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2013,(19):62-63
电影篇《西游降魔篇》你只看到西游二字,却不知道里面其实没有白龙马。你有你的《大话西游》,我有我的《儿歌三百首》。你嘲笑我没有拍出大话西游的情怀,我可怜你只是活在过去。你可以说我特效抄袭,但我会证明观众爱看才是我的追求。突破华语电影票房纪录注定是神秘的旅程,路上少不了3D票价的支持。但,那又怎样,哪怕星爷没有出镜,也可创造票房奇迹。我是《西游降魔篇》,我为自己代言。  相似文献   

2.
正从《大话西游》到《西游降魔》,多年之后星爷又一次成就了香港电影史上的神话。而帮助星爷挑战经典、超越自我的电影编剧就是今何在。今何在,何许人也?他是被誉称为"网络第一书"的《悟空传》的作者。前不久,上海市洵阳中学初一(3)班的同学们,跟着今何在走进西游世界……  相似文献   

3.
喜剧的孤寂     
2月10日,周星驰导演,文章、舒淇、黄渤等人主演的电影《西游·降魔篇》公映,故事定位为《大话西游》前传。这部周星驰历时5年打造的作品,上映首日就取得了7685万元的票房,2月14日更是拿下1.22亿元的票房佳绩,打破了此前由《变形金刚3》保持的1.12亿最高单日票房纪录。华语电影最高首映日、最高次日、最高第三日、最高第四日等多项纪录在手,创下中国影史单周票房纪录没有悬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阐释,造成其主题思想的“朦胧性”.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影像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极佳的基础”.2013年2月,由周星驰导演的电影《西游·降魔篇》自上映以来票房一路创下新高,虽然整体上是对原著的一种颠覆,但也是对原著的一种复位.本文试从英雄成长这一永恒主题和追求真善美、扼杀心魔的哲学主题两个方面,探讨《西游·降魔篇》对《西游记》小说主题思想的一次另类还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有着"喜剧之王"之称的天才演员兼导演,周星驰在《西游·降魔篇》中除沿续了其一贯的搞笑风格外又融入了许多其他的电影元素,通过借鉴恐怖片和惊悚片的一些表现手法实现了对传统《西游记》的彻底颠覆,在给众多的影迷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的同时也在众人心中重构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西游神话。  相似文献   

6.
胡炳娴 《文教资料》2013,(12):77-78
《西游记》自成书以来被动地接受了很多艺术性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呈现出娱乐化、情爱化、特效化的趋势。作者以《西游降魔篇》为例,从故事主题、主体及人物形象方面阐释影视对文本的改变,并具体分析当代人对《西游记》改编后的影视的接受状况。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而周星驰导演的影片《大话西游》与《西游记》小说之间形成一种互文。电影《大话西游》保留了西游记中的人物,却赋予了角色现代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话西游》中主要角色的爱情宿命和自我顿悟之路,剖析电影中角色所映射的当代都市人形象,以及电影所反映的当代都市人的爱情命运和个体自我的迷失现象。本文旨在阐释电影《大话西游》的现代性及当下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每年冬天,当电视上开始轮番重播老版《西游记》电视剧主题曲"噔——噔噔瞪噔噔——"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寒假已经开始了。但是过完了寒假的你,在今年走进电影院时,一定会惊呼:怎么还是这只"孙猴子"?"星爷"周星驰监制的《西游·伏妖篇》,作为贺岁档中的实力担当,强势上映。相比4年前狂揽12亿票房的前作《西游·降魔篇》,本片主创阵容大换血,星爷退居监制一职,导演由香港电影怪才徐克担任。除了周星驰与徐克的强强联手,本片的卡司阵容也更加鲜嫩,  相似文献   

9.
2013年初,周星驰凭借其贺岁档电影《西游:降魔篇》取得了“全球华语票房冠军”的票房佳绩。影片中诙谐幽默的周氏无厘头除带给人快意一乐之外,还蕴含了深刻的教育功用。本文试从教育学的视角对影片文化进行解读,发掘娱乐电影对现实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南楠 《文教资料》2013,(35):137-139
近年来井喷式的中国电影市场,敏锐的电影台词设计与对传统电影价值的反叛思考逐渐引起了业内和观众的注意.《西游&#183;降魔篇》延续了周星驰一贯的“无厘头”风格,继承了中国喜剧电影后现代主义的潮流,给观众呈上了语言享受、诙谐幽默的饕餮盛宴.同时我们需要深度挖掘隐藏背后狂欢式的价值重塑.  相似文献   

11.
刘大先 《大学生》2014,(1):116-117
2013年的电影中,出于个人对科幻类型的偏爱,我觉得《遗落战境》配乐和色彩都有特色,在结尾的逆转显示叙事的匠心;《地心引力》在技术上对于传统视角习惯的打破,《极乐空间》对于阶级的反思,《星际迷航:暗黑无界》、《重返地球》的中规中矩都可圈可点。其他如《被解救的姜戈》的酣畅淋漓,《西游降魔篇》的cult气质,《唯神能恕》的平静中的暴力,也让人印象深刻。然而,我更想谈谈这一年波澜不惊的电影格局中所透露出来时代文化趣味的诸点迹象。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神话叙事原型。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始.将“西游”人物、“西游”故事原本的关系进行交错作为叙事主题的文本在非主流叙事中占据着相当的空间。其中《大话西游》和《悟空传》是典型代表。两者在各自的创作理念中暗含着孤独与狂欢的矛盾与悖反,也体现了不同的取舍与选择。从两部再创作品与《西游记》的比较分析中可以见出该叙事类型发展的内在动因,并可从艺术样式和人文诉求等角度丰富当代神话叙事的外延研究.  相似文献   

13.
爽! 这大概是大家读完徐也同学文章后的共同感受吧!徐也同学用了什么样的魔法让大家如此荡气回肠呢?秘密如下: 1.用古典名著的旧瓶装讽喻现实的新酒,绝不是从星爷(周星驰)拍《大话西游》开始的,好几百年前就有,可以说古已有之,比如说《西游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游记》小说的广泛流传,孙悟空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符号,但从人性角度看,其所指层面有所缺憾,《大话西游》则从爱情方面给予成功的弥补,从而使孙悟空符号的所指在一定意义上有了变迁,这体现了艺术形象符号“与时俱时”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六年级有些学生已进入青春期,青春的萌动拨动他们渴求了解爱情的情愫。面对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一般总是采取回避的态度,从不跟学生提起与爱情相关的任何话题,以免泛起学生心中爱的涟漪,使自己成为催发学生早恋的罪人。可是,有一次,我的这种想法却被打破了。《牛郎织女》这篇课  相似文献   

16.
历来作为正义与自由化身的孙悟空在电影《西游·降魔篇》中却以邪恶极丑的形象出现,令观众感到新奇而又疑惑。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之斯芬克斯因子理论视角解析作品中人物从人或神沦为妖魔、再从魔转化为佛的变化,认为是斯芬克斯因子不同组合和变化的结果。在兽性因子的支配下,圣者也可能转化为妖魔。儿歌简单的语言传递至善,征服邪恶。去除魔性,回归本真与理性是走向完美并最终成佛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7.
影片《左耳》中复杂纠葛的青春情爱吸引着诸多观影者的目光。"爱错了是青春"这句颇有自我催眠意味的台词也为其博得了"治愈系小清新电影"的头衔。商品大潮席卷下,爱情被情欲化、世俗化。"小清新"搭配"重口味"的影片制作旨归以及对想象的符号化、"青春"的商品化无法治愈爱情创伤的现实。青春荷尔蒙的燃烧和利己者间的情感交易,与青春无涉、与爱情无关。  相似文献   

18.
时下,文学界出现了一股新潮流,即对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加以改编,改出了许多不同的版本。如《西游记》就被改出了好几个版本:像《大话西游》《糖醋西游》等。这些作品的确能使人耳目一新,以至于它一时间受到了读者的青睐,一些学生也光顾了这样的读物。这其实是文学上的不良现象。作为教师,我们能对学生这种“兴趣”放任自流吗?不加以引导行吗?  相似文献   

19.
<正>榜样标签:有光芒有爱心有力量TF-Boys少年偶像组合成员,娱乐明星。综艺达人,爱笑的少年。歌手,与王俊凯、王源以TF-Boys组合形式出道,陆续发行《Heart梦·出发》《魔法城堡》《青春修炼手册》《大梦想家》四张EP及《想唱就唱》《为梦想时刻准备着》《开学第一课》《恋西游》等主题曲。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爱情泛滥的年代,有些爱情说多了总会让人恶心,而《大话西游》从一开始的冷场,到后来各大高校的热播,这是谁也想不到的。而且里面的一些对白已经成为了经典,无论是唐僧的罗嗦,还是周星驰的“曾经……”都已经广为流传。这部电影无论你是用哪种眼光去看它,无论认为它是喜剧或是悲剧,都是一种观点。用里面的话来说就是“各花入各眼”几年过去了,周星驰已经成为国际明星了。那天看到网上别人写的《大话西游的十种爱情》,觉得纯粹是调侃。所以我也决定不负众望,也跟着恶心一下,说说里面的爱情。至尊宝和白晶晶一见钟情版从看到白晶晶的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