日救国和争取民主的伟大斗争,成为国统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全国解放后,他先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等职,全身心地从事国家事务、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导工作和国际交往的社会活动。1978年6月12日辞世。终年86岁。  相似文献   

12.
民國有史以來,最近十年間,教育界(狹義的說:學生界)對於國家有兩個可值得使國內外人驚心注目的民衆運動:一個是民國八年之“五四運動”——“民權運動”,一個是民國十四年之“五卅運動”——【民族運動】.前一個民衆運動的原因是為着一般祕密外  相似文献   

13.
1957年下半年,上海培新中学和大光中学合并组成上海市培光初级中学,校舍设南京路贵州路现址。三十四年以前,即1925年,我们现在的校址是老闸英捕房,正是五卅惨案发生的地方。为了纪念五卅运动和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校利用现在校址的特有条件,在校内筹建了“五卅纪念室”。筹建“五卅纪念室”的工作是1957下半年就开始酝酿的,以后因整风运动而暂停;1958年下半年,我们学习了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体会了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考虑到上海过去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也是中国人民最有反帝斗争光荣传统的地方;而五卅运动又是中国现代革命历史中的一件大事,以五卅运动的史实作为乡土教材,对学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于是我们便积极筹建“五卅纪念室”。我们首先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别了,我爱的中国》是郑振铎同志在二十年代被迫只身离开祖国和亲人远涉重洋时写的。细读这篇课文,作者的真挚而又深沉的爱国之情充满字里行间。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感人的文章,我们又怎样把这种感情让学生有所体会呢? 我们知道郑振铎同志(1898—1958)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五四”运动后,他和茅盾等共同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从“五卅”运动到“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期间,和茅盾等创办《公理日报》,揭露英、日帝国主义的罪行,又和胡愈之、叶圣陶等人组织上海著作人公会并参加了上海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前——一九二五年,发生在上海的五卅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一九二四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工农群众运动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革命形势由南到北不断高涨。全国铁路总工会与中华全国总工会相继成立,广东沙面罢工;小资产阶级不断左倾,学生参加革命运动的奋发,北京学生“五·七示威”、太原学生抵税暴动、福州学生反日运动之流血等,这一切都表明五卅事变之前,各地民众都已开始活跃,革命的战火已经在各地爆发,这不能不引起帝国主义者的高压政策,“他们知道这是对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可怕力量,决不能放任他尽量的发展。”一九二五年二月,上海日商纱厂王人为反对厂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五卅”运动中英国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斗争目标的叙述,阐述了英国被动地位的形成不仅有其内在的政策失误,还有日本的刻意谋划,才把英国一步步推到“五卅”运动的前沿。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5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诞辰一百周年。陈鹤琴1892年出生于浙江上虞县百官镇,1982年在南京逝世。江泽民同志在1988年上海陈鹤琴雕像墓碑落成时题词:“学习爱国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四有新人,振兴中华大业而奋斗。”一切为儿童,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是陈鹤琴一生的志愿。他从青年时代,就怀着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立志要为振兴中华,提高民族素质,培育民族新生命,“把老大中国变为少年中国”而献身儿童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了近七十个春秋。  相似文献   

18.
“宁做爱国鬼,不甘亡国奴”。这是五四运动中上海青年学生用悲愤和热血写下的钢铁誓言,它体现了“五四”时代的青年为拯救中华而献身的革命精神。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次年1月,英、美、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以战胜国资格参加了“和会”,但却遭到了比战败国还要坏得多的待遇。“和会”把中国人民提出的正义要求一概打了回来,并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全部让给日本。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的严重危机。为了抗议外交失败,挽救民族危亡,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余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愤怒声讨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声响彻长空,震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 ,使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①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中 ,一切阶级、阶层、政党和历史人物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爱国情感等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同时也受到历史严格的检验 ,这是我们研究该时代历史人物的切入点。 193 1年春 ,被迫逃亡日本的陶行知先生潜回上海 ,受史量才之聘 ,任《申报》顾问。从 193 1年 9月 2日至 193 2年 1月 3 1日 ,他以“不除庭草斋夫”的笔名 ,在《申报·自由谈》专栏上连续发表 10 4篇政治杂文 ,其中有 2 9篇是直接针对“九·一八”…  相似文献   

20.
陕西关中曾有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党晴梵先生。他与陕北的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先生齐名,并互有联系,同为中国民主同盟的成员。晴梵先生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的崛起,为祖国的富裕而鞠躬尽瘁。但是,在所谓“文化大革命”的社会大动乱初期,在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下,先生于1966年9月4日含冤逝世,终年81岁。“四人帮”垮台后,在全国拨乱反正的大好形势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陕西省人民政府推倒了对先生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为先生平反昭雪,并召开了追悼会。1978年7月29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