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博览》2008,(8):F0004-F0004
中国人对竹有特殊爱好。它用途广泛,可作编织与雕刻等用途。竹的形态优美,其中空外直的特性被视为君子不屈不朽、具有气节的象征。至明代晚期,专业竹雕者及喜爱竹刻的文士与日俱增,当时的嘉定与金陵(今南京)更成为竹刻活动的集中地,竹刻艺术便发展成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相似文献   

2.
雕刻画也是一种图画。它是用有尖头的硬物在陶土、灰泥、石头、金属或蜡上雕刻而成。雕刻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人类的岩雕,但雕刻画最有意义的后续发展,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用  相似文献   

3.
刮蜡画     
雕刻画也是一种图画。它是用有尖头的硬物在陶土、灰泥、石头、金属或蜡上雕刻而成。雕刻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人类的岩雕,但雕刻画最有意义的后续发展,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用来装饰宫殿墙壁的画。  相似文献   

4.
方文婷 《红蜻蜓》2024,(8):20-25
<正>竹雕,也称竹刻。清末古玩收藏家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书画之难,人所共知。今乃易以刀竹,其难当更逾书画也。”他将竹雕与书画作比较,用刀代替笔,在竹子上进行创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5.
刘国胜  刘金敏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1):108-108,110
现存陵墓雕刻中,汉代霍去病墓雕刻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石刻群,是西汉石雕的代表作品。霍去病墓前石雕造型洗练,浑厚质朴,深沉雄大,它是汉代以后整个中国古代大型纪念碑雕刻的典范作品,是我国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在打破汉代以前的旧的雕刻程式,建立更加成熟的中国式的纪念碑雕刻风格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飞动之美《考工记》中讲到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去。这比起希腊来,就很不同。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中国古代雕刻却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7.
微雕     
《小学生导读》2012,(10):2-F0002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它是凸出来的,富有立体感。它甚至可以在象牙片,竹片或头发等进行雕刻,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嘉定竹刻工艺的实际教学出发,从感受美、领悟美、创造美三个方面对中职竹刻工艺教学的美育功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雕刻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它的丰富多彩,如石雕、木雕、砖雕、泥塑等不同材质表现出来的雕刻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并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安徽省为数不多的代表性竹雕工艺,合肥竹雕彰显出融合创新式的艺术特质,主要表现在集湖南邵阳竹刻和徽州竹雕工艺特色于一身上.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合肥竹雕传承与创新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持续创新度不够、名牌影响力不足、传承发展后继乏力等.新时代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工艺的大力弘扬,带给合肥竹雕传承发展无限机遇,为合肥竹雕的创新性发展和当代的多元勃发提供了现实路径.如借鉴"非遗传承人"模式,积极培养传承人;发挥教育传承作用,加强宣传和认识;建设合肥竹雕工作站,完善雕刻行业规范.  相似文献   

11.
"石像生"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它们如同一批"卫士"守护着陵寝,成为仪仗的象征,是王侯将相陵墓前特别的装饰性建筑。凤阳明中都皇陵石像生在内容、风格上兼容并蓄,在雕刻手法上突出多样统一的装饰性,造型生动、形象精美,具有典型的明初雕塑风格,对研究中国古代雕刻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仙是石蒜科水仙属植物的统称。中国水仙在分类中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水仙淡装素雅、品性高洁,在叶丛中点缀着玉白莹韵的花朵,黄金般的副冠着生在洁白的花瓣上。岁末厅堂摆上一盆水仙,满堂生辉,春意盎然,有“一盆玉蕊满堂春”的生趣。中国水仙是世界上草本花卉中少有的能够雕刻造型的植物。将水仙鳞茎进行雕刻造型,可以创造出各种维妙维肖的形象,可以把花卉与盆景结合得尽善尽美,形成无言的诗,立体的画。1怎样挑选水仙球由于水仙球须达三年以上才能开花,因此首先看水仙头体型整个成扁平或椭圆形,母球大,于球小;其次,水仙…  相似文献   

13.
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是中国民居建筑雕刻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反映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审美情趣等。本文从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中的木雕和砖雕入手,来探讨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特点,旨在有利于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健康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绍兴戏曲历史悠久,唱戏的地方。或者临时搭棚,或者提前修建戏台。在这些戏台上有精美的雕刻,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副副楹联,或行书、或草书,或篆书、或隶书,或阴刻、或阳刻,仿佛是一杯杯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化香茗。  相似文献   

15.
雕刻时光     
“雕刻时光”是北大附近一家咖啡馆的名字,那家咖啡馆给我的感觉是很豪华、漂亮的,且有几分欧式风格,当然,我只是从图片和文字上去了解它,但还是特别喜欢它的名字——“雕刻时光”。雕刻时光,在不紧不快的时光上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多么惬意的事。那一定是不紧不快的时间,才可以用心去雕刻,如果一切太匆匆,或许就没有想好自己想雕刻些什么,也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东西;是雕刻,而非雕琢,如果在时间这个东西上留下的东西都太刻意,那还有什么舒坦,还有什么行云流水的潇洒?被雕刻的时光,不敢说它一定美,但它一定是有故事的。这故事也包…  相似文献   

16.
试论北凉石塔基座像与神王殷光明基座雕刻像概述在已公布的13座北凉塔中,九个塔的八面基座上有线刻或雕刻像,其中除程段儿塔外,像的上方都刻有八卦符号。①雕刻像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具头光,披帛从头光后顺肩绕肘而下,手持供品。服饰以男袒上身、下着犊鼻裤或腰...  相似文献   

17.
杨明彦 《文教资料》2011,(23):97-98
人类用视觉符号来表达感情.用图形或造像储存自己的记忆、知识或精神寄托.中国雕刻艺术及其所映射出来的视觉传达信息更是先辈们努力和探索的延续。本文从我国的雕刻艺术中来探索创作者的视觉艺术思维,用视觉信息探讨的形式进行古今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是我国传统民居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豫北民居中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民居的院门形式和装饰雕刻上,同时还有房屋的门窗、隔扇等雕刻艺术方面,其中主要是砖雕和木雕。在雕刻内容上,反映了传统文化和装饰艺术的结合及其寓意,体现了豫北地区的风俗人情和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星期六上午,在工艺品厂上班的叔叔来家里串门,带给小明一个自己雕刻的大理石“福”字。拿着这个小巧精致的大理石雕刻,小明想到电视上说雕刻玉器是很费时间的,于是问叔叔,雕刻这个饰品得不少时间吧?  相似文献   

20.
(一)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附属于陵园建筑的艺术部类。似乎没有哪一类艺术形式如同中国封建帝王陵墓雕刻群那样,直接地依附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漫长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牢固的宗法制度在古老中国的长期统治,在政治上形成了君王至上的统治思想,造成森严的等级差异和限定,以“仁”和“礼”为中心的儒学思想经历代统治者提倡和扶持,也被纳入封建君王治国安邦的轨迹。作为正统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地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地上,使得中国古人世世代代观念中沉积着一种万众之心皆归向高高在上的君王之意向。艺术是人类理想之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往往体现在它的艺术之中,换言之,艺术也往往被认为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象征。典型的东方封建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群和陵墓建筑雕刻群设计与施工中体现无疑,甚至在中国传统书画和宗教艺术中也渗透着与西方文化殊异的中国艺术精神的审美意向。陵墓雕刻群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