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不好好儿活"师:无论生活是贫穷还是富贵,无论身体是健康还是残疾,上帝创造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一句话告诉所有人应该这样生活——生:(齐答)"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师:母亲为什么要和自己的儿子说"要好好儿活"呢?生:(齐答)因为作者"不好好儿活"。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开头"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直接点出"我""不好好儿活"。对生活失去了  相似文献   

2.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声临其境: 这段文字描绘的是"我"因为自己肢体残疾而发泄内心苦闷的镜头.  相似文献   

3.
教学预设: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教学层次: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教学步骤:读出韵味读出思考一、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师:今天,一位新的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刚才听主持人介绍,我从哪儿来?生:清华大学。(笑)师: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师:今天的课上,我要为同学们带来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位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  相似文献   

4.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那句朴素至极却令人心头震颤的话语——“好好儿活”,是母亲对儿女无尽的牵念和叮嘱,意蕴绵长地刻进作者史铁生的灵魂,也滋养着每一位读者的生命。“好好儿活”,之于人生常态的我们,特别是生活优越的少年派,内心激不起半点涟-。每日平淡的好好活着,许是没人在乎,可经历过变故动荡,重新回归的好好儿活,意义非凡,弥...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读了一篇感人的文章——《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曾扬明 《青年教师》2005,(11):29-31
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秋天的怀念》一课时,又一次超越教材,显示出了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她技高一筹,教学主题由“母爱”升华为“好好儿活”,围绕情感的“共振点”——“好好儿活”,演绎出了一堂经典的、大气的课。  相似文献   

7.
秋天的怀念     
阅读材料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眶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  相似文献   

8.
"这里的省略号,浸透着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让我们再次读出省略号的意味深长."课堂上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过渡语.却留给了学生疑问.一下课,就有学生跑来问我:"怎样才能读出省略号的意味深长?"我诧异而又茫然地示范读了一次.便心虚地打发了学生.  相似文献   

9.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相似文献   

10.
《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语文第9册的一篇课文。史铁生哲学般的思考、斗士般的生活姿态让我敬慕不已。我带着圣徒般的虔诚走进《秋天的怀念》,在作者冷静的叙事中,我分明感受到儿子与母亲心中巨大的伤痛,所不同的是,母亲的痛苦湮没在她对儿子朴实无华的关爱中,并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什么叫“好好儿活”.她给予史铁生的是面对苦难的精神力量。母爱有多种,这属于救赎灵魂的爱。  相似文献   

11.
窦桂梅老师的公开课《秋天的怀念》,以高超的教学艺术、真挚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呈现了一堂意义深远的人生课程。窦老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读出母爱,在体验中品味母爱,在生活中感悟母爱,让学生真正学会好好儿活。  相似文献   

12.
一个优秀学生,在一次考试作文中却只写了9个字:"我的家庭充满了悲剧……"(作文题是"我的家庭")作为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这些省略号真让我有点胆战心惊。我还记得,一次同学们在班上介绍自己家庭时,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印象中,省略号只是表示话没说完、语意未尽、句子时断时续、反复强调等几种作用。今天把它拿来仔细品味,却发现其中有许许多多的学问,蕴含着无穷的教学乐趣。一、省略号是学生口语训练的平台本学期开学,我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一课《找春天》时,当读到"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语文教学与研宄》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不少方便;我现在正在教《故乡》一文,深为本文的省略号所难,也想求您们予以方便。省略号在《故乡》中用得较多,共有二十多处。我将《语法修辞讲话》等书中关于省略号的讲解综为八条,用来解释《故乡》中的省略号,有好多就无法说清楚。这些省略号的作用是否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语法功能而起到了某种修辞艺术表现力的作用?望赐教。郧县柳陂兰善清兰善清同志: 你提出的问题很好,本刊特将杨存根同志的《试淡<故乡>中省略号的用法》一文介绍给你与广大读者,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作定语的“好好儿”的词性和量性特征,进一步剖析作定语的“好好儿”的定量量性特征和结构。研究表明:作定语的“好好儿”为状态形容词,其结构体现在“的”字隐现的规律性:当“好好儿”修饰的名词为集体名词时,“的”字不可缺少,格式为:“好好儿”+的+集体名词;当“好好儿”修饰的名词为非集体名词时,“的”字可隐可现,格式为“好好儿”+(的)+非集体名词。在“好好儿+的+NP”结构中,添加助词“的”能增强表达者的主观性强度;“好好儿+NP”结构既含有说话者对NP的肯定和赞同感,又隐含说话者“不愉快、不称心”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窦桂梅老师的公开课《秋天的怀念》,以高超的教学艺术、真挚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呈现了一堂意义深远的人生课程.窦老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读出母爱,在体验中品味母爱,在生活中感悟母爱,让学生真正学会好好儿活.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我的登基大典,请大家好好儿吃、好好儿玩!”十岁的赵煦当上皇帝了,他把朝廷里所有的人都请来了,就连前些年被贬到边远地区的苏轼也被召回朝中当上了大官。大家快快乐乐欢聚一堂。  相似文献   

18.
“这里的省略号.浸透着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让我们再次读出省略号的意味深长。”课堂上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过渡语。却留给了学生疑问。一下课。就有学生跑来问我:“怎样才能读出省略号的意味深长?”我诧异而又茫然地示范读了一次.便心虚地打发了学生。这件事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渐渐产生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疑虑:这样简单的示范读,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省略号的运用,能够表现出丰富的语言内涵,显示出独有的语言价值和艺术魅力。我们仅从中学语文教材里的两篇小说中选几例人物语言加以分析,体味省略号的作用。在大段的人物语言描写中,合理运用省略号更能充分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过程。例如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首饰匠的一段语言描写:“长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  相似文献   

20.
[案例]学习《荔枝》一文,教学临近尾声,学生还沉浸在母子浓浓的情意中。突然,一位学生举手道“:老师,我觉得‘荔枝依旧年年红’这个句子后面的句号用得不合适,用省略号好。”话音刚落,同学们议论纷纷,并迅速形成两派——“句号”派和“省略号”派。到底是句号好,还是省略号好?如何利用这一质疑点、争论点让对话触及心灵,引向文本更深处呢?[课堂回放]师(:赞赏地)说说你们的想法?(“问省略号”派)生1:我觉得用省略号显得意味深长,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有千言万语想对母亲倾诉。生2:荔枝依旧年年红,年年看见荔枝就想起母亲,思念永远不会停止。生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