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是城乡结合的学校,学生来源主要是农民子弟。要落实市教研室提出的:“要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在语文总课时中逐步开设语文活动课和发展课,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与课文相联系的活动课和课外阅读,组织以发展学生语文兴趣,思维、个性为内容的活动课。这些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努力形成系列。”这一要求,我校不少教师认为农村小学谈何容易,还认为语文活动课的开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针对上述思想我们组织教师反复学习,使广大教师提高认识,明确语文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它是学生素质得到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认识提高,明确了开展语文活动课的重要。两年来,我校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对语文活动课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文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发学生智力,开阔学生视野,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审美、想象、交际、探索、创造和应变等能力为目的的语文学习活动。在素质教育中,活动课正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异...  相似文献   

3.
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活动课程的目标,教师应充当好以下四种角色:一、参与的引领者学生在语文活动过程中,只有当他真正地积极地参与学习者自身内部所发生的过程,他才有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活动课中充当参与的引领者,学会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儿  相似文献   

4.
杨孝通 《现代语文》2008,(10):91-91
语文活动课程是由教师指导,学生自愿参加的,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语文教学活动。它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的特点。它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使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地、和谐的发展,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笔者觉得它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内容辐射于多门学科.活动课是以活动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是活动课的实质和切入点,是活动课的灵魂;实践性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学生兴趣是活动课程的中心.两门学科都有共同目标: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进行语文创新教育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化学活动课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全员参加并在活动中自主发展的课程.化学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综合运用化学科学知识意识以及团结合作意识,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等,在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化学学习特长.基于化学活动课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化学活动课的特点或许可以归纳为“细构思、小群体、多讨论、勤实践”.意即:教师根据活动课的主题,精心构思教学过程,恰当地组织好学生的小群体,充分发挥教师的…  相似文献   

7.
我校语文活动课的开设,经过几年实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地发展,全面提高语文科的教学质量。语文活动课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一、重视语文活动课的实验和探索 开设学科活动课,有利于加速知识的内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有计划、有系统地上好语文活动课,我校领导首先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活动课的教学理论,通过学刀使教师们逐步明确开设语文活动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愿参加语文学科类兴趣活动,通过自主实践,从而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形成良好的素质的一门课程。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活动课主要以学习活动为目的,其中“对话型”活动课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其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活动课主要以学习活动为目的,其中"对话型"活动课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其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左素芳 《考试周刊》2009,(14):63-6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实践活动。所以最近几年.活动课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课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只凭每个单元的一节活动课,还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语文课堂活动化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活动课程是我国现阶段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减负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活动课程不同学科课程,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不是课堂教学的重复;它的学习不是依照课本的讲授完成的,而是在教师的适度指导下,靠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自主性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获得的。在语文活动课中,语文教学和活动不是各自独立的,应该是互相融合的,应该让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通过活动达到自学自练的目的。中年级的学生刚从字、词、句的练习过渡到阅读教学的阶段,更加需要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课外书的兴趣。我抓住学生…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教育部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开设活动课应以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目的,以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思维为核心,以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开拓了宽阔的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人们把语文活动课称作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课堂形式。小学语文活动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多项语文基本能力。然而,活动课常常被教师和学生忽视,因此在语文活动中重视活动课势在必行,而且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小学语文活动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 ,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运用民族语言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开发他们的潜能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的中小学教学大纲和课程…  相似文献   

18.
语文活动课是教师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学生情况,有的放矢开展活动,如动手方面的可让学生剪、贴、拼、画、摆;动口方面可让学生参加朗诵、朗读、演讲、表演;动脑方面的可让学生回答、思考、编故事等。活动中要尽量避免单一、呆板和模式化,要灵活多变地采用不同活动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语文活动课的目的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19.
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课程形式 ,它对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开课伊始 ,由于传统的课程观、质量观、人才观的偏见之深 ,给活动课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仍有把活动课挪作学科课用 ,把活动课当作课外活动上 ,从而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 ,针对这些弊端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和不断研讨 ,总结经验 ,使我们逐渐了解活动课的特点 ,弄清了活动课的内涵和外延 ,明确了活动课的地位 ,又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 ,掌握了活动课教…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学科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课程,它同学科课程一样是小学数学教育中课程结构的两大支柱之一。活动课与学科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小学数学学科活动课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通过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让每个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数学素质,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才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活动课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课前要精心“编导”丰富多彩的内容,课中针对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