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柏琴与色彩     
曹刚 《世界发明》2003,26(9):38-39
每天我们都能看到行人穿着花花绿绿、五彩缤纷的衣服,难道古代的人也有这么多颜色的衣服可穿吗?然而.古代的人们只能用少数几种植物给布匹染色.不仅色彩单一.也不够绚丽,而且很容易见水褪色。所以在那时候,好的染料是非常稀有和昂贵的.往往被王公贵族们所垄断.像明黄色只能供中国皇帝专用.在古罗马帝国也只有皇帝才能用紫色染料。  相似文献   

2.
正猜一猜,世界上最贵的服装多少钱?在古代,不难想象,皇帝的龙袍应该是最贵的。一个人坐拥江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何能容忍别人的衣服比自己贵?史料也确实记载,织一件龙袍,需用绣匠608个,绣洋金工285个,画匠26个,每件制作成本是1000两白银,兑换成现在的价格,大概是14万元。那么,现代最贵的衣服又是多少钱呢?有人说是玛丽莲·梦露的一件睡衣,梦露曾穿着这件衣服出席  相似文献   

3.
张波 《知识窗》2006,(10):30-31
皇帝穿什么衣服 清朝皇帝的服饰既保留了满族服饰中的风俗,又沿袭了中国历代皇帝“崇尚黄色、衣纹云龙”的传统,在黄色龙袍上缀有象征皇权的日、月、星辰、山、龙、火等12个图形。  相似文献   

4.
肥皂的历史     
<正>古时候没有肥皂,洗衣服时只能先将衣服浸湿,然后在青石板上不断地用扁木棒捶打,再在水中清洗,除去衣服上的污垢。这样洗衣服,既费力,又洗不干净。后来,人们发现有一种天然碱矿石,溶化在水里滑腻腻的,用它来洗衣,去污的能力很强。烧饭用的柴草,如稻草、麦杆、柴禾,燃烧后剩下的灰烬,从灶膛里掏出来浸在水里,用布过滤出清  相似文献   

5.
君懿 《百科知识》2012,(19):17-19
正自古人们传说,古代帝王的宫殿里,地上铺满金砖。古代皇帝的奢侈生活是早有耳闻的,可是连皇宫中的地砖都是用黄金做的,这似乎太不可思议了。皇宫里铺的地砖真的是用黄金做的吗?在北京故宫金銮殿,地面上铺着4718块油润如玉、光亮似镜的地砖,它质地密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尊卑十分严格,连服饰穿戴也有严格规定。如黄色是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除太监外)一概不能“染指”。各级官员服饰也不相同,不能乱穿。官职品级不同,衣服颜色也各异。这种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  相似文献   

7.
问:用黑色华达呢、斜纹、卡其、平布等做的衣服存放久了,质地容易变脆,不耐穿,不知这是什么道理? 答:这是由于大部分黑色棉织物是用硫化青染料染成的。这种布料存放时间久了,硫化青染料中的某些“活性”硫,碰到氧会逐渐氧化,就“蜕化变质”生成硫酸,使棉纤维成为水解纤维素而发脆。  相似文献   

8.
倪方六 《百科知识》2013,(15):54-55
很多人将古代的科举考试喻为现代的高考。其实,古代"高考"更有诱惑,考而优则仕,正如北宋皇帝赵恒在其《励学篇》中所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古代学子更重视考试,考试过后也不会随意放松,而是安排学习、拉关系,政府对"八年抗战"式的考生还搞特殊照顾。  相似文献   

9.
钟穗 《知识窗》2008,(9):35-35
在中国历史上,连皇帝都逃不过谥法的褒贬。皇帝死后就由大臣集议,或史官作评语,像汉朝的文帝、武帝,称谓“文”、“武”,都是谥法给他们的谥号。汉朝最后那个皇帝为献帝,就比较惨了,含有奉献给别人、送上去的悲哀。所以,谥号就是一个人死后的盖棺论定,也就是死后的一字之定评。中国古代做皇帝、做官的最怕这个谥法。怕在死后留下万世骂名。  相似文献   

10.
重识阿胶     
谭玉龙 《百科知识》2010,(15):37-38
千年名药 阿胶,是我们最为熟知的名贵中药,也叫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顾名思义,就是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古代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帝,因此又有“贡胶”之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科学技术,其上发展起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但是,今天发掘、研究中国古代科学遗产,决非只局限于发掘具体的成果。这是因为古代科技成果,在当时虽很先进,但在今日,其原理也只能放在中小学教科书中介绍。今天,我们发掘、研究古代科学遗产更多应着眼于发掘有民族特性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价  相似文献   

12.
致命的颜色     
<正>一提到绿色,你的脑海内一定会浮现健康与自然这种"正面形象"。但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绿色却代表着死亡。那时,要想获取绿色的染料,只能通过植物汁液得到。但这样提取的染料不仅颜色暗沉而且容易褪色。1814年,德国施韦因富特市的一家服装公司研发出一种新型染料。用这种  相似文献   

13.
晓威 《百科知识》2010,(10):43-44
如今,“甲醛”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我们熟知的装修材料中有甲醛,新买的汽车里面有甲醛,甚至海鲜产品用甲醛浸泡,白糖面粉当中也有甲醛。而现在,衣服也没能幸免,不仅是衣服,包括床上用品、沙发座垫等等,也会出现甲醛超标。  相似文献   

14.
周林 《知识窗》2008,(6):26-26
我国古代有避讳的习俗,通常,老百姓需避皇帝和皇亲的名讳。例如,“秀才”这一名词,当时因避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于是将“秀才”改称“茂才”,这在古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避讳的方法通常是将需避的字采取缺笔、空字或改字。避讳现象在医药用语上也时有出现,有些中药名或方剂(汤头),也因为避讳而“改名换姓”。这是我国古代的陋俗,  相似文献   

15.
皇帝的正装     
常强 《知识窗》2011,(1):36-36
在古代,皇帝被视作“真龙天子”,所以皇袍上绣有龙饰,人们往往将皇帝的衣装泛称为“龙袍”。其实,中国皇帝最正式的衣装上不单单绣有龙形图案,还有其他图形。具体而言,主要有十二种纹饰,即“十二章”。据《晋书》记载,东晋第二位君主晋明帝“始采《周官》《礼记》《尚书》及诸儒记说,还备衮冕之服。……  相似文献   

16.
发现衣服上生了霉斑,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处理: 一、棉线衣服出现霉斑:用几根绿豆芽,在有霉斑地方反复揉搓,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霉点就除掉了。 二、呢绒衣服出现了霉点,先把衣服放在阳光下晒几个小时,干燥后,用刷子将霉点轻轻刷掉就行了。如果衣服因油渍、汗渍而引起发霉,  相似文献   

17.
秦良玉     
《中国科技信息》2003,(6):23-23
明朝末年,有个名为秦良玉的女豪杰,她出生在神宗皇帝万历年间,在今天的四川忠州县地区。秦良玉是一位苗族姑娘,小时候特爱练武,性格也很直率,非常有胆量,她的父亲秦葵与哥哥秦邦屏、秦邦翰都是出名的武官。所以她一直希望能象地爸爸和哥哥们一样当个武将,为了这个愿望她不惜放弃花哨的女儿装而换穿男子的衣服。  相似文献   

18.
正有关个税、房产税,总是社会议论的热点。纳税是古今人民都必须履行的义务。虽然古代纳税人的"税负痛苦指数"比较高,但古代政府在减免方面也有让纳税人高兴的地方,每个朝代都会有给纳税人减税的措施。"税其舍不税其物",古代亦征房产税在汉代,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出现了"缗钱税"。此税种起初是对现金,即所谓"缗钱"一类动产征税。后来扩大征收范围,将田地、房宅在内的家庭财产均纳入征税范围,这应该是封建时代"房产税"的滥觞。  相似文献   

19.
正民国以前,倒是没"劳动节"这个说法。可是在古代,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百姓,农业劳动都是其生存的基础。因此,尽管没有劳动节,但类似的日子还是有的。一个朝代的兴盛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劳动。因此,凡是明君,大都得劝民农桑,减轻赋税。为了鼓励农民积极耕种,哪怕是养尊处优的皇帝,每年也得出宫"劳动"一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代的"劳动节"  相似文献   

20.
香水是一种能将一切联系在一起、恒久不变的艺术。越来越多的男士们喜欢用香水。本来,香水在诞生之初曾经是张扬男性权威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无论是古埃及还是古代中国,象征皇帝至尊地位的金銮宝座下都少不了熏香的点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