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之伤与个体存在的焦虑——试论白先勇的时间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存在主义时间观入手,讨论了白先勇小说的时间哲学:一种偏执的悲剧性的时间焦虑症。白先勇早期小说揭示了生命本能对时间喻示的非存在的抗拒与畏惧,成熟期的《台北人》、《纽约客》中,时间之伤渗透到对中国现代历史荒诞性和与此相关的个体命运的反思性叙述中,微观破碎的个体回忆性叙写形式隐含着私人化历史建构的倾向。存在主义的时间观念与民间佛教的人生无常感悟互相融摄,共同造就了他的诉说和纾解个体存在焦虑的时间哲学。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哲学改变了理解人的方式,将"人是什么"转向了"人是谁",因此在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人的非连续性发展获得了关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基于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理解并重视发展人的非连续性教育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理解教育和解决教育问题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白先勇《寂寞的十七岁》里的性苦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包括他去美国留学之前在台湾创作的11个短篇小说,其中可以发现他受弗洛伊德性爱观和存在主义哲学以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很大,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4.
本文聚焦于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这两大现代社会思潮中由"异化"概念所统摄着的自我与社会这些黑格尔式的主题,批判性地考察了黑格尔哲学对"异化"概念的解释以及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这两大现代社会思潮对其做出的不同回应,揭示了"异化"在这些哲学派别中作为一个评价性而非纯粹描述性概念的用法,强调了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对于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勇梅 《考试周刊》2009,(35):27-28
存在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不仅对当代和后世影响深远,而且与西方传统文学一脉相承。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就鲜明生动地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本文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出发点,分析了哈姆莱特的存在主义形象。  相似文献   

6.
<正>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包括他去美国留学之前在台湾创作的11个短篇小说,其中可以发现他受弗洛伊德性爱观和存在主义哲学以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很大,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7.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依托于存在主义哲学,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经历了由意志主义到生命哲学,再到存在主义的演变过程;其意蕴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论、教学方法论、师生关系论、知识与课程论、道德教育论这五个方面。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新时代我国教育的启示,即教育者要珍视个体的存在性与自由性,要充分重视个体的独特性,要注重教育公平对社会公平的引领性作用,以便更好地培养新时代所需的特色人才。  相似文献   

8.
散文诗《野草》集中浓缩着鲁迅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思维的律动上有着某种"对话性",但其中更不乏鲁迅式"存在主义哲学"的存在。通过对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作整体性的回顾与阐释后,不难从中找到它与鲁迅思想模式下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共通性——人类存在的"虚无—价值"命题。而《野草》正是从体认虚无、搏击虚无、超越虚无三个方面对鲁迅思想模式下的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含蓄而深刻的阐释。在这一思维律动过程中,挖掘出属于鲁迅式的"存在主义哲学因子",从而完成对鲁迅《野草》哲学审美的巡礼过程。  相似文献   

9.
论文拟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及其作品与沈从文的创作进行比照,旨在从存在主义视角探讨沈从文的创作。尽管沈从文没有受到这一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许多作品对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等重要哲学思想都做了不谋而合的诠释。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可以作为研究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一个独特的理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文学是当代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哲学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上半叶,一般公认的创始人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1812—1855)。稍晚的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1859—1938)。胡塞尔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了非理性主义的哲学体系,这对后来资产阶级哲学的发展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三个核心理念"绝对自由""自由选择""他人即地狱"对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其学术界鲜有研究的《巫术师》自由主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主人公尼古拉斯在追求自由过程中历经"绝对自由、自由选择、他人即地狱"的生存体验,这些生存体验构成了他在追求自由过程中对存在主义思想的认识。研究认为,小说借助巫术师康奇斯导演的"神戏"让尼古拉斯在历经各种挫折之后获得成长,充分表达了福尔斯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认可以及对于芸芸众生追求自由的指引。  相似文献   

12.
李钧的《存在主义文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厘清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存在主义文论",引发了我国当前文艺批评中存在的方法论问题的讨论.在存在主义这里,艺术和哲学得到统一,思和诗得到了交流,人存在于世界之中,通过诗意的感悟,人感悟到了世界、大地,感悟到了一种特定的"信息".我国当代文论由于受本质主义影响,主要以认识论为其主导的入思方式,而存在主义文论极力推崇感性和感悟的意义,强调象征,重新阐释了文艺与人生、现实的关系,这是对现实的批评理论的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3.
述存在主义与存在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是带有强烈个人主义色彩的危机哲学,反映了当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发展的失衡及其对人的消极影响。它对理性的逆反表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为克服人的异化倡导人的主观性贯穿于存在主义哲学始终。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没有提出系统的理论,但其思想代表了现代人本主义思想,对教育思想发起极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传入中国以后,鲁迅、钱锺书、冯至等进步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存在主义的影响。曾在教会学校学习,较早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张爱玲也应受到过存在主义的影响。但从目前所拥有的资料来看,张爱玲虽未读过存在主义哲学的论著或是作品,但其小说中的存在观却与存在主义中的一些思想相通,她笔下的世俗生活通过她的智慧表述达到了形而上的哲学境界,她对人生存状态和境遇的洞察,与存在主义思想不谋而合。张爱玲对因人的异化而形成的荒诞与变形有细致而深刻的刻画与描写,用"荒凉"对应人们的孤独与渺小,通过对生命本真的思考,进一步揭露了旧中国正人君子在旧礼教掩护下的虚伪与造假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西方传统哲学探讨超验的对象,崇尚理性主义,而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主张哲学研究应回到现实的经验世界,以关注人的存在为前提,提出存在先于本质,人的本质是在人生的过程中形成,由人的存在方式决定,而非抽象、绝对的理念。本文立足于对《喧哗与骚动》中两位主人公昆丁与杰生人生的存在主义解读,剖析了在一个经历着巨大社会变革的时代,两位主人公在面对荒诞的世界和人生时,如何选择了两种全然不同的存在方式,从而在他们的人生过程中展现截然不同的善恶本质。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哲学传入我国已经有较长的时段了,其对我国教育理论更新的影响还未被深入地考察。本文从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苏格拉底与司拉雪麦格(Thrasymachus)的一段对话入手,分析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方式的“对话”,如何经由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式的解读.跃升为“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进而,以杜威的教育哲学为参照,对“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力图展现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理论发展提供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流派概述]存在主义小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坛上影响较大的派别之一,它早在30年代便已出现,后来在加缪与萨特的宣传和介绍下,才在战后真正形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流派。存在主义小说的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小说作者不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就是信奉存在主义哲学之人。[独门秘笈]存在主义哲学,早期代表人物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盛行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荒谬的,冷酷的,自然界对动物是残酷的,对人也不会更加慈悲;而人生则是痛苦的,无意义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人的一…  相似文献   

18.
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存在主义哲学对西方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详细论述了存在主义哲学对存在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存在"对于哲学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纵观西方哲学史,几乎每个哲学家都有对"存在"的主张。哲学家们也因为对"存在"的认识不同而构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由于对"存在"的理解也被定性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间或二元论的标签。西方现代哲学的存在主义表现出了对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心物等二分法的厌倦,且想对此超越,对"存在"的理解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家,约瑟夫·海勒深受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其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更是嘲讽了现实社会的荒谬与混乱,以及人性的扭曲和丑恶。本文将主要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来讨论作品中存在主义的体现以及小说中约塞连这个"小人物"作为人本能的求生欲和完成自我救赎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