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的春天,在"中国好歌曲"主打原创的旗帜下,一首《卷珠帘》以浓浓的中国风让人动容,婉约的歌词中隐约可见古典闺怨诗的柔美。随后,莫西子诗《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改编自俞心樵同名诗歌,赵照《当你老了》改编自爱尔兰诗人叶芝同名诗歌,赵雷的《画》神似诗人  相似文献   

2.
正一向喜欢中国风的猫眼魔女最近迷上了霍尊的《卷珠帘》。这天,她打开电脑又听起了《卷珠帘》,忽然觉得歌词不大对劲,仔细一看,原来鼠标无意间点到了雾霾版的《卷珠帘》,只听歌中唱道:"受不了,每条高速公路上,雾霾锁住车辆……戴口罩,辨方向,四下里,谁在捉迷藏。拂袖难驱散雾霾尘灰……路上行人找不到北。啊!专家  相似文献   

3.
“闺怨”作为中国古诗里的一种传统题材,其源当可追溯至《诗经》,其中以王昌龄的《闺怨》最为有名。这种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题材却进入古米廖夫的诗中。本文分析了古米廖夫《中国小姐》诗中对“闺怨”主题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正>大凡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歌赋的人,必然会不可或缺地学习赏读闺怨诗。闺怨诗以其特有的浓厚的家国情怀、悲怆的人生聚散、深沉的情感爱恨,在爱情诗中独领风骚,古往今来让人们低吟浅唱,回味无穷。这类诗歌,唐代以其独有的风貌呈现出最为繁盛的景象。作为一种诗歌流派,闺怨诗有其发展演进的自身轨迹,可以说,《诗经》中的《君子于役》《氓》这些多年来中学语文教材的诗歌名篇,就是我国最早的闺怨诗,对后世闺怨诗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母题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诗经》篇  相似文献   

5.
【闺怨诗简介】闺怨诗是以抒写女子的悲怨愁情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包括两大类:一是专写帝王宫中失宠宫妃孤寂生活和悲怨心情的宫怨诗;二是写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别离苦情的闺怨诗。宫怨诗在历代都有佳作,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宫怨诗。班婕妤的《怨歌行》、  相似文献   

6.
<正>[课前准备]播放歌手霍尊演唱的《卷珠帘》。[导入新课]师:这首《卷珠帘》摘得"年度好歌曲"桂冠。下面,请大家欣赏另一版本的《卷珠帘》。(播放雾霾版《卷珠帘》视频前半段)师:这段视频主要反映什么问题困扰着我们的生活?生:雾霾,属于环境问题。(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雾霾版《卷珠帘》的画面、歌词诙谐风趣,在导入环节创设幽默情境,能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引导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7.
<正>[课前准备]播放歌手霍尊演唱的《卷珠帘》。[导入新课]师:这首《卷珠帘》摘得"年度好歌曲"桂冠。下面,请大家欣赏另一版本的《卷珠帘》。(播放雾霾版《卷珠帘》视频前半段)师:这段视频主要反映什么问题困扰着我们的生活?生:雾霾,属于环境问题。(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雾霾版《卷珠帘》的画面、歌词诙谐风趣,在导入环节创设幽默情境,能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引导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8.
赵杨 《考试周刊》2012,(71):20-21
威廉斯的经典名作《寡妇春怨》有别于西方的传统诗歌,其主题与意境更接近于中国古典"闺怨诗"。我国宋朝诗人李清照以女性视角创作的《武陵春》在古代闺怨体诗歌中独树一帜。本文试从写作主题和写作方法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文学学术界,“闺怨诗”和“思妇诗”这两个概念经常出现,很多学者出现了错用、滥用现象。“思妇诗”和“闺怨诗”不能一概而论,前者的覆盖范围要远远小于后者,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兴起的闺怨诗都可以看作是在《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类诗歌。  相似文献   

10.
王昌龄除了边塞诗比较著名外,他的闺怨诗也很有特色,其中包括宫廷妇女与平民妇女的情感表达,特别是关于平民妇女的闺怨情诗里,具有与同时代同类题材诗歌迥然不同的抒情取向。由此特殊的审美取向决定,他的闺怨诗里意象与季节选择也很具个人化,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全唐诗》以及当下的王昌龄诗集里所收录的《春怨》一诗应属误收。  相似文献   

11.
《卷珠帘》很火,演唱《卷珠帘》的霍尊更火。这位留着长发、轻柔唱歌的90后男生,凭借红遍全国的《卷珠帘》问鼎《中国好歌曲》冠军。《卷珠帘》是这么来的《卷珠帘》的演唱现场,巨大的帘幕垂坠而下,整个舞台在一片若隐若现之中。未卷起的帘幕之后,隐约可见霍尊和小哥费玉清对唱的身影。霍尊歌声空灵轻盈,费玉清歌声温润如玉,听着这一少一长两位歌手水乳交融的歌声,你很难想象他们之间横亘了30余  相似文献   

12.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创作的诗歌以三类题材居多:边塞、闺怨和送别.《闺怨》是他细腻温豌、幽怨深情的闺怨诗的代表作,在心理的描写刻画方面尤其出色.本文分析了这首诗心理刻画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杜燕 《文教资料》2007,(28):8-11
《闺怨》、《江南曲》当推唐代闺怨诗之力作,两诗以深切的情思、细腻的笔触,委婉曲折地表达了缠绵的相思之情和深沉的怨叹。两诗主题相似,而表现手法、风格特色则又殊异,从而使幽怨这一情感表达更加多姿多彩,更为深刻有力。  相似文献   

14.
·【爱情怨女诗简介】爱情诗:自《诗经》以来,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怨女诗:分为闺怨诗和宫怨诗,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或抒写独居等内容的诗歌;宫怨诗多是描写帝王后宫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生存困境的诗歌。  相似文献   

15.
舒婷的《致橡树》与王昌龄的《闺怨》同为写女性如何对待爱情的诗歌,若按照审美范畴划分,应属于悲剧美,只是《闺怨》的悲剧性较明显,而《致橡树》的悲剧性特征却是隐性的。《致橡树》中的男女平等只能作为诗人的理想而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成为诗的悲剧性根源。同样是悲剧,二者之间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致橡树》率真直诉,《闺怨》凄婉幽怨。本文将从审美思维、审美风格、审美追求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并从中窥见现代诗与古典诗某些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从诗作主旨与诗法诗境两方面浅析王昌龄《闺怨》。从诗作主旨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从而充分证明少妇的愁从始至终都是存在的。从诗法诗境分析,依据笔者从王昌龄"诗三境说",浅谈其诗论主张对《闺怨》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昌龄诗传边塞情 ,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 ,《闺怨》和《出塞》是诗人激愤于时代的阴阳篇  相似文献   

18.
郑愁予的短诗《错误》是一首轻灵隽永的名作。它显示了作者对自《诗经.卫风.伯兮》以来的闺怨主题的“追忆”,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题材上直接继承了古典闺怨诗的传统;意境上展现了清俊婉丽的古典气息;语词上借鉴了前贤作品中的众多“有意味的形式”。与此同时,作者基于特别的个人体验和时代背景,对传统闺怨诗也有“摆脱”,即等待主体的泛化、闺怨内蕴的深化和摹写身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月”是唐代闺怨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本文将唐代闺怨诗分为民间怨妇诗和宫中怨妇诗两类,着重分析了月意象在这两类诗中运用的普遍性、特点及月意象的渲染、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愁予的《错误》可以多元解读。可以理解成缠绵徘恻的闺怨诗,可以解读为自伤漂泊的羁旅诗,也以解读成关于错误的哲理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