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温源 《甘肃教育》2014,(20):29-29
正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1.内部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部分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学困生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学科缺乏自信心。(3)学习方法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小学高年段的数学教学课堂上已经出现了"两极化"的现象,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较为优秀,而一些学生则戴上了"学困生"的标签,成了数学学习赛场上的倒数人员。倘若数学教师不能有效针对学困生开展教育工作,极易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愈加下降,甚至影响后续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从数学学困生的表现以及成因入手去分析学困生,以找到合适对策,更好开展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所谓"学困生",是指目前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闲难,学业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正的学生."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重大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4.
所谓"学闲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学生. "学困生"有着很多种类型,大致上分成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称为"思想意识较差的学困生";第二种是学习习惯不好的,称为"顽皮型学闲生";第三种是思维缓慢,跟不上上课的进度的,称为"迟钝型学困生";第四种类型是"偏科非常严重的学困生".  相似文献   

5.
"任务单"导学重在"活动","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真知.可是,我们发现课堂上的活动并不能完全做到所有的学生全员全程参与,特别是学困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参与度令人担忧.那么如何让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呢?结合教学实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探索与尝试.一、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好多学困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考虑问题时不  相似文献   

6.
"学困生"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完成正常学生能完成的学业任务,不能达到一般学生所达到的学习水平的学生.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三中学是一所城乡交界的初级中学,由于客观因素,学困生比例较高.而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要面对全体学生,更要面对学困生,只有认真做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7.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往往因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家庭温暖以及受升学压力的影响而出现学习和心理问题.这些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他们跟不上班集体,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成了班集体中的后进群体.为了践行"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工作中,我开展了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德育活动,并确立"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强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位学困生都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主动性、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或是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习惯不好;甚至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学习成绩较差。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学困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能放弃这些"学困生"的,而应该热情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争取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找到学习方法、进入学习状态,争取使"学困生"达到正常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基础较差或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它区别于智残的学生。他们在心理上对学习持消极态度,不能主动自愿地投入学习。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一、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学困生,就是指学生的智力与感官都正常,但学习效率较低,不能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很多学生上初中后都感觉到化学不好学,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习惯较差,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这也是导致产生化学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必须培养这些"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困生较多,而且  相似文献   

11.
"学困生"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做好高中阶段"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学习手段,撰写笔记对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提高高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学困生"对于学习过程的管理能力,提高高中"学困生"的元认知水平,促进高中"学困生"学会学习.具体实施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任务驱动,引导"学困生"通过记笔记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方法指导,引导"学困生"通过积累学习经验进而逐步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2.
梁登科 《甘肃教育》2014,(22):36-36
正"学困生"是每个班级都会存在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班级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可见,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个教师不得不深思的课题。数学教师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谈些体会和做法。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一)学生自身的原因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增加,教学方式变化也较大。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学习方式也不够灵活,对一般概念只知道死记硬背,不探究内涵。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意志薄弱,不能迎"难"而上,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更是望而却步,缺乏突破学习障碍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上通常将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定义为"学困生"。"学困生"转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对我校六年级"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力求对同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是指有学习障碍、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研究表明,学困生中有许多人都患有"多动症",其症状表现为精力分散、多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刘宁 《华章》2012,(24)
学困生就是指学习上有困难、或者不能达到自己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学困生情况是每一个辅导员最怕遇到而不能避免的;学因生在一个班级里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影响却很大,有经验的辅导员能很好的把握住学困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集体.一个有学困生的班级,学困生的进步与否,将是这个班级是否形成优秀的班集体的关键,所以无论是从教育本人的角度,还是从维护集体的角度,做好学困生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学习中有相当的"学困生",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是提高数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困生"的转化也要讲究策略,要以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原则,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有克服数学学习上任何困难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徐旭东 《现代语文》2005,(1):114-115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促进"学困生"的能力与学业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本文涉及到的"学困生"指的是语文成绩与潜能发挥之间存在差距而导致学业暂时"落伍"的学生.他们暂时不能适应常规学习,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等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  相似文献   

18.
从教学角度分析,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习惯,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表现出学习困难、正确率低的学生.学困生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少部分学生不能适应群体教学,因而在学习上出现障碍,对学习失去兴趣.转化学困生既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改变消极的学习态度;又要尊重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差异,在教学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素质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下的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对学困生不能只"哀其不幸,怒气不争",还应该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了解学困生的成因;二、查清学因生的层次;三、激发学困生的兴趣;四、积极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用爱心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五、在学习上多点扶持、帮助;六、及时家访,与家长沟通.  相似文献   

20.
<正>一、学困生的定义及转化意义何为学困生?心理教育学认为,学困生是因心理或学力等因素导致成绩落后或行为偏差的学生。有的则认为: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停滞的学生。其特点是:学习成绩都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学习,在学习上存在困难,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学困生是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群体,尽管有"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种观点,但教师不是万能的,何况教师这个庞大的群体教育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