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说作家,1987年发表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后崛起于文坛成为了中国新文学别辟异境的新锐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前期的小说因写“暴力”“凶杀”而其主题称为“死亡”。他用超然冷静的叙事手法揭露血腥人生和残酷的现实社会,随着作者创作的深入及思想认识的变化,作者的创作主题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是他创作的转折点。而《现实一种》和《活着》便恰如其分的体现余华“死亡”和“活着”的两个主题端点,作者的创作主题由“死亡”转向“活着”。本文就是从“死亡”和“活着”两个不同的主题来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2.
从《秦腔》到《高兴》,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一直在追问这样一个问题:新世纪以来,在当代中国,农民将何地为生?哪里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园?由于作者的文化心理以及情感、理智与现实的矛盾,致使他笔下的农民仍将“在路上”,漂泊不已,居无定所。而正因如此,它提供的东西也许更多。  相似文献   

3.
在2010年第五期的《当代职校生》杂志中,我们推荐了由作者DTT创作的一本青春题材的小说——《时光机》。这本小说面世之后,便赢得了青少年追捧和喜爱。与小说《时光机》一起面市的,还有中国首部电影书——《时光机:我在未来等你》。有人评价说:《时光机》富有浪漫、青春的特色,将两者概念结合,在大艺术装置中予以体现,可以给珍惜时光、不想错失人生美妙时刻的人们一个很好的体验。作者DTT首创"体验式"青春小说,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将一份穿越时光的爱恋,慢递寄送给未来的自己……这一期,我们邀请到《时光机》作者DTT作为封面模特儿,并与她一起畅谈《时光机》的创作故事。  相似文献   

4.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经典文本--重读《红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世纪40年代末发生在重庆中美合作中的狱中斗争为题材的《红岩》,一直保持着新鲜的魅力,形成了中国当代学的一种奇观。《红岩》具有史诗性特征和宏大的有机结构,打造出了那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的一座巨大的英雄群雕,同时作家还将审美视点投向英雄群雕的人性光辉。因此,尽管《红岩》也有它无法摆脱的某些历史局限性,但是由于它具有比较全面的审美功能,能够依然活跃在当代读的理解与感应当中。对于如何提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甚至主旋律作品创作的艺术水平,《红岩》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国美术学院的学者童中焘先生在《极品山水——中国古代山水画论及画法图释》一书代序中指出:“继承与创新,本无矛盾,只因对继承的理解有了偏差,学习方法有了偏差,于是产生了矛盾。”多年来,艺术教育者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反复探讨,试图开辟一条既可以延续传统又不乏创新精神的道路。中国山水画历史长达数千年,绵延不绝;中国山水画历代名家多如繁星,各领风骚;中国山水画历代名作云蒸霞蔚,数不胜数。纵观历代留下的浩如烟海的画法画论,我们更是需要领会和掌握其中的根本道理,取其精华,学为我用。苗根源编著的《极品山水——中国古代山水画论及画法图释》一书中既有作者对于传统画论的梳理,又配以大量的古画作品与作者在继承基础上创作的作品,以别具一格的方式诠释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论《红高粱》的文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高粱》作为莫言的成名作,创作于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文化大碰撞时期,代表着当代知识分子人文主义精神实践的一部分,浸淫着厚重的文化蕴含。《红高粱》中所呈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具有主体体验的功能,乡土文化对于西方来说充满了神秘性,另外,母题的传承与创新使得作品更具故事性。对《红高粱》文化的阐述,有助于读者从宏观上对莫言作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7.
浩然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以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蜚声中国文坛。浩然用朴素自然的乡土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中国农业合作化时期蓬蓬勃勃的农村生活画卷,展示了一代新型农民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由于时代的局限,在浩然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性特质。深究浩然小说创作中政治性特质形成的原因,既有那个特定时代政治气候对作者形成的客观影响,也有那个特定时期流行的文学思潮和创作模式赋予作者的主观认知。  相似文献   

8.
《饥饿游戏》三部曲讲述了一个勇敢者的游戏,作者苏姗.柯林斯把古罗马历史文化融入到了一个惊悚与科幻的故事中。小说构思精妙,善用流行文化符码,诉求年轻人的共鸣,体现了规则可改、路径可逆的创作思想。本文从《饥饿游戏》中体现的文化传承以及新时代的创作理念入手,旨在分析现代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迟桂花》是郁达夫后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风格与作者前期的作品大不一样。作者为什么要创作此篇小说?将通过作者的直接动机、创作态度以及小说中反复提到的迟桂花这一事物来探究郁达夫创作《迟桂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时代女性形象是茅盾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茅盾通过《蚀》、《虹》、《腐蚀》等小说的创作,真实地再现了“五四”落潮后的时代女性在新的历史转换中的人生演变轨迹。这一母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它与茅盾早年投身妇女运动、《红楼梦》女性现的影响以及作者深层的文化心理意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人鼠之间》与《骆驼祥子》这两部现实主义小说都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尽管各自的作者分别以美国和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创作基础,但两部小说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梦想。本文对这两部小说主人公的梦想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学襄军的代表人物,李叔德在经过多年的沉寂之后,隆重推出了他的“襄樊文学名人三部曲”之一的《孟浩然新传》,让人耳目一新。这不仅是李叔德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襄樊文学发生发展过程中求新求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作家以其特有的才情和智慧,沉于历史,关注当下,用创新性思路和艺术胆识,将沉睡千年的史料重新激活,塑造了一个融“诗、酒、剑、情”于一体的当代孟浩然形象。《孟浩然新传》之所以新,新就新在作家以当代文化意识对历史的超越、解构和重新书写。一、历史意识:搭建在历史与虚构之间的桥梁《孟浩然新传》,尽管以传记命名,但实则是小说,它遵循的不是历史的逻辑,而是艺术的规律,她不是历史的客观再现,而是对历史现象的诗意描述。这里,历史仅仅是作为背景而存在的,尽管作者表面上遵循了唐代开元年间的历史史迹,按照历史脉络进行着艺术建构,但真正影响作家创作的不是历史本身,而是活跃在作家心目中的历史意识。正是这一历史意识,成为作者穿梭于历史与虚构间的桥梁。就小说来说,小说是要反映生活的,反映生活就不能不反映历史,而小说所反映的历史其实只是一种历史意识。在小说界,无论是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还是现代主义的,无论标举“新写实”、“新历史”,抑或“...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作为中国当代文坛荣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优秀作家,其对于小说创作的探索与开拓在当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逝川》作为她做喜爱的短篇之一,为新时期诗化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主要从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两个方面对当代作家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逝川》中意境的创造做了探究,以此来透视迟子建小说创作的独特艺术风貌——浓郁的抒情味。  相似文献   

14.
许春樵长篇小说《酒楼》的前半部延续了他惯常的道德理想主义叙述,将中心主人公塑造成为一个受难的道德楷模;但是,当他的叙述进入下半部,在情节历史的中段,则一反常态地腰斩了他过去所坚持的道德理想主义,让道德楷模的形象滑向了其反面。许春樵小说对于道德理想主义的折断性叙述,既昭示着作家创作的变化,也可能预示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价值态度和叙述姿态的某种转变。  相似文献   

15.
当代藏族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对藏族血亲复仇的叙述。缘于不同的文学语境,当代藏族作家对于血亲复仇进行了不同的描述与解释。《幸存的人》、《没有星光的夜》与《尘埃落定》便是当代藏族作家实现他们这方面创作意图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论述当代著名作家方方的重要作品——《桃花灿烂》,探讨了方方小说创作思想内涵的主要特征,对方方小说创作的价值追求及其独特性、局限性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20,(2):26-30
赴美留学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一个分水岭,去国后的小说创作相较早期作品有显著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珀西·卢伯克《小说技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小说技巧》对白先勇创作的影响首先是整体性的,它促进了白先勇理论自觉性的形成,其对于形式的强调也让白先勇将创作目光更多聚焦于形式之上;其次这种影响也是具体的,《小说技巧》中提到的绘画法、戏剧法、视点转移等理论都被白先勇吸收并贯通到他的小说创作里,这使得他的创作技巧逐渐纯熟。  相似文献   

18.
梅国云小说《第39天》以“转业”为议题,通过塑造牛大志这一形象,反映了转型时代的军队与社会生活场景。在作者的叙事中,以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为主线,不断地将人物抛掷于生命的悖论情境。于是,以精神分析承载社会批判,梅国云的小说创作成为现实主义传统的一个新的注脚。《第39天》超越了“转业”这个议题,进而超越了军旅小说的框架。梅国云的写作再次证实了小说与历史之间的隐秘联系,也是将小说“再政治化”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9.
莫言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的感性传承人。独特的叙事视角使莫言小说不但耀眼于中国当代文坛,而且在世界舞台上光彩夺目。文章选取《红高粱》、《蛙》、《丰乳肥臀》为视点,从"亲缘"的角度诠释了战争、政治、人性和文化,凸显出这种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它使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摆脱时空的羁绊而挥洒自如,在更为广阔的艺术世界中去游刃有余地表达和品味独特的思想感情。亲缘叙述视角使莫言的小说创作显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和样板意义。  相似文献   

20.
莫言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的感性传承人。独特的叙事视角使莫言小说不但耀眼于中国当代文坛,而且在世界舞台上光彩夺目。文章选取《红高粱》、《蛙》、《丰乳肥臀》为视点,从"亲缘"的角度诠释了战争、政治、人性和文化,凸显出这种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它使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摆脱时空的羁绊而挥洒自如,在更为广阔的艺术世界中去游刃有余地表达和品味独特的思想感情。亲缘叙述视角使莫言的小说创作显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和样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