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我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具体步骤一般都是抓住“三要素”这样设计的:一、了解分析情节结构;二、鉴赏人物形象;三、分析环境。一、分析情节结构情节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它由一系列具有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组成,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就构成了情节。小说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结构,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2.
对《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文本分析,较多学者的关注点在解读人物形象和分析文本的主题上,而较少关注文本的情节构思技巧。孙绍振提出"将人物打出常规轨道,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这一著名理论,为我们从情节构思角度来挖掘契科夫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夏家亮 《文教资料》2010,(27):60-62
小说的文体特点为我们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提供了条件。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从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包括分析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这是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另外还可以从情节的发展变化和人物所处的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入手,对贾平凹的小说《极花》中"老老爷"的形象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指出他是乡村道德的承担者和文化的传递者,传统旧秩序的维护者和社会转型期的淘汰者。对于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作为我们解读《极花》、解读中国农村传统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研究了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山上的胜利》,试图分析物理空间层面的空间并置与叙事视角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引领读者感受心理空间层面割舍不断的乡土情结,为解读该小说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人物、情节、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鉴赏小说,应聚焦于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  相似文献   

7.
编稿采撷录     
分析小说应该从分析情节入手作家杜鹏程在《关于情节——塑造人物中的一个问题》一文中曾说:“人物性格的形成是和选择情节联系在一起的,一块进行的。或者说,情节是随着性格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性格的改变而改变。”这虽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一角度来谈的,但给我们小说教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它告诉我们:情节就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思想活动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情  相似文献   

8.
已有近20年写作生涯的胡性能,以其小说写作的"精致感"在云南文坛成为独特的存在。而短篇小说创作,则成为解读胡性能创作"精致感"的极好入口。论文拟从小说结构、人物塑造及小说风格这三个方面出发对胡性能短篇创作进行解读,认为情节型结构、各具风貌的人物形象及"在温暖中入眠"的风格是其短篇小说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经营以及环境的描写等方面,采用了许多小说的表现手法,使其思想与艺术成就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叙事诗,也使其在文体上具有诗歌与小说的双重特点。文章从小说的角度来赏析该诗,采用鉴赏小说的方法对其解读,以获得一种奇特而别致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0.
媒人是宋元话本小说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有着鲜明的群体特征,同时也是小说中的"结构性人物",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宋元话本中还有不同类型的说媒场景,说媒场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话本小说市井氛围的营造和情节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欣赏小说时,应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和方法,从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正确理解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能运用学习记叙文的方法,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理清小说的线索,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能区别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指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及其作用。领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它往往能透露出人物的内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也是课标中明确强调、考纲中重点说明、教材中占比很大的内容。本文旨在通过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去设计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从而更好地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叔叔于勒》是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三篇小说。本单元的要求是"欣赏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学习小说我们可以从分析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把握住这个脉络就是找到了教学的钥匙。莫泊桑这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度,人物个性鲜明,立意深刻,语言简洁明快而富于个性,小说的主题深刻而丰富,作  相似文献   

14.
教学《孔乙己》时,从小说情节入手,抓住描写孔乙己和他身边人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整节课,由"孔乙己其人"开始,初识主人公形象;到"孔乙己的故事",了解小说情节;再到"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的结局",逐步体会人物的悲剧命运;最后,由讨论"谁是凶手"来探究小说的多元主题。各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又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15.
《虬髯客传》作为唐传奇中的翘楚,开启了后世武侠小说创作的无数法门。历来论者对其研究多集中于小说作者考辨、虬髯客原型解、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析和政治背景挖掘等方面,而对其中的空间元素有所忽略。《虬髯客传》中的空间,不仅是作为情节发生场所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还与人物行为一起构成了情节发展的主要因果链,且具有更深层的隐喻义和暗示性,其在主题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上都承担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是纳博科夫写作生涯中的分水岭,具有较强的实验性风格。通过运用元小说的叙事策略,该书巧妙地模糊了"真实"与"虚假"之间的边界,与标题形成强烈的反讽效果。本论文拟从叙述时间的不明确性、叙述结构的模糊性两个方面入手解读该小说,分析《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的元小说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7.
小说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面对小说文字背后的情节深意和多元主题,积极尝试和探索"学为中心"的逆向探究式小说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期从主题与人物形象入手,进行追本溯源、批判阅读、以写促读等逆向探究阅读,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人物形象的解读,是小说教学的重点。解读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从"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这两个角度切入。人物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可以从中明确人物的个性、体察人物的内心。叙述语言包括看似可有可无的修饰词、"闲笔",可以从中触摸人物灵魂、感受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前,听了两节同为《三块钱国币》的公开课。一节的教学思路是从分析矛盾冲突和情节入手进而把握人物性格和主题;另一节则是从人物语言切入。课后,大家反映不错。对于戏剧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入手,例如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戏剧冲突、语言风格、表现技巧等多角度来解读。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20.
《湘南学院学报》2019,(3):57-59
电影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极具个性化的精神作品,小说到电影中间存在着改编剧的叙事转换问题。从冯小刚导演改编严歌苓小说《芳华》的叙事转换入手,分析两种不同叙事类型在叙事视角、叙事时空、情节方面发生的转换,以及两者之间的微妙差异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