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儒周洪谟著述丰富,然其作品大多散失,唯《疑辨录》和《箐斋读书录》两种传世.明清著录《疑辨录》的书名达29种之多.《箐斋读书录》和《疑辨录》的篇目和内容绝大多数雷同,原因在于《疑辨录》是在《箐斋读书录》的基础上进行整并、删改和打磨而成.周洪谟《南皋子杂言》乃《箐斋读书录》之异名,并非另有一书.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所录周洪谟诗文中有三首并非周洪谟之作.  相似文献   

2.
七言古诗《四时读书乐》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概括了文人的读书乐趣:春季,"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之乐,乐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情趣……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话题汗牛充栋,无以计数.但那些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充满辩证法的读书精见,总给人以开窍生慧之点化,醍醐灌顶之禅悟. “多”与“少” 俄国诗人杜勃罗留波夫,在一首自勉诗中说,要“在一天之中把这个图书馆里的书都读光”,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的确表明了他要多读书的决心.单是13岁那年,他就阅读了410种书.我国唐代诗人杜甫也有句“读书破万卷”的名言.无疑,这种笃信治学、志在高远的求知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4.
正教师是文化人,读书就理应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是专业人士,读书就理应是一种成长载体;教师是儿童成长的引路人,读书就理应是生命之树常青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书,是永放光辉的明灯,是学校集体的丰富精神生活的源泉。读书,是一个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借以通向儿童心灵的门径。"作为一个教师就必须是个"读书人",读书似乎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应该是生活必然的组成部分。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1.读书可以养心身体需要滋养,心也是需要滋养的,要靠知识、见地、思维、情趣来滋养,而这些东西大都来自读书,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不断创新,努力追求和谐之美,引领学生体验自然之美;语文教学应倡导快乐读书,努力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趣在书中     
有人不喜欢读书,有人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人说:无趣;喜欢读书的人说:有趣。趣之有无,仿佛因人而异,其实,趣在书中,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就看你愿不愿找,或者说,你能否找到一种通往趣之所在的途径。我自称是一条书虫,一天到晚以淘书、读书、编书、写书为业。为此,我想以一种书虫的身份,和诸位聊聊怎么样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干任何事情都一样,如果没有兴趣,那就难以持久,自然也就不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当然,我说的读书,并非为了什么大的成就而读,但一个人若想要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而对读书又没有一点兴趣,估计那作为是要大打折扣的。一本书摆在…  相似文献   

7.
读书的兴趣     
正读书要有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感觉到读书之乐,其乐无穷,读书进入一种如痴如醉的境界,读书便其正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和生命意义的追求,所以,无论是自己读书还是指导别人读书,首要之义是培养兴趣,激发兴趣。俄国诗人杜勃罗留波夫有首诗写道:啊!我多么希望拥有这样的才能,在一天之中把这个图书馆里的书都读光。啊!我是多么希望具有巨大的记忆力,要使一切我读过的东西,终生都不遗忘。啊!我是多么希望拥有  相似文献   

8.
偷读     
记得程颐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在我看来,读书之乐的确与打球、游泳有所不同,是一种静趣,一种"心趣"。小时候,喜爱读书,大抵是字画书,尽管识字不全,大多时候仅仅是囫囵吞枣,但书中那斑斓的图片、淡雅的墨香于我却有种不可名状的魔力。  相似文献   

9.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10.
读书能使学生增长智慧、明晓事理、享受快乐.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心灵的需要,能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爱上读书.  相似文献   

11.
一、引入电脑多媒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借助书本来实现的.学生的读书全靠兴趣读书,当他们阅读时遇到困难,容易退缩,面对纸质读物易生乏味之感,要形成读英语书的兴趣恐怕就很难了.我认为尝试运用电脑组织阅读教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好方法.主要原因是电脑多媒体将文字和情景相结合,直观、生动,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觉得退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从这些作家的读书心得里,现在的我终于了解了曾经的自己. 麦家:小说让稚嫩的我变得少年老成 我一度把读书当作受刑,千方百计想逃避.我逃避的方式之一是读小说,在课堂上偷偷地读.看小说的人很少,一是可读的小说很少,二是谁也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这上面:这是不务正业,是浪费青春,是拿前途开玩笑,是承认失败.失败已经是一种痛苦,承认失败,则是一种痛中之痛、苦中之苦.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徐复教授以数十寒暑之功撰成《后读书杂志》,这一部足以传之久远的不朽专著,可与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媲美.先生对《史记》、《汉书》、《老子》、《荀子》、《楚辞》、《文选》等24种基本常用书的疑难之点作了精当的校勘与注释.这对准确地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精华,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是极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教读初探     
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要完成这一任务,主要是通过教读,使学生获得一些读书的方法,培养读书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条畅思路,规范表达,都是有极大益处的。如何教学生读书?我采取的措施,概括起来是:五种方法,四个环节,一个原则。五种方法即扣词语,明句式,析辞格,提干句,识章法。扣词语——一景色之描摹,一物品之再现,一事件之叙写,一感情之抒发,一事理之说明,总要借助组织词语来完成其表达任务。在按照一定法则组织成的词语序列中,各词语由于地位和作用不同,因而有主从之分。主要词语是用来表思路之线,从  相似文献   

15.
读书如吃饭     
写下这个题目,又觉有些不妥。因为,如今吃喝之风颇盛.若把读书当了吃饭,或把吃饭当了读书.都是对文化的一种羞辱。 可对我,读书确如吃饭。吃饭.一日三餐,不能简略;读书,是和吃饭一样,不可忘记、不可马虎、不可一日荒过。  相似文献   

16.
不管承认与否,读书一"入定",你就宛如站在高处看风景。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部人生。只要你的心认真投入,就会读出种种神奇,读出无数坎坷,读出让人为之高兴为之忧愁为之生为之死的内涵和真谛。站在书前,你仿佛觉得一座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读书     
读书是一件富有乐趣的事情,它使人增长智慧,扩大视野.一个不崇尚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尤其对于代表着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来说,不读书是难以承担民族重任的.读书须及时,要抓紧时间.《学记》曰:“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也就是说该读书时不读,以后即使再努力也难琢磨成器.然而,人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该读什么,如何读,得想明白了,否则会如盲人摸象,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从古至今,存于世上的书籍无计其数,现如今由于科技更新,排版印刷一律数据化,一部书稿变为铅字的过程简直就是一眨眼的工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每年新出版的图书达30万种之多,仅长篇小说就达3000多部,畅销的书还有数十万种.  相似文献   

18.
一、营造课外阅读新“静”界1.安静的书香世界要让学生读好书,就必须先给他们带来一个安静的书香世界。我便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著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强烈的读书欲望。其次读书的环境是安静的,在班级里我一直强调“轻轻地走,静静地读,悄悄地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教室里最好保持安静,即使需要讲话声音尽量放低,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偶尔伴上一点轻音乐,此时只听见班上翻书的沙沙声。我经常会…  相似文献   

19.
正微言语有人说生命是一场修行,也有人说,生命是一场跋涉。无论是哪一种,每一步,我们都在用心去走。微言语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微言语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  相似文献   

20.
愿意读书、喜爱读书的人,一年四季都是读书的好时节。宋代大学问家翁森就写过《四时读书乐》,春天是“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天是“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可是,不想读书、懒得读书的人,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理由,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春季不是读书天,夏季炎炎正好眠,秋日蚊虫冬日冷,收拾书箱好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