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有效解决语文课程目标不甚清晰与语文课程内容长期缺失的关键性问题,在课程认识与实践中就要确立对语文知识特别是"语文形式"方面(领域)的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为基本课程对象,并进而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与素养为根本课程目标.在此认识基础上,还应在实践探索中把语文知识作为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的基础、把"语文形式"方面(领域)的知识作为重点、把"语文形式"方面(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作为关键,才能实现构建系统完备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目标.在语文课程目标确立与内容建设中,要力求以课程目标确立的明晰全面系统等来确保课程内容建设中的明晰全面系统,从而构建课程目标引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的支柱。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研究的关键。语文课程内容问题,尤其是其中的语文知识问题,是困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也是语文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改进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内容”略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文课程内容是依据语文课程目标选择的语文经验要素,是支持和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应然”的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材编写的“内容”依据。语文课程文件对语文课程内容应该有明确的规定,语文课程内容由语文学科知识要素(间接语文经验)和语文活动内容要素(直接语文经验)两大部分构成,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分析表述可按“领域”—“项目”—“要素”—“要点”的顺序框架由大到小、由粗到细进行。这一分析表述框架可使语文课程内容的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笼统模糊走向明确具体,从而构建系统完整、要素分明的语文课程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4.
语言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建构是语文课程论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特定目的和功能。借鉴当代知识论、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合理观点,对语文课程内容中语言知识问题进行阐述和梳理,可以为构建体现语文课程学科自身特点的语言知识内容结构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和观念支撑。  相似文献   

5.
从广义知识分类的角度审视现有的语文课程内容,可以发现其主要问题在于缺少操作性强的听说读写策略和情境性的言语规则。重构语文课程内容,需要突出语文程序性知识这条主线,形成语文活动与语文知识相互配合、有机整合的内容系统。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论是关于语文课程的知识。语文课程论,涉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编制、语文课程形态的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研制、语文课程理解及课程实施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语文学习、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论。对语文教学来说,这部分知识处在上位,对语文教学起着统摄性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的复杂性、缺乏严密的知识体系基础及研究中的取向失误是语文课程价值取向成为问题的现实原因。应当在课程、语文价值和语文课程认识的前提下探讨语文课程价值的多元取向与实践路径,文化视角下的文化分析框架是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语文教育深入持久的研究,语文知识体系构建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又再一次得到凸显。基于现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近些年来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知识”做出的调整和更新,探究出三条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单列“语文知识”,不断更新调整语文知识体系,以及将知识体系与生活实际联系,以期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及普高语文教育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的本体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怎样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与课程实践,如果其课程内容不清晰,那么后续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很难弥补其课程内容缺失的先天不足。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课程实施者应该花大力气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自启动以来,迄今已有七个年头了,其间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我们固然无法抹煞,但是在一幕幕看似繁花似锦的课改热潮背后,却隐藏着不少令人忧心的问题:热闹、自主、合作、探究背后隐藏着的放任、随意、浮躁;“淡化语文知识”后的语文教学,非但没有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事实上,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对以往反而呈整体下滑的趋势。语文课程改革由此而进入了高原期,课程标准中缺失课程内容(语文知识)这一问题也逐渐暴露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者面前,这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反思,并寻求解决当前语文知识缺失这一重要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反思"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知识的引入为现代语文教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基础。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导致了语文课堂的刻板和缺乏生机,原有的语文基础知识体系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更新和充实,与语文课程和教学目标不相适应甚至发生冲突。语文课程改革不是要淡化语文知识,而是要实现语文学校知识的除旧纳新,构建良好的学校语文知识体系,确保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语文课程的民族性处于"失语"状态,成为当今语文"低效率"且"难革新"的症结所在。本文从语文课程的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出发,分析其中民族性缺失的问题,初步给出学理层面的破围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2009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在北京35中所评的"芦花荡"课为例,对语文课程进行考察可知,当前的语文课程价值观教育处于空无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课程尚未转换立场,尚未发掘语文教材中与价值判断有关的意义领域。为此,要确立语文课程的主导文化立场;要切实提高教师的价值观教育素养;要研制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并细化"捆绑"于语文教材;要当下与未来同时并重实施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论针对现代语文教学提出了几个重要观点,它涉及学生的学习目标、语文课程内容以及语文知识,阐述了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课程内容之间的概念关系,并提出了基于语文课程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有效性分析相关要点。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课程,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根本性的关注点是两个:一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什么知识?(即课程内容);二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即课程形态)来学习这些知识?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思考什么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生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  相似文献   

16.
略论高职语文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是指以教科书为基准,教师与学生在学校中所传授与学习的所有文化与知识的总和。当前,我国高职语文课程存在专业定位不明、内容体系过时、结构混杂凌乱等问题。对高职语文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必须促进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基于专业定位进行内容选择;基于社会需求推进课程内容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语文课程人文性泛化的表象下,被掩盖的实质却是真正的人文性依然存在的弱化,造成此种问题的原因是我们在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无限扩大的同时又对其作了狭隘化处理。明晰人文性在语文课程中的存在形态及其实现路径,有助于语文课程走出人文性泛化和弱化并存的困境。人文性在语文课程中以显性或隐性状态分别存在于语文教材选文、语文知识和语文教学对话中。不同的课型不能一刀切,需要寻找不同的路径以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8.
面对语文课程内容标准研制的缺失、语文教材内容对课程标准的偏离、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等现状,语文教科书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桥梁,必须提升语文教科书内容的确定性。提升语文教科书内容确定性的必要途径是:加强语文核心知识的筛选,完善语文课程内容标准的制定,改进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语文属于中小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当前初中新课标的订正工作已经提出,在提出之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语文课程内容逐渐显现在人们面前。因此,文中对现代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且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语文知识中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探析现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语文课程存在的时代性问题,探究要怎样才能将语言价值发挥出来。文中依据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质和目标,提出语文知识的学习目标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论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语文课程性质观、语文课程目标观、语文课程内容观、语文课程资源观和语文课程评价观五个方面都有深刻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角色进行历史性转换,即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由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